美术鉴赏 - 教学设计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81184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鉴赏 - 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 - 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 - 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 - 教学设计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 - 教学设计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鉴赏 - 教学设计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鉴赏 - 教学设计案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教学设计宁夏中宁一中音体美教科研室 朱 莉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 课 时教学课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课型:鉴赏课教学目的:1. 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壁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审美意识; 2. 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点,比较娄睿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通过敦煌壁画的鉴赏了解古代洞窟壁画

2、的各种题材与类型。教学难点:把握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提问法、观察法、交流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学生:学校附近有一座古寺大佛殿,搜集鉴赏其壁画的题材、内容及特色。教师:课本、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介绍岩画最早的中国画是出现在一些岩洞里,这些形式叫岩画。不过它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字,因为其功能只是简单的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最多还能表达人们的一种理解和愿望,没有具备审美的功能,而真正具备了审美功能的绘画是随后出现的壁画。区别岩画与壁画。 壁画的由来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目前发现最早的壁画是汉

3、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交流:什么是壁画?壁画: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和岩画在比较中进行区别)教学目地1. 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壁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审美意识; 2. 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河北望都东汉壁画介绍:1. 点明:墓室

4、壁画是当时社会风俗“举孝廉”习俗的创新与延续。2. 东汉画像石、画像砖的了解。3. 据墓中题记推测,墓主人是一位高级宦官(东汉宦官浮阳侯孙程)。用线粗犷流畅,比较注重神气的刻画,能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作不同的刻画,相貌神态各异。4. 回顾中国画法里工笔画的基本画法与艺术特色。1.2.3.了解、感受、认识过程,目的是迅速让学生进入本堂课业的学习内容,画像石、画像砖与皮影艺术做比较。4. 交流、回顾美术常识: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篙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

5、兼备的艺术效果。仪卫出行一部分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一部分在墓门、甬道与天井上栏和墓室顶部的上、中栏,给以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这一部分采用有学生描绘画面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最近在对作品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述能力的提高程度。描述壁画: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 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 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与学生一同探讨其艺术特

6、色:1.以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画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2.画家善于描写动态,从动静对比中表达画意,3.以透视的基本原理,表现凹凸明暗画法和远近景深的绘画手法,4. 在形象塑造上,更注重人物表情和马匹神态的刻画。造型逼真,用线刚柔并济,并有意识的运用了色彩晕染法、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的方法,使形象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与汉画只注重动态,用笔稚拙率真的面貌拉开了距离。5.描写的人间富贵,天界幻境是吸取了汉画中的封建意识形态,又以佛教思想为特征,展现出更加宏伟壮观的场面。 二、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山西永乐宫壁画提问:壁画的题材?(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学校附近有庙宇大佛殿,上一节课布置搜集有关壁画题材的资

7、料。)朝元图(奉宝玉女部份) 此幅为奉宝玉女的半身像。玉女头戴花冠,上身著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宽衣博带,仪态端庄。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玉女面部和衣纹的线描疏密有致。土黄色衣裙,绿色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人高贵富丽之感。永乐宫内除三清殿主殿以外,还有无极门、纯阳殿、重阳殿。殿内也绘有壁画。纯阳殿壁画创作的时间比三清殿壁画晚三十余年,所描绘的是吕洞宾一生经历的故事,由连续性的 52幅组画组成。交流课前的资料搜集:1.题材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

8、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2.大佛殿里的大殿中有最为常见的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壁画。壁画均围绕所在的大殿主要佛像的类型展开描绘与创作的。3.这里的神的塑造来自现实中人的形象,与西方的人神合一的思想类似-艺术的相似性。讲授新课 三、中国古代洞窟壁画莫高窟壁画莫高窟洞窟壁画内容之丰 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 (一)、佛像画。(二)、经变画 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四)、供养人画像(五)、装饰图案画(六)、故事画1. 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乘象人胎”“夜半逾城” 2. 本生故事画: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

9、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 “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 3. 佛教史迹故事画: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如第 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佛图澄”和第 72窟的“刘萨诃”等。4. 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备注;1. 这一部分属于常见类型,配以图解,在鉴赏的前期同时请同学简单讲述佛教小故事,一是便于理解,二是加深印象,三是活跃

10、课堂氛围。2. 鉴赏中期特别是在经变画西方净土变作品中分析、探讨、交流:作品表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有那些不相符合的地方,与社会政权进行类比又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来说明宗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社会现象。 3. 最后加以分析,巩固性提问:西游记属于那类故事画?(佛教史迹故事画)结束鉴赏内容。课堂小结内容:中国古代墓室、寺观、洞窟壁画艺术。重点:1.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点,比较娄睿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2.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3通过敦煌壁画的鉴赏了解了古代洞窟壁画的各种题材与类型。还结合社会生活认识宗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

11、特殊的复杂的社会现象。 难 点:把握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 下节课程内容的资料搜集与布置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1. 雕塑的类型?2. 搜集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相关资料,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又有什么具体的艺术特色?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江苏省南通中学艺术学科 陈旭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 19世纪 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

12、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教学目标1. 学生在欣赏印象派绘画的同时,初步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魅力,了解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2. 欣赏体会印象派中的三种不同倾向的风格,得出各自的艺术追求。3.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 区分印象派绘画与传统绘画,区分三种倾向印象派绘画。2. 感受了解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师:2005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一个精彩的舞蹈节目至今令人难忘,那就是?生:千手观音(异口同声)师:看来千手观音真的有很大

13、的魅力啊!那好!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舞蹈片断)师:同学们都沉醉于优美的舞蹈中了,不过有件事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演员上台的时候穿的是什么颜色的服装?生:黄色的、金色的。师:那么为什么在舞蹈的过程中服装的颜色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呢?生:因为舞台灯光的关系。师:对了。物体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物体原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那么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物象的固有色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位画家画的草垛系列组画。(播放幻灯片,配乐月光曲)师:从刚才的欣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秦郭艳:黄色的草垛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光线的照射下颜色发生了变化!师:在常人

14、眼中,黄色的麦垛在这位画家的笔下竟然呈现出这样多的色彩变化,多么奇特的绘画风格啊!在十九世纪的画坛上,就出现了一批标新立异的画家,他们被称为印象主义。而刚刚欣赏的草垛组画的作者就是印象派的领袖莫奈。那么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以及其后的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什么区别?各自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今天这堂课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 19世纪西方绘画史上的这个重要的变革时代。(出示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2. 讲授新课(1)印象主义师:1874 年,莫奈与他的志同道合的画家朋友们联合举办了一次画展。画展中,他的一幅绘画特别的引人注目。(展示日出印象)师:请一组同学

15、用很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觉和印象。生:朦胧、虚幻、色彩很美、看不清、模糊、有意境。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能够得知有些同学并不是很喜欢这幅画。而事实上这幅画在展出时也是备受嘲讽的,有人批评画家拿了一幅未完成的画来展出;有人甚至更恶毒,称这群年轻的画家是一群疯子。师:其实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幅画,它真的是那样另类,不能让人接受吗?生:(略)师:这幅题为日出印象的风景画用一种崭新的绘画风格描绘了港口太阳初升与水面的景色:水中反映着太阳和天空的颜色,水和天在朦胧弥漫的朝雾中融成一片。水中的船只和远处的景色都处在若明若暗,似有似无之中,变化万千,给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感觉。这在以前的官方保守

16、古典主义的绘画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也难怪一些人会觉得不习惯。有一个美术评论家借用这幅画得标题,嘲笑年轻的画家为“印象主义”。西方美术史上重要流派印象派的名称由此而来。师:印象派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用一种崭新的绘画技巧来描绘他们眼中的美好事物。在法国,有一座哥特式的卢昂教堂引起了莫奈的兴趣,他曾在三年内画了 50幅卢昂大教堂。同学们有了刚才欣赏草垛组画的经验,你觉得莫奈会怎样描绘这座教堂呢?生:我觉得他会用很多鲜艳的色彩来描绘。师:庄严的哥特式教堂在他的眼中成为了一簇充满着色彩旋律的光的结晶,看了令人目眩。建筑本身的结构似乎被一层厚厚的光所包裹。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有其中的四幅,你们能不能将其按照某种顺序重新排列一下?生:(排列顺序)师:你为什么这样来排列? 生:我是按照时间来排的。第一幅是清晨,因为是一种带蓝的冷色调,还有一些朦胧感;第二幅是白天,有阳光的感觉;第三幅是正午,觉得画面很亮,光线特别强烈;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