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篇表格教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79936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两篇表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两篇表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两篇表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两篇表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两篇表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两篇表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两篇表格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新寨学区初级中学教案纸课题 诗两篇知识与能力 1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两首诗2能概括出诗歌蕴含的做人的道理,并与同伴交流感受。3完成一首小诗的创作。4.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过程与方法 朗读 研讨 交流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 学习写一首小诗 对于象征的写法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及其影响(屏幕显示)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一生创作了近 800 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2、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二、屏幕显示同龄人读此诗的感受1.“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2. “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3.“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4“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我读到它,很感动”。三、诵读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听录音范读学生读倾听学生听、读关注作者唤起学生对诗的阅读兴趣提高感染力,调动

3、2、学生自读3、男女生分角色读要求:1. 男女交替,一句一换2. 男声舒缓,女声亮丽四、细读课文,研讨交流 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

4、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4、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明确:告诉我们要自信、要自强不息。五、读写训练1.情境创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六、教师结语: “海,总是有风雨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要珍视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活。 ”学生讨论,派代表发言学生自由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深意的理解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一、面临挫折勿悲伤(1-4) 现实:假如 生

5、活欺骗 态度:不要 悲伤心急 须要 镇静对待 二、永远向往美好未来(5-8)嘱咐:永远 向往未来一切 都将会过去 成为怀恋 启示:正确面对挫折,坚信未来光明作 业 设 计 班 级 七五 科 目 语文 教 者 许洪英类 别 具 体 内 容 设计思路课前预习作业预习生字词 让学生养成自己解决生字词的习惯课 中 练 习 作 业一、研讨交流以下问题 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二、情境创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锻炼学生的理解

6、能力,让他们养成自己从文中找答案并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深意的理解课 后 布 置 作 业结合生活体会自由写诗,一“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话写诗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练习写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 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 思教学流程(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 说到路, 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

7、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可先我已经布置了作业要求大家搜集有关描写路得经典名句,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展示一下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二、简介作者和有关背景三、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四、细读课文,研讨交流(1).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啊!(先由学生学生交流屈原有“路漫漫

8、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学生板演弗 涉足 伫立 萋萋 幽寂 延绵培养学生的整理积累能力,温故知新了解写作的背景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叙述,师再小结。(2).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选择更幽, 更美, 更有挑战性的路(3). 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

9、时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十分的留恋,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选错了将“难以再返回”了。 踏上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但仍怀念未选择的路。(4). 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诗人并未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为未选择的路而叹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啊,人生的道路,结果谁能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来的真实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是在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

10、,这是舍弃的美缺憾美小结: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就会怎样怎样了” 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选择的路。学生研讨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耐人寻味。3. 再次品读诗歌,研讨问题 (1). 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 “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

11、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 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 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

12、?谁能告诉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 (3)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拓展练习:昨天,今天和明天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 ,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

13、意盲目!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美国 伫立:思考决定:选择 慎重思考 独立自主选择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教学反思作 业 设 计 班 级 科 目 教 者课 题类 别 具 体 内 容 设计思路课前预习作业搜集有关描写路得经典名句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学会积累课 中 练 习 作 业1、默写字词弗 涉足 伫立 萋萋 幽寂 延绵2、细读课文,研讨问题(1).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2).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3). 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4). 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5). 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 “未选择的路”?(6). 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锻炼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相互质疑,合作交流的习惯课 后 布 置 作 业2、当你面临“上学去,玩去?”的选择时,你会.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明白人生中面临选择时要慎重,要尽可能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