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6689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一、课题选择与教材分析:高二地理 下册第 6 章 第二节“自然灾害”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辅以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而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辅以学生身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个真切体验。通过学生尝试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准备。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已使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较深的知识。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2、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即知道从何处获取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 ,更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和学习态度。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拓展对自然灾害地震的认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四、教学关键:由地震这一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问题,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讨论法和范例法,以培养学生综合、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来展开教学活动。六、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作为研究工具

3、和交流工具,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技术使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2七、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网站,叫悠游网,网址:http:/ .生:没有。师:那你们有机会可以试一下,这个网站内有一个板块叫“十万个为什么” ,你可以提任何问题,由它回答,非常有意思。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脑子里到底有多少问题呢?我们是不是人越长大问题就越少?似乎很多现象都习惯成-自然,思维成定式。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大家开动脑筋,换一种思维方式,试试多提提问题。(点评:以学生不熟悉的“悠游网”引入新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范例启发:师: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我们

4、刚学过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内容。 (一) 、最主要是气象气候灾害:1、旱灾; 2、三北地区冬春的风沙; 3、东部沿海地区夏秋的台风; (二) 、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5、三北地区的荒漠化;6、地震;7、崩塌、滑坡、泥石流。师:如果我们以气象气候灾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灾害为例,从台风这一主题出发,我们到底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如:看到台风,我就想起影响过上海的桑美台风、杰拉华等等,于是我就想,台风到底是怎样命名的?桑美、杰拉华到底有什么含义?每一个名字的背后是否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3又如:看到台风,我又想起了去年上海的粮食大丰收,而去年,正好上海受台风影响较小,两者是巧合?还是相互

5、之间有重要联系?此外,我们还可以提很多的问题。(点评:台风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以它为范例作为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大门的垫脚石,使学生对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产生心理上的亲切感,产生课题上的认同和共鸣。然而, “看到台风,我又想起了去年上海的粮食大丰收,而去年,正好上海受台风影响较小,两者是巧合?还是相互之间有重要联系?” 的发问,显得过于宽泛。能否改成:“去年上海粮食大丰收,而去年正好也是上海受台风影响次数较少的一年。台风影响次数的多少与上海的粮食产量高低有没有正相关关系?” )(屏幕显示提出的问题如下) 范例:台风1、台风是怎么命名的?每一个名字背后是否蕴藏着一个故事?2、去年上海粮食的

6、大丰收与台风的关系?3、台风是怎么产生的?4、台风的源地在哪里?5、台风对天气有什么影响? 范例:台风6、台风的能量可以利用吗?7、台风对黄浦江的水位有什么影响?8、政府、社区在台风期间应如何行动?9、台风如何预报?10、台风最大风力如何测定,如何分级? 范例:台风11、台风带来的降雨量如何测定?12、个人在台风期间应如何应对和自我保护。13、台风的实质是什么?14、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飓风等有何差异?15、办什么菲律宾附近洋面上易形成低气压? 范例:台风16、处于气旋不同位置,会有何种风向?17、台风眼为什么会风平浪静?18、台风为什么会带来暴风骤雨?19、台风为什么产生巨大的能量,从而产

7、生巨大的破坏力?20、台风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利的吗? 范例:台风21、 4师(小结):刚才,我们从台风这一主题出发,发散性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问题。实际上,我们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在积极的学习、积极的思考,这对我们同学的很有好处。我想,科学家的脑袋不仅仅在于找到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点评: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的“台风”范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觉得“意犹未尽” ,还可补充。显然“台风”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方面的初期阶段效果是明显的,为启发和开拓学生的地理思维提供了“范例” 。 )三、学生尝试:师:下面,我们就以地质地貌灾害中一种对我国影响很大的灾害地震为例,从地震这一主题出发,我们能提哪些问题

8、。师(布置要求):1、前后 4 人为一组(每一排最后可以为 5-6 人) ;2、每组至少提 8 个问题,只要开动脑筋,这个要求不会很高;3、把问题记录下来,最后进行交流;4、时间为 10 分钟。生:讨论(此过程中老师作适当的个别指导,通过范例的启发,学生的讨论非常活跃,主动参与性强。 ) 师:请每一组将提出的问题数报一下。(点评:此时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数写在黑板上,同时注意倾听同学问题并予以重复或适当询问。这样的讨论有要求、有反馈,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使课堂气氛较为活泼,降低了由于众多老师听课给学生带来的紧张,而且给每一组学生都带来满足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表面

9、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多而“质量”不高,但实际上促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头脑风暴”中,为教学高潮的到来 “热身” 。 )58 11 22 1413 12 8 1214 11 10 12按座位表统计的问题数师:请问题提的最多的小组交流,其他组作补充。(注:课堂设计时,担心后面交流的小组的积极性。因为越先交流,问题越多,面越广,后面小组的补充会出现僵局。所以,对后面交流的小组特地准备了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中,哪一个你最感兴趣?哪些你认为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实际教学中,发现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担心是多余的。 )生:各组交流(老师作适当的鼓励) 。 师(小结):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思

10、维都很活跃,没想到一下子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毕竟人多力量大。(点评:注意每一组都作了交流,但又没有重复,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听众” ,而是和学生一起进行质疑、补充和鼓励。学生的提问是学生思维活动深层次的反映,学生参与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由一个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散性地提出问题,这将会提高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对传统观念(提问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回答)来说是一个新的转变,使学生实现从“学答”到“学问” , “教学相长”得到较好的体现。 )四、过渡:师: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地震离我们很远,而实际上,地震也曾

11、多次影响过上海。你们还记得 96 年的那次地震吗?当时上海有明显的震动,你们还有印象吗?当时你们大概还在读预备班吧!下面请哪位同学说说当时的情况。生:(几个学生谈自己当时的经历,略)(点评: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是少数学生的课题,而是班级授课制下6所有学生的课题。如何找到令所有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是教师进行此类教学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台风”到 96 年的“地震”都是学生经历过的事情,抓住了切入点。 )师:今天我们去研究它,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认识它。五、学生范例启发: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其他班级同学制作的一个学习成果。(PowerPoint 展示:)洋泾中学 唐文卿 去年英国科技节的开幕式非

12、常特别,让百万儿童同时跳跃3分钟,来模拟一次3级地震。 可是,3级地震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呢? 每一级地震的能量差是30倍左右。也就是1级和2级地震能量差30倍左右以此类推,2级和3级地震能量差也是30倍左右 让我们动手算一算1级和3级地震能量相差多少倍呢?是 30+30=60 左右?还是 30*30=900 左右? 仔细想想,你肯定会找到正确答案,两者能量相差竟然近1000倍。 可我还是不知道,3级地震的能量有多大? 在图书馆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1级地震的能量:2*10 6焦耳2级地震的能量:6.3*10 7焦耳3级地震的能量:2*10 9焦耳 2级 6.3*107焦耳1级 = 2*106焦耳

13、= 31.53级 2*10 9焦耳2级 = 6.3*107焦耳= 31.5 非常吻合 在图书馆我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原来, 还有0级地震,而且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不等于0。 这一点你肯定不知道吧!7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此外,还有-1级地震,-2级地震高灵敏度的地震仪能记录到5级的地震, 有破坏性 原来,这是由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的。难怪,报纸、电视报导的地震几乎都是大于5级的。 那么目前测到的地震最大是几级呢?我从网上查到,目前测到的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地震,8.9级。(在书上,我也找到了这一资料) 想想真是太可怕了,它是破坏性地震(5级地震30*30*30*30倍,也就是近

14、1000000倍) 1976年7月28日,我国可怕的唐山大地震是7.8级。 相当于5级破坏性地震的30*30*30,近30000倍。其能量和400颗广岛原子弹相当。 但是,在查找资料的过程,我发现关于唐山地震有的报道是7.6级。可是。 课本告诉我们:地震的震级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难道,是资料有错于是,我又花了时间,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和依据。 最后,我找到了:原来,由于不同国家关于震级的测量方式和计算方式有一些差异,所以,不同国家对同一次地震的震级的报道也会有一些差异。0.2级的误差是允许的。 资料来源1、高中地理教科书第一册第 29页。2、地震和防震浅谈上海科学

15、普及出版社 3、目击者丛书-地震、火山篇4、http:/ 、http:/www.mbi.nsysu.edu.tw 我的作品完了,你喜欢吗?(点评:这个学生范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之处。该范例版面活泼、图文俱佳、论证严谨、叙述流畅。这一学生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使用起到相当好的学习借鉴作用。使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看到了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榜样的8先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生成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的内驱力。 )师:你们认为他做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完善和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生:(几个学生即兴发言,略)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后在学习研究过程中:1、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2、要尊重知识产权,注明资料的来源;3、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并非简单的积累。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六、布置作业:刚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很多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不少问题想法新颖,思路开阔。每一组的每个同学从所提的问题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分析。先把研究的角度确定下来,注明理由及实施方案,下个星期我们继续进行。 (点评:有始有终。 )学生在课上提出的与地震有关的问题汇总:、地震波(P.S)是如何传播?、为什么会产生地震?、地震发生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左右、上下)?、地震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