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60326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方设计的关键为选材、搭配、用量、混合四大要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在联系,要想设计出一个高性能、易加工、低价格的配方也并非易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积多年的配方设计经验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供参考。1、树脂的选择 (1)树脂品种的选择树脂要选择与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品种,以节省加入助剂的使用量。如耐磨改性,树脂要首先考虑选择三大耐磨树脂PA、POM 、UHMWPE ;再如透明改性,树脂要首先考虑选择三大透明树脂 PS、PMMA、PC。 (2)树脂牌号的选择同一种树脂的牌号不同,其性能差别也很大,应该选择与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牌号。如耐热改性 PP,可在热变形温度100140的

2、 PP 牌号范围内选择,我们要选用本身耐热 140的 PP 牌号,具体如大韩油化的 PP-4012。 (3)树脂流动性的选择配方中各种塑化材料的粘度要接近,以保证加工流动性。对于粘度相差悬殊的材料,要加过渡料,以减小粘度梯度。如PA66 增韧、阻燃配方中常加入 PA6 作为过渡料, PA6 增韧、阻燃配方中常加入 HDPE 作为过渡料。不同加工方法要求流动性不同。不同品种的塑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由此将塑料分成高流动性塑料、低流动性塑料和不流动性塑料,具体如下:高流动性塑料PS、HIPS 、ABS、PE、PP、PA 等。 低流动性塑料PC 、MPPO、PPS 等。不流动性塑料聚四氟乙烯、UHMW

3、PE、PPO 等。同一品种塑料也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主要原因为分子量、分子链分布的不同,所以同一种原料分为不同的牌号。不同的加工方法所需用的流动性不同,所以牌号分为注塑级、挤出级、吹塑级、压延级等,具体见表 1 所示。 表 1 不同加工方法与熔体流动指数的关系 加工方法 熔体流动指数(g/10min)压制、挤出、压延 0.28 流延、吹塑 0.315 涂覆、滚塑 18注塑 160不同改性目的要求流动性不同,如高填充要求流动性好,如磁性塑料、填充目料、无卤阻燃电缆料等。 (4)树脂对助剂的选择性如 PPS 不能加入含铅和含铜助剂,PC 不能用三氧化锑,这些都可导致解聚。同时,助剂的酸碱性,应与树脂

4、的酸碱性要一致,否则会起两者的反应。2、助剂的选择 (1)按要达到的目的选用助剂按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助剂品种,所加入助剂应能充分发挥其预计功效,并达到规定指标。规定指标一般为产品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或客户提出的性能要求。助剂的具体选择范围如下: 增韧选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和刚性增韧材料。 增强选玻璃纤维、碳纤维、晶须和有机纤维。阻燃溴类(普通溴系和环保溴系) 、磷类、氮类、氮/磷复合类膨胀型阻燃剂、三氧化二锑、水合金属氢氧化物。 抗静电各类抗静电剂。导电碳类(炭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 、金属纤维和金属粉、金属氧化物。磁性铁氧体磁粉、稀土磁粉包括钐钴类(SmCo5 或 Sm2Co17

5、) 、钕铁硼类(NdFeB)、钐铁氮类(SmFeN)、铝镍钴类磁粉三大类。导热金属纤维和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碳类材料如炭黑、碳纤维、石墨和碳纳米管;半导体材料如硅、硼。耐热玻璃纤维、无机填料、耐热剂如取代马来酰亚胺类和 晶型成核剂。 透明成核剂,对 PP 而言 晶型成核剂的山梨醇系列 Millad 3988 效果最好。耐磨石墨、二硫化钼、铜粉等。 绝缘煅烧高岭土。 阻隔云母、蒙脱土、石英等。 (2)助剂对树脂具有选择性红磷阻燃剂对 PA、PBT 、PET 有效;氮系阻燃剂对含氧类有效,如 PA、PBT、PET 等;成核剂对共聚聚丙烯效果好;玻璃纤维耐热改性对结晶性塑料效果好,

6、对非晶型塑料效果差;炭黑填充导电塑料,在结晶性树脂中效果好。3、助剂的形态 同一种成分的助剂,其形态不同,对改性作用的发挥影响很大。 (1)助剂的形状纤维状助剂的增强效果好。助剂的纤维化程度可用长径比表示,L/D 越大、增强效果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加玻璃纤维要从排气孔加入。熔融状态比粉末状有利于保持长径比,减小断纤几率。圆球状助剂的增韧效果好、光亮度高。硫酸钡为典型的圆球状助剂,因此高光泽 PP 的填充选用硫酸钡,小幅度刚性增韧也可用硫酸钡。 (2)助剂的粒度表 2 粒度的两种表达方法 目数 20 80 100 150 200 325 400 625 1250 2500 12500 m 83

7、3 175 147 104 74 43 38 20 10 5 1注:目数为每平方英寸筛网上的筛孔数目。A助剂粒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粒度越小,对填充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越有益。例如,不同粒度的 20%硅灰石填充对PA6 力学性能的影响见表 3。 表 3 不同粒度的 20%硅灰石填充对 PA6 力学性能的影响 性能 1250 目 800 目 400 目 325 目 150 目 拉伸强度(MPa) 127.5 127.4 126.0 124.5 124.5冲击强度(kJ/m2) 15.5 15.1 14.8 14.4 13.5 再如,就冲击强度而言, 三氧化二锑的粒径每减少 1m,冲击强度就会增加

8、 1 倍。B助剂粒度对阻燃性能的影响阻燃剂的粒度越小,阻燃效果就越好。例如水合金属氧化物和三氧化二锑的粒度越小,达到同等阻燃效果的加入量就越少。例如,在 LDPE 中加入 80 份不同粒度的氢氧化铝的阻燃效果见表 4。 表 4 LDPE 中加入 80 份不同粒度的氢氧化铝的阻燃效果 粒度(m) 25 5 1 氧指数(%)23 28 33再如,ABS 中加入 4%粒度为 45m 的三氧化二锑与加入 1%粒度为 0.03m 的三氧化二锑阻燃效果相同。 C助剂粒度对配色的影响着色剂的粒度越小,着色力越高、遮盖力越强、色泽越均匀。但着色剂的粒度不是越小越好,存在一个极限值,而且对不同性能的极限值不同。

9、对着色力而言,偶氮类着色剂的极限粒度为 0.1m,酞箐类着色剂的极限粒度为 0.05m。对遮盖力而言,着色剂的极限粒度为 0.05m 左右。D助剂粒度对导电性能的影响以炭黑为例,其粒度越小,越易形成网状导电通路,达到同样的导电效果加入炭黑的量降低。但同着色剂一样,粒度也有一个极限值,粒度太小易于聚集而难于分散,效果反倒不好。 (3)助剂的表面处理助剂与树脂的相容性要好,这样才能保证助剂与树脂按预想的结构进行分散,保证设计指标的完成,保证在使用寿命内其效果持久发挥,耐抽提、耐迁移、耐析出。如大部分配方要求助剂与树脂均匀分散,对阻隔性配方则希望助剂在树脂中层状分布。除表面活性剂等少数助剂外,与树脂

10、良好的相容性是发挥其功效和提高添加量的关键。因此,必须设法提高或改善其相容性,如采用相容剂或偶联剂进行表面活化处理等。 所有无机类添加剂的表面经过处理后,改性效果都会提高。尤其以填料最为明显,其它还有玻璃纤维、无机阻燃剂等。 表面处理以偶联剂和相容剂为主,偶联剂具体如硅烷类、钛酸酯类和铝酸酯类,相容剂为树脂对应的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4、助剂的合理加入量 (1)有的助剂加入量越多越好 具体如阻燃剂、增韧剂、磁粉、阻隔等,加入量越多越好。 (2)有的助剂加入量有最佳值如导电助剂,形成到电通路后即可,再加入无效果;再如偶联剂,表面包覆即可,再加无用;又如抗静电剂,在制品表面形成泄电荷层即可。5、助剂

11、与其它组分关系配方中所选用的助剂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应不劣化或最小限定地影响其他助剂功效的发挥,最好与其他助剂有协同作用。在一个具体配方中,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可能加入很多种类的助剂,这些助剂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复杂。有的助剂之间有协同作用,而有的助剂之间有对抗作用。 5.1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塑料配方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添加剂一起加入时的效果高于其单独加入的平均值。 (1)在抗老化的配方中,具体协同作用有:两种羟基邻位取代基位阻不同的酚类抗氧剂并用有协同效果; 两种结构和活性不同的胺类抗氧剂并用有协同效果;抗氧化性不同的胺类和酚类抗氧剂复合使用有协同效果; 全受阻酚类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有协同作用;

12、 半受阻酚类与硫酯类抗氧剂有协同作用,主要用于户内制品中;受阻酚类抗氧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与磷类抗氧剂;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与紫外光吸收剂。(2)在阻燃配方中,协同作用的例子也很多,主要有:在卤素/锑系复合阻燃体系中 ,卤系阻燃剂可于 Sb2O3 发生反应而生成SbX3,SbX3 可以隔离氧气从而达到增大阻燃效果的目的。在卤素/磷系复合阻燃体系中,两类阻燃剂也可以发生反应而生成PX3、PX2、POX3 等高密度气体,这些气体可以起到隔离氧气的作用。另外,两类阻燃剂还可分别在气相、液相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阻燃效果。 5.2 对抗作用对抗作用是指塑料配方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添加剂一

13、起加入时的效果低于其单独加入的平均值。 (1)在防老化塑料配方中,对抗作用的例子很多,主要有: HALS 类光稳定剂不与硫醚类辅抗氧剂并用,原因为硫醚类滋生的酸性成分抑制了 HALS 的光稳定作用。芳胺类和受阻酚类抗氧剂一般不与炭黑类紫外光屏蔽剂并用,因为炭黑对胺类或酚类的直接氧化有催化作用抑制抗氧效果的发挥。常用的抗氧剂与某些含硫化物,特别是多硫化物之间,存在对抗作用。其原因也是多硫化物有助氧化作用。如 HALS 不能与酸性助剂共用,酸性助剂会与碱性的 HALS 发生盐化反应,导致 HALS 失效;在酸性助剂存在时,一般只能选用紫外光吸收剂。(2)在阻燃塑料配方中,也有对抗作用的例子,主要有

14、:卤系阻燃剂与有机硅类阻燃剂并用,会降低阻燃效果;红磷阻燃剂与有机硅类阻燃剂并用,也存在对抗作用。 (3)其它对抗作用的例子有:铅盐类助剂不能与含硫化合物的助剂一起使用,否则引起铅污染。因此在 PVC 加工配方中,硬脂酸铅润滑剂和硫醇类有机锡千万不要一起加入;硫醇锡类稳定剂不能用于铜电缆的绝缘层中,否则引起铜污染;又如在含有大量吸油性填料的填充配方中,油性助剂如 DOP、润滑剂的加入量要相应增大,以弥补被吸收部分。6、配方各组分混合要均匀(1)有些组分要分次加入对于填料加入量太大的配方,填料最好分两次加入。第一次在加料斗,第二次在中间侧加料口。如 PE 加入 150 份氢氧化铝的无卤阻燃配方,

15、就要分两次加入,否则不能造粒。 对于填料的偶联剂处理,一般要分三次喷入方可分散均匀,偶联效果好。 (2)合理排布加料顺序在 PVC 或填充母料的配方中,各种料的加料顺序很主要。填充母料配方中,要先加填料,混合后升温后可除去其中的水份,利于后续的偶联处理。在 PVC 配方中,外润滑剂要后加,以免影响其它物料的均匀混合。7、配方对其它性能的负面影响所设计的配方应该不劣化或最小限定地影响树脂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最起码要保留原有的性能,最好能顺便提高原树脂的某些性能。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改善某一性能时,可能降低其他性能,可谓顾此失彼。因此在设计配方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尽可能不影响其它性能。如高填充配方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影响很大,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都大幅度下降,加工流动性变差。如果制品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具体要求,在配方中要做具体补偿,如加入弹性体材料弥补冲击性能,加入润滑剂改善加工性能。下面举几个经常受影响的性能。 (1)冲击性大部分无机材料和部分有机材料都降低配方的冲击性能。为了补偿冲击强度,在设计配方时需要加入弹性体。如在填充体系的 PP/滑石粉 /POE 配方,在阻燃体系 ABS/十溴/三氧化二锑/增韧剂配方。 (2)透明性大多数无机材料对透明性都有影响,选择折光指数与树脂相近的无机材料对透明性影响会小些。近来,透明填充母料比较流行,主要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