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5656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什么是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什么是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什么是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什么是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稿,请传给教导处许茜老师。格式要求题目:(黑体字 3号)作者姓名:青岛新世纪学校 xxx(宋体4号)内容:(宋体4号) 行距 固定值 26什么是案例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浅谈案例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张肇丰)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案例的特征表现为:真实性:案例

2、必须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什么样的案例才是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提出了下列标准: 一个好的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像所有好故事的标准一样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并且应包括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起来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反映的应是近 5 年发生的

3、事,因为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一个好的案例应包括从案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例如,反映某个学校或某个班级的案例,可引述一些日头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作出的解决问题决策的评价 c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要提供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且要有对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一个好的案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也就是案例不应是对事物大体如

4、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一个好的案例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的写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即使在哈佛商学院也没有一个让人遵循的模式化的“写法”。但从案例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标题。案例总是有标题的,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有些教师不给案例定标题,或者标题就叫“案例”,这就无法发挥用标题提供信息反映主题的重要作用。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如

5、反映课堂教学事件的“哄堂大笑以后”,反映与学生交往行为的“闷葫芦会讲话了”等;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如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学生启发的“学生给了我启示”,反映教师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化解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等。两种定标题的方式都是允许的,也各有千秋,前者展示的事件,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后者反映的主题,能使读者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在案例中之所以有“引言”,一来是有些案例篇幅较长,事件以及主题都需详尽阅读和分析后才能把握,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

6、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二来是案例的叙述都相对较为详细,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背景。案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依托一定的背景。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也离不开背景。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所谓间接背景是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所谓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甚为密切的背景。一些教师善于描述事件,但常忽略背景的描述,因为他们注意的焦点主要在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上。实际背景的描述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同背景解决

7、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并且案例写就以后,读者在分析案例时,也需要参照背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评论。在直接背景与间接背景的描述上,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直接背景在后,详写。比如,一位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与学生的故事”为题,就是用下列引言和背景描述事件发生的。 偶然的原因,我成了 117 班的语文老师,开始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引言)117 班是从其他班级分出来的,学校原先有个商业文秘的混合班级,学生人数实在大多,老师站在讲台上看最后一个学生,储起脚尖也看不清。班级之吵闹,令上课老师纷纷寻找理由退却。出于管理的需要,学校将这个班级一分为二,这新多出来的班级,再逐一配备各学科老师,我

8、并不了解这个班级的状况,领导出面做工作,我就允诺了。当然这有些轻率的允诺背后,自然也有着几分骄傲自大的因素,以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教任何班级都问题不大。曾经教过全校闻名的“霸王班”,工作也小有业绩,并与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个 117 班难道比那个班还难教?所以,上任的速度很快。后来我才知道,学校是在找了好几个语文教师均遭拒绝的情形下,才找到我的,我的允诺让领导大感轻松,而我却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惑之中。(背景)在这个案例的引言和背景部分,作者用的笔墨并不多,但给读者提供了故事框架;阅读这一部分之后,读者可以知道故事涉及的人物是“我”与“117 班的学生”,而“117 班”是因为管理的需要,从其

9、他班级中分出来的。出于对自己的信心,“我”在并不十分了解这个班级的情况下,接手了该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后来“我”了解到好几个语文教师曾拒绝教这个班,“我”轻率的允诺给自己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困惑。所有这些背景信息,都对我们形成认识产生着重要影响。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论述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问题。在案例撰写的初期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让读者直接获得有关问题发生的各种信息。随着案例撰写的深人,则逐渐要将问题与其他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读者通过分析才能确定问题的所在。尤其是用于教师培训中的

10、案例,要能够给被培训教师一种问题的现场感,就更需要错综复杂情景的真实再现。上述案例对问题作了如下描述:第一次上课,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是,日本两个著名武士的故事“留一只眼睛 给 自己” ,想告 诉学生学会反思比简单刻苦更重要。其二是,外国教育家的故事,想告诉学生,自由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中,还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希望老 师怎么对待你,是亲切的笑脸, 还是一脸的严肃?”可当我讲究后,学生并没有想像中的安静或热烈的讨论,似乎我什么也没说,他们该怎样,还怎样。我从学生的反应中知道,这个班级不大好教。心里顿时蒙上一层阴影:以后的教学不会大顺利。苦恼中的我一直在琢磨,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班级的这种

11、现状呢?同时也在繁重教学之余跟学生聊天(是聊天而不训斥),终于了解到班级的一些特殊情况。这个案例通过对一些事件的描述,揭示出案例当中的问题是“学生并不欢迎我这个老师”,对教师充满戒备和排斥心理。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弄清问题的症结,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的解决。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案例的主体,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案例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对事实

12、记叙的详细、对问题解决过程描述的细致。当然,在教育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案例虽然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未出现,但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和打算罗列出来,以供读者参考、评论。上述案例是这样描述解决问题的设想的:117 班的问题之 严重,解决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经过再三思考和比较,我决定还是坚持原来的原则,对学生采取温和的态度,继续与他们对话,使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日前的状况,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会影响科学,而且也会影响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对这些“ 固守己见”的大孩子,不能过多地讲道理,在他们没有接受我之前,很难接受我的观点。我必须从感情上入手,首先让他们在感情上接受我,而后再谋

13、求他们接受我的教育理念和观点,最后主动接受我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或许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反思与讨论。在工商管理的案例中,大多没有反思与讨论这部分内容,常常是在案例后面所列出的思考题中,反映出案例作者自身的一些想法与思考。而教育教学的案例,不像工商管理案例那样是由专业研究者写就的,而是由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自己完成的。撰写案例的过程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 c 因而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教育智慧、形成自己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艺术至关重要,反思与讨论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有: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问题解决中还存在哪些新的问题?在

14、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中有哪些体会、启示,等等。上述案例中的老师,就是从多个角度来反思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其中有这样两段文字:首先,作为个人而言,我是第一次担任高三年级的课好老师,思想与经验的准备皆不够充分,不管怎么设想高三学生情况,还是有点粹不及防。教优秀的班级自然障碍少许多,教松散的班级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高一、高二的学生毕竟好教,尤其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学生从一开始就认可了你,自然一切都较为顺手。到高三去接任一个完士陌生的班级,接触完全陌生的学生,自然很电学生对你会比较冷漠和挑剔,会同他们先前的老师相比,排斥和拒绝也在情理之中。另外,由于升学的压力情绪也有一点

15、紧张,势必影响到师生的相处。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以前工作一直比较顺利,周围的领导和同事的评价一直较高,自己就有点满足,有些大意,对困难的准备不够。没想到碰上高三年级的“ 刺头”班,就是软硬不吃,让我无从着手。再三碰壁之后,只好回到教育的起点,从人开始,从认识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做起。教育工作真是半点偷懒不得,半点省略不得。我的大意,让自已无端地兜了一个圈子,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与人打交道的学问,真是永无止境,教到老,学到老。(本案例由杭州顾连梅老师撰写)反思与讨论并不见得要面面俱到,选择重要的方面或印象深刻的方面加以思考也就可以了。附录。并不是每个案例都要“附录”的,是否安排“附录”,要视案例的具体情形而定。“附录”的内容是对正文主题的补充说明材料,若放在正文中会因篇幅过长等问题影响正文的叙述。例如,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案例中,可选取一节典型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是选取某位学生的作业置于文后作为附录。上述案例包含的内容不是案例的形式结构,也就是说,不见得每篇案例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上几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