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72962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学 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01 组长姓名: 组长电话: 组员姓名: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2016 年 5 月 12 日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2015 年 09 月制表选题名称 关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及对策调查研究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分工情况 联系方式报告撰写设计问卷数据统计收集资料团队成员名单注:此名单包括组长,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团队,每个团队不能超过 5 人。 收集资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内容为了正确分析和应对当前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次我们小组以在校大学

2、生为主体展开调查,内容包括问卷和部分学生匿名采访,就新媒体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引领新时期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展开讨论。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的传播媒体 1。主要有搜索引擎、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数字电视、网络电视、虚拟社区、各类网站应用、博客及各类手机 app等自媒体。其在信息聚合、信息表现内容与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都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大众在获取和交流信息时的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也发生了极大改变,

3、主要表现在获取信息时的潜在意识和角色发生了改变:获取信息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动态式的主动搜索;既是信息的受众,也同时是信息的传播者。获取信息与传播信息的渠道也由单向、两点传播向多边、散状传播转变。 新媒体技术为诸多传统媒体的传播发展提供了的新的技术支持,而它本身也是一种并不具备作为传媒的独特性质的技术手段。 2 但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独特性质塑造了信息时代崭新的媒体环境,迎合了价值多元化、凸显个性的时代需要,并推动了社会思潮的发展 3,并使其从上升为新媒体视为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而“环境 ”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4图 1 的统计数据为本次问卷调查的

4、结果,显示了在校大学生对新媒体优势的理解。可以看出,新媒体凭借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实时、便捷、趣味性高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使大学生成为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正因如此,大学生的思维观念的变化、学习和成长的宏观环境以及日常行为生活很大程度上会受新媒体的影响。图1 大学生所了解的新媒体优势统计图为了更好的描述这种影响,我们小组具体统计了在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相关情况。图 2图 3 的问卷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最大的高中后半时期(以下称为第一时期)和学习、生活环境发生剧变的刚步入大学生活的时期(以下称为第

5、二时期) 。另外,通过对部分在校生的采访,大部分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初衷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在第一时期利用新媒体缓解学习压力并利用网络上的新鲜事物调剂繁忙的学习生活;二是在第二时期新媒体的这种实时、便捷、趣味性高等特点迎合了大学生在交流交往方面的需求。图 2 受访大学生所在年级统计图图 3 在校大学生接触新媒体年限统计图上述结果中,我们发现,广大在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是为了丰富学习生活,于是我们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使用主流新媒体时间和用途进行统计,结果如图 45 所示。可以看到大约 76%的在校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超过 4 小时,而且主要用途更集中在聊天通信、娱乐需求、网络视频及小说阅读上,用于新闻

6、时事方面的仅占约 18.12%。图 4 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平均时间统计图图 5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目的统计图更进一步,我们在新闻时事方面统计了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以及在校生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相关情况和对思想政治性质的新闻的态度。图 6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关注的内容统计图如图 6 的统计结果显示了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情况。其中,关注政治新闻的比例仅占约 10.94%。如下图 7,同样显示,对于政治性质的新闻时事,在校大学生并不是很关心,能仔细阅读并搜索相关补充阅读的仅占 6%;如图 8,对于学校发布信息的公众号平台,主动关注并阅读相关信息的人也寥寥无几,仅占13%,而且通过采访,这 13%中,

7、被关注的很大一部分的信息是例如教学管理、考务安排等与学生切身相关的内容非政治教育内容。另外,显然可以看到,像娱乐、社会杂谈等更易进入大学生的关注视野中,而政治等内容的关注量普遍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娱乐、社会杂谈等文化的大众性以及政治等精英文化的敏感性不无关系。图 7 大学生对待政治性质新闻的态度统计图图 8 大学生对待学校自媒体公众号的态度统计图我们都知道,校园文化集中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内在的一种无形力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倡导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5以上述公众号的实际效果为例,虽然新媒体对开展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

8、供了不错的技术和平台支持。但这种响应实际上在学生中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涟漪。当然,由图 6,我们也能显然看到,简单浏览时事政治新闻的情况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由图 7,在教师要求下,学生关注相关公众号信息的比例显然提高。这说明,不仅仅是政治教育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 “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一些落后的、腐朽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资产阶级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造成了其信息的随意和无序

9、,而“猎奇” 心理,以及对权威信息的质疑与排斥心理,使大学生更容易对这些虚假或不良信息产生兴趣,不能正确的鉴别和把握信息本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期,在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极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这些不良影响更需要通过教师来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排解。一个公认的事实,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经过筛选的或者可以说它们是真实的、优秀的,但我们的统计结果图 9 表明,广大在校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甚至有 24%的人认为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可信度更高。图 10 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生认为,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会取代传统媒体。这些从侧面表明,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平台和内容上充满

10、了挑战。图 9 大学生认为新旧媒体信息可信度结果统计图图 10 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取代旧媒体可能性结果统计图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机遇。图 11 指出,在校大学生了解政治的途径主要媒体传播,而新媒体无疑是新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模式,其迅速、便捷的也让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这,就需要我们去之糟粕, 取之精华。除了技术上的控制外, 在大学生用户中更应广泛提倡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文明素质, 加强对上网者自我约束。 6同时也应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旗帜鲜明的表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

11、是错误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与认知能力。 7 图 11 大学生了解政治主要渠道统计图另外,如图 12,大学生对新媒体中争议性话题的主观判断意识有待提高,而大学生的这些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功德责任意识的培养,都充分肯定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图 12 大学生对待新媒体中争议性话题态度统计图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无疑也出现一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模式,它们的一些特点深深的为在校大学生所知,如图 13 所示。但新媒体的学习往往缺乏系统性。由于缺少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仅从互联网上获得零星信息,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处于较为肤浅的层面,对提高大学生思考能力、辨别能力的作用不

12、大,而且文化熏陶不足。所以就更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达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目的。图 13 大学生认为新媒体给学习带来的益处统计图此外,如上图 5,大学生青睐用新媒体于沟通、聊天,除去朋友间沟通的实时便捷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较强的隐蔽性与私密性,交往角色的虚拟和心理交流的间接性也可能使大学生去除承担任何责任的心理负担, 因而可能在新媒体交流表现得异常真实和坦率。尤其是在 QQ、微信等沟通环境中,非正式的文字表达方式既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情感,也不至于出现“面对面、言语对言语 ”交流中造成的心理戒备,主体与客体无论从心态上还是从形式上都达到了特定环境下的平

13、等与互信。 8这些都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为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修改提供支持,起到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当然,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身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我们也不能否认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有充分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我们必须形成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有疑惑及时请教老师,学习优秀的、正确的文化知识,同时要求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心中的信念,正如邓小平所说:理想信念在社会中具有凝聚作用,它把许多人的力量凝聚在一个目标上,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社会进步“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

14、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9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模式会随新媒体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不会随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而改变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从四个方面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15、新时代的我们全体大学生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青年。参考文献资料(注:至少 5 篇以上)1 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A.网络政治教育, 第 2 期,总第 219 ,2013 年 2 月.2 刘 宏.网络启示 :后传播时代的到来 A .周鸿铎.网络传播与知识经济 C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 吴明永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A.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422期,2012 年 5 月.4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294 5 周白华.加强政治引导 建设和谐校园独立学院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A.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1 卷第 3 期,2008 年 6 月.6 陈育娥.正确舆论导向实践论 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2).7 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高等农业教 .2004 年第 8 期.8 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 年 6 月.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成绩(百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