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2391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产阶级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产阶级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产阶级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产阶级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产阶级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产阶级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产阶级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国中产阶级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之下,在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促动之下诞生的一个全新的阶级。它的崛起对于缓解社会阶级矛盾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代表着时代的精神文明水平。一、中产阶级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重要因素在我看来,追求政治民主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因此, “中产阶层”追求政治民主不等同于不稳定力量,恰恰相反,可以更加巩固我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更多的人成为“中产阶层” ,则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具有更加理性的政治和社会行为及观念。 “中产阶层”一方面是

2、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提升经济竞争力、引导经济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所以,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 ,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的有力保障。在中国目前的 12 亿人口中,中产阶级的比重即使最高估计也不过 20。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中国中产阶级的作为除了稳定社会和促进消费以外,还具有对其他更广大人口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初、倡导“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时,邓小平就已有预见。他写道:“一部分人生活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

3、向他们学习。 ”并且,这种示范作用不仅表现在消费方面对其他阶层尤其是中产以下的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商业诚信、成就动机、家庭伦理、素质提升、文化品味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向整个社会尤其是低收入和低文化阶层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以促进中国良好的工作伦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形成。由于中产阶级尤其是新中产阶级的成功多数是个人努力和奋斗的结果,同那些通过钻政策空子和收受贿赂发家致富的人相比,他们良好的生活境况一般不会引发社会的不平等感和被剥夺感,反而可以引发普通家庭及其子女的心理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在未来 1030 年间,在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工业化并向后工业社会迈

4、进的过程中,将具有显而易见的积极意义。 2(一) 中产阶级是实现社会结构类型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结构性因素“由低水平的小康经济到全面小康经济这样的一个时期, 不仅仅是一个GDP 总量和人均 GDP 快速增长的时期,而且是一个伴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经济社会结构发生转换的时期。 ”就社会阶层结构而言,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等级结构它的根本特征是拥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与之相反的是顶尖底宽的“金字塔型”的传统社会阶层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中产阶级不发达,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而绝大部分人则处社会的下层。可见,是否拥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是判断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类型的根本度

5、。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中间阶层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规模过小,目前能够将其归入中间阶层的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仅为 15 %左右。 ”这说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基本上还属于传统类型。 “中产阶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彻底解体,是推动社会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菱形结构转型的结构性因素。 ”中产阶级崛起并成为社会结构的主流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中国社会结构类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结构性的支持因素。(二) 中产阶级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国际社会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实现了社会阶层结构类型的现代转换,拥有了一

6、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就可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实力,否则,便难以抵抗各种经济风险或危机,难以迅速从各种社会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难以获得持久发展的潜力。在 199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因其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因此在危机中,全社会团结一致,很快克服了困难。相对之下,作为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印度尼西亚,迄今尚未从此次危机中恢复过来,除了其他原因外,与其社会缺少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有关。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形成后,整个社会就会处于一种稳定发展的状态,也可以说是进入了良性循环。因此,从社会结构上看,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形成,是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

7、持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拥有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向往民主和法治社会,富于批判精神,有强烈的变革意识。但是,与整日思变的社会下层相比,他们还有跻身上层社会的希望,更不愿因为剧烈的社会变革而丧失自己既有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上层社会不同,他们迫3切要求革除现行体制的各种弊端,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这种矛盾性的品格,使他们本能地反对激进的社会革命,也不漠视现存秩序的缺陷,主张用渐进的改良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因此,他们参与政治的方式是冷静的、理智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这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原因。中产阶级一般是现存秩序的受益者。他们拥有的良好的教育、体面的工作、丰厚的报酬、优越

8、的家庭生活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因素,使他们对社会的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充满认同感。因此,中产阶级在社会上代表着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当这种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时,极端的思想和冲突观念就很难有市场。这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原因。二、中产阶级是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产阶级在发展民主政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 中产阶级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民主法治的核心力量民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最根本价值取向。我国著名政治社会学家毛寿龙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是反对政治独裁、捍卫法治、制约政治权力、建设法治

9、民主的核心力量。 ”他认为:首先,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的确从未体验过现代法治民主,但他们均向往民主,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亲身经历过暴虐的专制统治的危害。其次,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均积极地追求法律的保护,因为中产阶级已经觉察到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的祸害。第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在官僚结构之内还是在之外,均教育良好,都希望在演说、文章、艺术作品以及个人生活中表达自己,这些表达是为独裁的发展中国家所严格控制的。从政治舆论到摇滚音乐均要受到检查的专制制度,是不可能与日益壮大的、受过大学教育的新中产阶级和平共处的。第四,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也倾向于追求更多的选择,如自由择业、居住地点和消费方式。中产

10、阶级的迅速成长,使得曾经为快速工业化和高度的政治整合做出贡献的专制政治显得过时了,在发展中国家实现民主法治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二) 中产阶级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4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新的形势下,党要承担起继续领导全体人民建设现代化大业的重任,就务必对自己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来源进行重新考量。当今政治或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已日益聚焦于两个方面,即民主性和有效性。其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就

11、是赋予广大民众能广泛且有效地自主参与政治的权利。围绕重塑现代政治威权的民主性和有效性两大维度,夯实执政之基,需将执政思维从传统的“统治”转向现代的“治理” 。与传统统治自上而下的运行方向不同,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治理能否真正实现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从这一意义上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由此,中产阶级无疑就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和道德基础。这里,党执政的合法性以及地位的巩固与中产阶级的扩大及其有效的支持在事实上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产阶级将成为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的社会基础。从而更好的处理好了社会上各阶级的矛盾关系。所以在当今社会, 中产阶级是最踏实, 能吃苦耐劳, 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群, 他们始终脚踏实地学习、工作, 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功的欲望。社会学家认为, 中产阶级体现了一个国家由于中产阶级相对富有, 具有较高的效应往往可以带动贫穷阶层就化修养, 享有较高水准的生活质量, 拥非常易于形成专家、职业有较为轻松良好的工作环境, 会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与现存秩序相对比较满意, 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他们对社会对立与社会矛盾能起到缓解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 中产阶级是“ 既存秩序的新的社会基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