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1260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 学生姓名: 黄 秀 和 专业名称: 数学应用 学习层次: 本 科 年 级: 03 秋 职 称: 中学一级 教 学 点: 永修县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论 文 目 录一、启发式教育方法的定义(个人观点)二、针对学生的差异,提问要有层次性、递度性。三、掌握发问时机,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四、注意发问顺序,所提问题结构要简明合理,含义要清楚、准确、具体五、适时提示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归纳总结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作者:黄秀和 指导老师:【内容提要】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经常被老师用来指导学生解决各类问题,本文在阐述启发式教育定义方

2、面和如何设问的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各种原理,结合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一定的要求。关键词:启发式定义 设问教育是帮助学生成功的过程,教师是帮助学生成功的人!学习是由不知道到知道,从不会做到会做,又从会做到巧做的主动探求和积极实践过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得到什么样的效果,作为教师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贯彻三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两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相结合)一核心(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为原则,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导向、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优化组合、灵活运

3、用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为基本要素的传动结构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诱发导引,并结合课堂练习精讲启发,及时总结学生讨论交流结果,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突破教学难点,将计算机知识迁移转化为学生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进而实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三结合。多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多用“灌输式”方法,教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大有教师唱独台戏,学生被动当观众的感觉。目前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更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把课堂教学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工作的主渠道,自觉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

4、率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 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 行启发。孔之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在学生积极思考而又没有搞通的 时候,教师要施之以启发,在学生表达有欲而又不能时,教师要给以鼓励和引导。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依据学习过程的规律,尊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难予启发性指导,启发学生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作结论,教师的工作不是直接“教 ”

5、给学生知识、观念等,而是一个帮助者,帮助学生来构造知识,去形成观念。在对学生进行启发的过程中,“问 ”的 艺术是启发的关 键,是研究和表现 启发式教学的艺术性的重要方面。“ 问”的目的是启 发学生自己进 行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 问” ,让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商讨。可见,“问”在启发诱导 的过程中极其重要。那么,教 师在教学时,如何通过恰当的“问”来启发诱导学生呢?一 、针 对 学 生 的 差 异 ,提 问 要 有 层 次 性 、递 度 性教 学 提 问 是 师 生 共 同 参 与 的 双 边 活 动 。所 以 教 师 在 问题 的 设 置 上 必 须 考 虑 到 学

6、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合 理 确 定 问 题 的难 度 与 坡 度 ,既 做 到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以 免 造 成 “少数 人 表 演 ,多 数 人 陪 坐 ”的 现 象 ,也 需 区 别 对 待 ,针 对 学 生的 个 别 差 异 ,用 不 同 的 方 式 提 出 不 同 类 型 、不 同 层 次 的 问题 。例 如 把 下 列 各 式 因 式 分 解 :1、 ;2、 ,myx2 4x因 为 第 一 问 比 较 简 单 ,所 以 提 问 的 层 次 是 中 等 生 ,第 二 问需 要 添 项 、拆 项 ,所 以 提 问 的 对 象 是 优 秀 学 生 。解 1:

7、 = ;)()(2 yxmxymx )(x2: )2224 2224 二 、掌 握 发 问 时 机 ,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教 学 需 要 是 设 计 提 问 的 客 观 依 据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随 时 都 可 以 发 问 ,但 要 保 证 提 问 的 质 量 和 效 果 ,就 必须 要 注 意 发 问 的 时 机 及 对 教 材 的 重 点 与 难 点 如 何 发 问 ,发问 时 应 有 的 放 矢 ,抓 住 关 键 点 ,以 免 画 蛇 添 足 。那 么 什 么 时候 是 最 佳 发 问 时 机 呢 ? 就 是 当 学 生 处 于 孔 子 所 讲 的 :“

8、必 求通 而 示 得 ,口 欲 言 而 不 须 ”的 “愤 悱 ”状 态 的 时 候 。此 时 ,学生 注 意 力 集 中 ,思 维 激 活 ,对 教 师 的 发 问 往 往 能 入 耳 入 脑 ,取 得 良 效 。最 佳 发 问 时 机 既 要 求 教 师 敏 于 捕 捉 ,准 于 把 握 ,也 要 求 教 师 巧 于 引 发 ,善 于 创 设 。有 机 不 发 或 无 机 而 发 ,都会 给 教 学 带 来 损 失 。那 么 应 该 在 教 材 的 什 么 地 方 设 问 呢 ?应 在 教 材 的 关 键 点 设 问 ,这 些 地 方 都 是 教 材 的 重 点 和 难点 之 处 ,牵 一

9、 发 而 动 全 身 。应 在 貌 似 无 疑 实 则 蕴 疑 之 处设 问 。貌 似 无 疑 是 学 生 学 习 中 思 维 停 留 在 浅 表 层 面 的 反 映 ,不 是 真 的 没 有 问 题 ,而 是 学 生 没 有 发 现 深 蕴 其 中 的 问 题 。教 师 在 此 处 提 问 激 疑 ,可 以 促 使 学 生 的 思 考 由 表 及 里 ,由浅 入 深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例 如 解 方 程,问 学 生 是 现 在 平 方 ,还 是 平 移 以 后 平 方 ,而012x要 是 老 师 直 接 写 出 ,再 两 边 平 方 ,那 题

10、目 太 容 易12x了 。三 、注 意 发 问 顺 序 ,所 提 问 题 结 构 要 简 明 合 理 ,含 义 要清楚、准确、具体教 师 发 问 在 内 容 难 度 上 应 由 浅 入 深 ,由 易 到 难 ,循 序渐 进 。正 如 学 记 所 说 :“善 问 者 如 攻 坚 木 ,先 其 易 者 ,后 其节 目 ,及 其 久 也 ,相 说 以 解 。不 善 问 者 反 此 。”在 形 式 上 ,教师 的 发 问 又 切 忌 按 座 位 顺 序 点 名 提 问 ,而 应 打 破 次 序 ,有目 的 地 “随 机 ”提 问 。在 问 题 的 结 构 上 ,要 简 明 合 理 ,冗 长 繁杂 的

11、问 题 ,使 学 生 很 难 把 握 问 题 的 中 心 ,使 学 生 无 从 回 答 ,也 容 易 使 学 生 心 理 上 感 到 厌 烦 和 乏 味 ,有 时 连 听 也 不 愿 听 ,更 谈 不 上 积 极 思 考 了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发现教师会问学生“你学了这些知识,有何感想?”“ 你的体会是什么?”诸如此 类的问题,这些笼统的提问,常常使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或者做一些含糊其词、无关痛痒的回答,使教师难以顺着这条线再问下去。因此在提问中要限定问题的范围,避免提问大而空。要把大的问题具体化,尽量使问题的含义表述的清楚、准确。例如:把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所得解析式为 32xy。要先

12、问学生:第一步做什么,学生答:配方为 ,第2)1(xy二做什么,“ 求出顶点:(1、2)”;第三步做什么?“把顶点平移后为(6、2),所以 )7(xy四 、适 时 提 示 点 拨 ,对 学 生 的 回 答 及 时 归 纳 总 结在 课 堂 提 问 过 程 中 ,教 师 应 该 有 两 个 最 主 要 的 停 顿 时间 ,一 是 教 师 提 出 一 个 问 题 后 ,要 等 待 足 够 的 时 间 ,为 学 生的 回 答 提 供 思 考 的 时 间 ,不 能 马 上 重 复 问 题 或 指 定 学 生 回答 问 题 ,二 是 指 学 生 回 答 之 后 ,教 师 也 要 等 待 足 够 的 时

13、间 ,才 能 评 价 学 生 的 答 案 或 者 再 提 出 另 一 个 问 题 ,以 便 他 们 完整 地 做 出 回 答 。当 学 生 回 答 问 题 不 够 准 确 完 整 、流 畅 ,甚 至完 全 “卡 壳 ”时 ,教 师 应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给 予 适 当 的 语 言 提示 ,指 点 迷 津 ,以 助 学 生 走 出 思 维 误 区 。必 要 时 ,教 师 不 妨变 换 一 下 问 题 的 角 度 或 缩 小 问 域 以 降 低 难 度 。对 学 生 的 回答 ,教 师 要 及 时 进 行 总 结 ,公 正 地 指 出 优 点 或 不 足 ,教 学 提问 的 总 结 对 学

14、 生 系 统 深 入 掌 握 所 学 知 识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用 ,如 若 不 然 ,学 生 对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始 终 没 有 清 晰 、明 确 、完 整 的 认 识 ,更 有 甚 者 ,对 学 生 错 误 的 回 答 教 师 不 予 订 正 ,会 让 学 生 “自 以 为 是 ”地 印 人 脑 海 而 贻 误 子 弟 ,那 就 是 教 师的 失 职 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问”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关键,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体现。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惟有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善“问” ,从而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 的境界。参考文献:(1)中国创新教育理论红星出版社;(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