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70329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 研究方案永盛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课堂缺少互动、缺少生命的灵动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如, 应试教育、教师急功近利思想作祟、教学课时数不足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讲授、灌输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重视教给学生的知识,忽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对交往不感兴趣,课堂上不主动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缺少互动,缺少生气,缺少生命的灵

2、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二)、教师不知如何组织互动才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校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互动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在课堂互动中总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的课堂“互动”只是形式上的、浅表层次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这显然不是新课程的目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互动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真实有效的课堂互动。我们的教师确不知如何设计、如何组织引导、如何协调好各方的互动活动。2(三)、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效的互动活动有效互动就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

3、习,积极思维。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我们认为,教师所组织的互动活动是否有效,有效度的大小等相关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提高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就是提高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就是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课程改革的开展。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性,课堂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课堂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

4、的有效传递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信息交流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信息交流的成效决定着课堂活动的效果。课堂管理正是通过不断地调节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课堂交流。同时又通过有效课堂交流,促进和保持课堂互动。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 这个课题实验。二、核心概念的界定3互动: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在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有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刘佳秋.有效教学概念.课程.教材.教法,20

5、08(9).既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自信、能在生活中运用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互动:就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三、课题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先前的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

6、的正误的判断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知识来之于人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是通过个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自己内部表述。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建构,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面对、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4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从而适应并改造世界。因此以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互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

7、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组织、诊断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3、主体性理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它能够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色,又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教育心理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

8、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探究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4、教育行动研究理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具体的说,可用三5句话来概括:为行动而研究,即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的研究;由行动者来研究,即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送上门,更不能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

9、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总之,教育行动研究把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是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教师的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技能的提高是以实践性知识为保障的,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实践智慧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课堂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实践知识是缄默性知识,它隐含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更多地与个体思想和行动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它又是情景性和个性化的,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发展和完善。我们认为,学习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

10、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不增加要素数量、不附加特殊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学习内部诸要素及其关系,改变“接受记忆复现”的学习方式为“探究发现创造”的学习方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四、研究目标6通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1、通过研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增强学习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让教师们形成有效互动的理念,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活动的视角:关注活动设计、关注活动调控、关注活动成效、关注持续发展;建立起关于有效互动的设计策

11、略;有效互动的组织策略;有效互动的诊断方法。3、通过研究,帮助教师实行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五、研究的主要内容1、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设计策略:怎样预设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实现动态生成,实现师生、生生经验共享、共同体验、意见沟通、相互解释。几组范畴:A、学生方面(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个体差异、兴趣爱好)B、教师方面(活动设计: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活动的“有趣”与“有效” 、关注焦点、生成把握、学生的持续发展等)2、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组织策略(1)、怎样营造有效互动的氛围;(2)、怎样设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7(3)、怎

12、样调控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互动(行为上的互动、心理上的感应、言语上的交流),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相互依存、交往对话和共同发展的舞台;几组范畴:A、教师方面:(教师的“组织”与“ 主导、关注与倾听、组织调控、教学的“ 预设” 与“生成”、 活动的“有趣 ”与“有效”。)B、学生方面:( 学生的 “自主”与“自由” :学生参与面、参与状态、参与深度等)3、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诊断方法:六、研究方法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以个案研究法、反思法和观察法。1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各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校本教研” 为主要形式和基本途径。在行动研究中,

13、加强研究者的“教室即研究室” 的课题意识,以提高实验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经验总结法。在 课 题 研 究 的 各 个 阶 段 要 不 断 的 进 行 回 溯研 究 , 探 讨 课 程 理 念 在 学 生 、 教 师 之 间 如 何 有 机 整 合 。 在 反 思 和总 结 中 , 不 断 丰 富 、 完 善 和 发 展 现 有 的 教 学 策 略 。、个案研究法。(1)、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8(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课,进行个案分析。(3)、边研究边总结,完成教学互动的课例集。七、研究步骤(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 年月201

14、2 年 1 月)(1) 、调查分析情况(针对当今的教学现状,设计一张调查表,调查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学生活动的认识等):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调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调查。(2) 、建立课题研究组(3) 、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4) 、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进行课题申报、立项工作。(5) 、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参与实验的所有成员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层次上、层面上达到一定的认识,为课题的实施奠定较为扎实的理论指导基础;确定好课题实践的重点科目、年级等。(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 年 2 月2014 年 2 月)课题研究的实

15、施分三个阶段。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阶段。 (2012 年 2 月-2013 年 2 月)(1)课堂互动方面的知识学习,科研方法学习,转变本组成员观念,提高认识,提高研究能力,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2)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研究重点: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设计策略: 怎样预设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实现动态9生成,实现师生、生生经验共享、共同体验、意见沟通、相互解释。(3)适时召开课题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研究建议。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阶段。 (2013 年 3 月-2013 年 7 月)(1)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2)认真进行课例研究

16、,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实现课堂互动。研究重点: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组织策略。(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阶段。(2013 年 9 月-2014 年 2 月)(1)研究重点: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诊断方法。(2)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约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3)结合课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例研究活动,检验我们前面研究得出的策略是否有效。 (4)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4 年 2 月-2014 年 7 月)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物10化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论文、课堂实录等)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录相)、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