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2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70247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山东泰安挂职学习总结乌海市第23 中学 副校长 亢玮峰根据乌海市百名中小学校长赴山东省挂职培训计划,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第五期到山东泰安挂职学习并被分到泰安市第六中学。28天跟岗培训,让我充分领略了山东教师学识渊博、品行厚重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更激发了我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决心。一、学校简介泰安六中的前身为清代乾隆57年(公元1792年)创办的泰安府岱麓书院,距今已有二百二十年的历史,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新校区2009年5 月8日奠基动工,2010年9 月1日投入使用。现有教学班49个,在校学生3354 人,教职工213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全体教

2、师数的比率达78,有全国优秀教师3 人,省级优秀教师 5 人,泰山名师1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学历本科率达87%,硕士研究生学历17 人。办学理念“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校训“竭智尽能,踵之以行”;校风:“竭智尽能,止于至善”;教风“竭智尽能,育毓俊秀”;学风“克自振拔,群相琢磨”;六中精神“会当凌绝顶”。二、收获与感悟1.做踏实的教育做踏实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号上,首先关注教师的需要与发展。不能为了应付工作,就安排老师经常做一些与本职无关的事情,要想尽方法为老师能回归教育教学本质,让老师简简单单地做老师,简简单单地搞教育,只有这样,老师幸福了,我们的孩子才会幸福,学校才会可能有发展。

3、2. 追求走心的管理追求走心的管理,这是一名校长必备的素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习惯运用惯性思维去看待问题,就很难发现问题。看到诸多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试图努力纠正。在行动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渐渐的失去了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决心,久而久之,默认了问题的合理存在,问题最终没有得到解决。3.坚持学习,经常反思知名咨询师冯伟编著有21天习惯养成法的书。挂职期间,我利用这一方法,强迫自己重新建立一种读书习惯,阅读笔记 感悟。28 天里,每天清晨坚持用30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教育理论、管理方面的书籍,每天下午在晚饭前利用30分钟的时间梳理阅读中的笔记及一天挂职学习的感悟,形成一小段文字并发到朋友圈里,以

4、便更好的督促和提高自己。从写第一篇挂职笔记开始,有点赞的,有评论的,有提意见的,总之活得了很多关注,内心也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满足。期间诸多时候想偷懒,想想还有那么多朋友一直在关注,懒惰心理就得到了有效克服。挂职的这20天时间里这样坚持读书 学习做笔记,最后8天的时间至今,享受着读书思考 -感悟的学习生活。这短短的20天的挂职生活,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勤学习、善思考、常反思真的重要性。(归纳标题挺好,但是内容空虚无物,并没有总结出实际的东西,所以修改比较多)4.懂得欣赏每位教师都是学校的财富,只有懂得欣赏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并鼓励他们,让教师变得有价值,才能体现出校长

5、的能力和价值。校长也相当学会“弹钢琴”,善于发现,懂得欣赏,充分发挥每名教师的优点和特长,让每位教师得到长足的发展。校长最大的失误,是永远不宽恕教师的失误。校长给教师的最好礼物,是真实的赞美,是欣赏,从而成为教师成长、进步的源源动力。三、学校管理改革规划(一)师资建设1.干部队伍建设副校长非常重要,必须具备鲜明的个人分管领域的领先意识,具有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能力。中层干部必须具备科学而坚定的执行力,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创新点,要有科学的、周密的、细化的工作实施方案,以利于精细化做事。2.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成就每一位教师,应该是学校发

6、展的永恒主题。(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最突出的就是以尊重教师为前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学校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和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建立奖惩机制。(2 )开展学习报告。经常举办全校性的教师学习报告,通过请当地、外地知名教育人士到学校来给全校教师做报告,讲国情、讲政策、讲经济、讲安全、讲教育发展、讲课堂教学,让老师们及时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看到教育政策背后的政府考虑,让老师们不仅埋头钻研教学业务,还要最大限度开阔视野,从而得到更全面的提升。(3 )教师读书工程。阅读的价值是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的

7、终极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全面成长。传记类、历史的、政治的、哲学的、文学的、经济的、宗教的书籍,都要在教师的阅读之内。一个教师一旦眼界宽广、境界高尚了,想平庸都难。(内容空洞,具体怎么读,怎么监督读得效果,都没有写出来)(4 )加强教师内部的分层培训。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一是新入职的大学生,必须要有一个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过程,逐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逐步融入学校文化。二是正在成长中的骨干教师,要明确这部分骨干教师的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培训方案。三是老教师的培训。在新课程背景下,老教师认同的标准与现实情况差距很大,教育改革的实践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而老教师

8、的自身素养难以紧跟时代步伐,所以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让老教师也能够与时俱进。(5 )加强教育科研,提升专业水平。努力创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平台,完善互助合作的教研机制,建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团队。把教研组日常工作上升到文化层面,鼓励各教研组结合自身的学科文化特点,从而创造性的提出本教研组发展的文化愿景。(二)学生教育德育为先,立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教会学生做人,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构建主动发展的德育工作模式。(1 )开展分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分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年级不同,主题不同,但有一点必须相同,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学生的精神大厦。(2 )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开展

9、主题班队会活动,首要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交给学生完全操作,班主任、政教处适当点拔。做好细致全面的考核评价。2.加强团队建设工作。学生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团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学生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 )注重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积极创新团队组织服务学生的工作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群、微信群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学生需求,集中学生的思想和智慧,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2 )增强团队意识教育。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3.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

10、生社团” 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交往、合作、组织管理的舞台,它犹如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成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台阶,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舞台。(1 )环环推进,分层负责的模式。几个学生社团联动开展活动,从一个社团活动出发,逐级找到各自任务,确立活动目标,完成活动任务。(2 )辐射带动、资源共享模式。由一个学生社团出发,带动班级各类小组活动,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各班特色活动也对社团活动起到借鉴作用。(3 )同伴带动、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社团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跨越年级界限,可以有效实现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模式,而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11、作用,是教师这个角色不能替代的,同伴的言行举止、行为态度、能力素养相互影响,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三)教学管理学校应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实现有区别可发展的权利。围绕中小学新课改,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1.加强备课,充分预设倡导团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工作,制定备课组工作条例,要求各备课组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计划的要求,集思广益,研究和探讨教材配套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试题库建设等问题,总结交流教学经验,以及进行其他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益的研讨活动。高级职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有义务发挥“

12、 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知识点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以必要的指导。要开展优秀备课组评选工作,对那些组织工作搞得好、备课工作效率高、成绩出色的备课组长,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2.处理好课堂教学的“七大关系”(1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2 )教材与生活的关系。(3 )举一反三的关系。(4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5 )保底与提升的关系。(6 )理解与应用的关系。(7 )把握与生成的关系。3.加强常规教学管理。(1 )用研究的态度抓好常态课教学。抓计划,突出条理;抓备课,突出规范;抓课堂,突出效率;抓训练,突出落实;抓分析,突出改进。(2 )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采用班级教

13、学管理日志的方式,规范学生、学校、教师三方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制定分年级教学目标:初一年级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学科教学中要加强规范性训练。初二年级要防止两极分化,加强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培养学习兴趣,形成学习能力。初三年级打好基础,保持稳定,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确保尖子生的培养,提前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教育。(3 )开展特色教研活动。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培养锻炼学生

14、综合素质。4.提高常态教学管理的效率。实行两级管理机制,校长和教学副校长为管理的第一级,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和教研组并列为管理的第二级组织,管理程序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和教研组备课组和一线教师。二是突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评估作用,明确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责任和权利。5.开发建立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建立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校本农学实践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学校自身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的课程资源,通过“校本课程模块化、实践活动系列化”的开发途径,构建“重基础、层次化、生成性、系列化”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课程特色向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蜕变。6.努力推进课程整合。现在的情况是国家课程相对成熟,不断完善,地方课程缺口较大;校本课程丰富多彩,不断进步。三级整合,中间是断档的,基于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整合。(四)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学校羸得家长支持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学校的客观基础,力争在以下两个方面形成特色:1.以校本农学校本(不懂)课程的开发为基础,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以足球特色学校发展为契机,发展学校足球教育,建立封闭式足球训练基地。(建议把当前发展足球教育的背景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试点等等以及你校发展足球教育的优势也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