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研究中前提假设对于逻辑结论的重要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70011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经济学研究中前提假设对于逻辑结论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经济学研究中前提假设对于逻辑结论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经济学研究中前提假设对于逻辑结论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经济学研究中前提假设对于逻辑结论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经济学研究中前提假设对于逻辑结论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经济学研究中前提假设对于逻辑结论的重要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 经 济 学 研 究 中 前 提 假 设 对 于 逻 辑 结 论 的 重 要 性一、 上位前提对于选择理论框架的意义(一) 上位前提含义一个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首先应该建立在合适的假设前提基础上,从而进行理论的分析和实证。若我们了解了经济理论中的前提即“如果”是什么,结论即“那么”的内容也就不难给出。经济理论中的前提包括上位前提和下位前提。在这里,我们先讨论上位前提。打个比方说明,如果病人身上出现了某些符合病因的症状,医生就可以大致判断病人患了什么病,从而做到对症下药。类似的,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经济理论的上位前提,从而确定理论是在这一上位前提条件下进行展开的,因而,理论的结论也是符合前提要求的。

2、若万一出现了结论和前提不符合的情况,则说明前提假设是有误、不恰当的或者说推导出来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上位前提究竟是什么呢?上位前提是判断一个国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小的关系,包含供给约束经济和需求约束经济两种类型。下面我们将分析上述两种类型。(二) 上位前提类型1. 供给约束经济供给约束经济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产品或服务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供需状态,此时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是增加社会总供给,以缩小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缺口。增加社会总供给的手段需要投资 I 的大量投入。但问题是大规模的投资资本从何而来呢?一方面,投资来源于储蓄,储蓄来源于收入。低收入国家难以突破“低收入陷阱” ,因此无法获得大量

3、资本投入以用于社会总供给的增加。显然想通过提高收入来增加投资总量会受到上述条件的限制。但另一方面,投资还可以依靠外来资金的投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引进外资。但问题是刺激外资资本流入另外一个国家的内因是什么呢?这个就需要政府实施减免税收,较低的土地价格等等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进入,使得外资企业在他国投入资金能获取更高的回报率。2. 需求约束经济需求约束经济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产品或服务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供需状态,此时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是增加社会总需求,以缩小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缺口。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手段需要企业扩大订单量,减少库存积压。这也就是所谓的订单经济。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产品多样化的市

4、场经济中,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企业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所导致产品供给过多使得积压在仓库里的产品难以及时卖出去,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利润空间。此时,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如广告投入,降价促销等等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扩大自己的订单量,而不是增加库存产品。(三) 分析上位前提的意义结合凯恩斯“政府干预经济”结论分析我们以凯恩斯“政府干预经济”结论为例子,分析上位前提对于理论分析的意义。凯恩斯在分析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时,已认清楚此时的美国已经属于需求约束性经济,因此给政府的救助药方不是盲目地坚持古典经济学家所倡导的:企业应该要大规模生产,使得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而是率先提出本国政府应该发挥

5、自身“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消费和投资。例如,政府大规模举办公共工程,其目的是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公共投资的方式增加投资品的购买,减少企业的库存商品;另一方面,此举措也可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失业者人数,增加失业者的收入,从而带动居民消费增加。若凯恩斯一味地信奉古典学派萨伊提出的“供给创造需求”规律,那美国企业仓库里存放已久的库存商品为何件数没有减少呢?企业大规模生产已然做到了供给层面上的产品数量支持,然而没有居民或政府实际的购买需求,库存商品又如何能顺利出库,重见天日呢?由此可见,经济理论的上位前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二、 下位前提对于理论框架适用性的意义

6、(一) 下位前提含义下位前提是对制度因素的抽象化概括。主要包括正式的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主要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非正式制度主要是文化意识形态、文化习俗、民族倾向、宗教意识等等。下面我将以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为例子,说明下位前提的变化对原有理论提出修正的必要性。(二) 分析下位前提的意义结合凯恩斯消费理论分析凯恩斯消费理论是凯恩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消费是指居民居民消费支出,它包括耐用消费品的支出、非耐用品和劳务的支出。居民的住宅支出不包括在内。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会随着收入的递增呈现逐步递

7、减的趋势。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C=+y (2.1 )其中,C 为居民消费, 为居民必不可少的消费,即在没有收入时举债或动用以往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为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收入与增加的消费的比率,呈现递减规律。但仔细分析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我们可以得出凯恩斯消费理论暗含的前提假设。分析如下:第一,凯恩斯假设所分析的经济关系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消费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居民户,而生产和投资发生在厂商。这样的简单关系称为二部门经济。实际中的情况是: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市场失灵时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有些国家对政府干预还形成过分的依赖。第二,凯恩斯假设

8、无论需求如何变化,经济社会均已能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也就意味着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凯恩斯提出这个假设与他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有关,当时正处在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批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但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保持不变。显然,凯恩斯消费理论受到上述下位前提的约束。若是放开了这些假设,消费函数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呢?以下部分将论述放开上述假设,会如何影响消费函数的变化。 (三) 放宽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下位前提我们将通过放宽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前提假设,构建新的消费函数模型,使得解

9、释变量的增加能够更加有力地解释消费被解释变量的变化。首先,我们放宽第一个假设条件,即认为现实经济中存在政府,肯定政府调节经济的作用。因此,在新的消费函数模型中,新引入 t 税收变量。原因是政府征收居民所得税或其他税种的高低也影响居民的消费量:税收越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越低,消费会随着降低;反之,税收越低,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也随之增加。其次,我们放宽第二个假设条件,即认为产品价格是会变化的,而不是像凯恩斯认为的经济社会均已能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因此,在新的消费函数模型中,新引入 P 价格变量。原因是价格与城乡居民的消费息息相关,价格与消费呈反向的关系:价格越低,消费量越大;反之,越少

10、。从而,我们可以写出新的消费函数:C=+1y+2t+3P (2.2)由此可见,政府的存在,产品价格条件的变化对凯恩斯原有的消费理论提出了修正的必要性。三、 技术性假设对于简化逻辑推理过程的意义(一) 技术性假设含义技术性假设的出现时是为了简化理论分析,排除了除研究变量的其他变量的干扰,而对研究变量进行单独分析。但在现实生活中,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技术性假设是理论脱离现实的理想化“实验状态” 。若要把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限制的变量都必须放开,以认清楚现实经济生活的“真面目” 。(二) 技术性假设的意义结合凯恩斯消费理论分析我们再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为例子,分析技 术 性 假

11、设 对 于 简 化 逻 辑 推 理 过 程 的 意 义 。凯恩斯的消费模型反映的是两变量的函数关系,即收入影响消费的线性关系,收入是唯一决定因素。显然,实际中影响消费的因素错综复杂,对消费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单一的变量表达是有缺陷的。因此,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去掉解释变量的单一化,增加其他解释变量,重构新的消费函数模型,以更好地有力解释现实经济消费变化。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还有以下因素:第一,利率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现在很多居民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来改善生活水平。但我们同时也看到,银行信贷的负担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及质量

12、。第二,社会保障体系因素。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也直接或间接制约着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及质量。社会保障制度越是完善,居民越是敢于消费,否则储蓄意愿要增强。西方发达国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示范效应。良好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教育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让居民舍得花钱,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政府对消费的难题。第三,消费习惯因素。也就是说消费会受到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影响是相对的。对保持高水平收入的人来说,消费水平会随着自己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消费是容易的;当收入减少时,因较高的消费水平所形成的消费习惯使得消费具有惯性,降低消费水平就有一定的难度,不太容易把消费水平降下来,消费者几乎会继续在原

13、有的消费水平上进行消费。这就是说,消费容易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由此可见,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相比,若我们放宽了技术性假设条件,影响消费的因素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解释变量解释消费变化的能力也就更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若只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对其消费的影响,无论是从函数的表达形式还是从图像的描绘,我们都能相对地接受和理解。我们必须承认,技术性假设条件对于我们进行函数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实起到简化作用。四、 结语前提假设相当于人们常说的“如果” ,结论相当于“那么” 。经济理论的构建是建筑在一定的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因此弄明白前提假设是什么,如何设立前提假设,对于我们已掌握的经济理

14、论的运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前提假设含义和存在的意义。前提假设包括上位前提和下位前提。其中上位前提有供给约束性经济和需求约束型经济两种类型。其次,本文还分析了技术性假设的含义和意义,分析技术性假设的约束和放宽所产生的不同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技术性假设对于我们分析解释变量的变化有简便之处。参考文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刘巍.计量经济史研究中的“上位前提假设”刍议经济学理论框架应用条件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02)3武淑琴,李习平.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模型的重新审视J. 统计与决策. 2015(24)4罗晰文. 西方消费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