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4-2015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竞赛试卷 Word版含解析

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5.67KB
约38页
文档ID:33676504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4-2015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竞赛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38

安徽省太和中学 2014-----2015 年度高二竞赛试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张祖良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100 分)评卷人 得分1、单选题1.一般认为,唐朝以前,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实行“诸应分田者及财物,兄弟均分” 明清更是规定:在分配遗产时, “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 奸生之子(非婚生子),依子数量与半分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 (  )A.嫡长子继承制逐渐解体 B.庶子与嫡子关系趋于平等C.三纲五常观念受到冲击 D.妻妾逐渐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2. 《春秋》中有一段记载,提及公元前 651 年,周王力不能及,齐侯乃召集有关诸侯在葵丘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约三百五十年后,孟子又提及葵丘之盟,可是他表示不满:盟誓自盟誓,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据此可以推论出(  )A.周王室的中枢权力不可取代 B.孟子主张中央集权C.诸侯国对农业重视不够 D.霸主齐侯并无影响力3.下列各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春秋时期各国普遍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县(市、区)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装...........................................订...........................................线...........................................B 秦始皇将全国分为 36 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郡制始于秦朝 C 民国初年,以“民主” 、 “民权”、 “民国”和“ 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 500 余家 民主共和的观念影响了一部分的人群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 当代欧美各国民众存在严重的精神困惑 4.粗略统计结果表明:《汉书》 《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 27 人、300余人,而《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 13 人。

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 ,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人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A.儒家正统地位 B.经世致用思想 C.官本位趋向 D.重农抑商政策5. “雍正时,王殿元云锦于元旦同戚友为叶子戏,忽失一叶次日上朝,上问夜间何以为欢,王以实对上笑曰:‘不欺暗室,真状元郎 ’因袖中出叶示之,即王夜间所失叶 清代《啸亭杂录》记载的这段文字能够佐证以下哪种说法(  ) ①清朝军机处有极强的工作效率 ②清朝市民阶层娱乐文化普及 ③清朝设特务机关控制官员活动 ④清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黄仁字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

”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在于(  )A.过重的田赋榨干了农业经济 B.官僚贪污严重C.贫富差距过大 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7.宋代济南有一家专造功夫针的刘家针铺,就设计、制作了一枚专门印刷商标的铜版,以白兔为商品标志上方阴文横刻“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店号,中间阳刻白兔儿图形,两侧竖刻阳文“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依据上图文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该文物可研究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技术 ②说明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商业广告 ③是我国广告史上的有力见证 ④说明宋代商家已经广泛使用广告宣传产品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8.从下图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 A.19 世纪 30 年代以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B.直到 19 世纪 20 年代,中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C.自明清以来,中国是一个穷国,是贫穷、落后、停滞、悲惨的代称D.20 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9.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指出:“黄氏(黄宗羲) 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A.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C.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D.有违儒家民本精神10.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11.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 ”这充分反映出(  )A.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B.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C.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 D.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12.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

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来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段材料说明(  )A.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C.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雅典是法治国家13.在雅典 40 万居民中,20 万奴隶和 3.2 万外邦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剩下的 16.8 万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 8.4 万人,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公民男子就只有 4.2 万人其中,第三等级公民占 2.5 万人,第四等级占 1.6 万人,第一、二等级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就不过 1000 人而已上述状况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A.苏格拉底统治时期 B.伯利克里统治时期C.普罗塔哥拉统治时期 D.梭伦统治时期14.西塞罗指出:“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符合的正确理性,它是普遍适用、不变和永存的,它以其指令召唤履行义务,以其戒律防止作恶……改变这种法律为上帝所禁止,部分废除它并不允许,而且也不可能完全取消它。

我们也不可以经由元老院和人民而免除我们对其的义务 ”这一理念(  )A.推动了罗马万民法向自然法转型 B.有效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C.反对元老院和议会加重人民义务 D.深刻影响了罗马万民法的形成15.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现象如 14 世纪,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 ,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17 世纪,在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 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16. “1530 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 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 11 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 ”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C.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D.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17.摩鹿加群岛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和欧洲都称之为“香料之岛” 。

1529 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 ,这是两国继 1494 年大西洋地区殖民分割线(即“教皇子午线”: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之后,以摩鹿加群岛以东 17 度划定太平洋地区殖民分割线这说明(  )A.从此之后西班牙取代葡萄牙控制亚洲香料产地B.西班牙确立了对美洲殖民地的近乎独占的地位C.世界第一次被分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建立D.这是对 1494 年大西洋上的 “教皇子午线”的否定18.18 至 19 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 “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 “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 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 ”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19.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一西欧:比利时、法国一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一东欧:俄国一日本。

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