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654037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主观罪过形式一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 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1)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2)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又可以分为情况:A、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B、对某

2、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的危害结果。两者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二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主

3、观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根本反对的。其中第一个特点“没有预见”是划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其他罪过形式的主要界限。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已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也是根本反对的。是否构成犯罪的条件 1.主体条件:当事人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 2.主观条件:当事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3.客观方面: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定,应受刑事处

4、罚,也就是当事人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4.客体方面:当事人的行为侵害了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2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一. 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二. 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三. 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四. 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犯罪预备是想还没做,犯罪未遂是想而不能,犯罪中止是能而不想.)犯罪预备: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没有实行行为.犯罪未遂:实行了犯罪行为,但是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客观阻却原因,没有达到主观目的.犯罪中止:也实行了犯罪行为,但是因为自身主观的原因,放弃达到犯罪目的.遗嘱继承的分配方式1.应该先看死者是否有遗嘱

5、,有遗嘱的,应按遗嘱执行。2.没有遗嘱的,应该确定哪些人可以作为继承人?继承人分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3.最后,才是确定各继承人的份额。按照继承法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

6、不均等。民事行为3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即由 2 个以上 50 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以生产经营或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 50 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 30 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 10 万元;(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的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200 人国企改为股份的可少于 5 人,发起人要过半在中国境内居住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不低于 500 万元,可以用货币出资

7、,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发起人以货币出资时,应当缴付现金。发起人以货币以外的其他财产权出资时,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并折合为股份,且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将财产权同发起人转归公司所有。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1)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股份的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时为了筹集公司资本,出售和募集股份的法律行为。这里讲的股份的发行是设立发行,是设立公司的过程中,为了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筹集组建公司所需资本而发行股份的行为。设立阶段的发行分为发起设立发行和募集设立发行两种。发起设立发行即所有

8、股份均由发起人认购,不得向社会公开招募。招募设立发行即发起人只认购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招募。(2)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股份,每一股的金额相等。公司的股份采限股票的形式。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且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同次发行的股份、每股的发行条件、发行价格应当相同。(3)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以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及发行的股份后,应即缴纳全部股款。(4)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余份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时,必须依法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告招股说明书,制作认股书

9、,由依法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签订承销协议,同银行签订代收股款协议,由银行代收和保存股款,向认股人出具收款单据。4招股说明书应载明下列事项:(1)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2)每股的票面金额和发行价格;(3)无记名股票的发行总数;(4)认股人的权利、义务;(5)本次募股的起止期限及逾期募足时认股人可以撤回所认股份的说明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合同买卖的关系离婚时的财产分配问题(1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共同财产制)A 工资、奖金;B 生产经营的收益;C 知识产权的收益,指实际取得或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D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只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 E 其他(2 )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特有财产制)A 一方的婚前财产B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C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D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E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