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课程标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8358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养生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养生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养生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统养生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统养生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养生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养生课程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课程标准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系 学分数:2一、课程性质传统养生理论与功法课程的前身为传统养生学,1984 年就被列入国家本科专业基础教学课程。我院由 2010 年开始引入,32 学时、2 学分,教材为自编教材,主要借鉴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学校课程资源以及我院实际情况。民族传统体育学为我国教育部规定的体育四大学科之一,其中传统养生功法的教学科研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下设的重要教学研究方向。目前该课程是本学科养生方向的重点课程,该课程的覆盖面较大,包括民传、体教、运科均限选此课程。所以我们有必要把该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更好的为学科发展服

2、务。二、课程理念传统养生注重历史的发展,从发展渊源需求创新。养生术。秦汉至隋唐佛家和道家的养生术流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为了追求“长生不老” ,相信“炼丹术” 和“神仙术” ,热衷于“仙丹妙法” ,使中国的养生术走了一段弯路。但是,即使在这一时期我国民间的养生术仍不间断地向前发展。例如,东汉末期的名医华伦,他精于医术,擅长外科手术,创编了以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为素材的“五禽戏” ,这是对“导引”术的发展,是一套流传至今的、具有很高价值的医疗体操。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 ,提出了养生要身心并重,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理生活,以求身心健康和长寿。孙思邈介绍了“天竺国的按摩法” (婆

3、罗门十八势) ,这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操,今天我们练习的气功功法,其中有的就是源于他的有关著作。宋代由于程朱理学的泛滥,重文轻武, “主静鄙动”在部分人中有所发展,但民间流传的导引养生仍不断创新与发展,此间一套动静结合的健身法“八段锦” 得到了完善与提高。明清时代,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术,有关的健身术和功法著作颇多,养生的理论也逐渐完整,实践的实效性很强。因此,学生应该注重养生的发展历史,从中吸取养分。注重养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传统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共养、阴阳协调以及整体的理念,同时也吸取阴阳、五行、精气神、藏象、体质学说等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对指导传统养身进行方法实践,以及推动新的理

4、论不断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注重技术方法的应用,更应该把握技术方法背后深层次的支撑理论。注重养生方法的培养。 (一)练功姿势。分为动功和静功两类,凡具有形体运动的统称为动功。保持静态姿势的称静功。动功多是外动而内静,动中求静。静功则是外静而内动,强调意和气的锻炼。具体可分为行、立、坐、卧四种姿势。总的要求是全身放松,呼吸协调,动作柔和圆滑,以感到舒适、愉快、轻松为宜。 (二)练意。又称意守和调心。是指练功时,通过意念活动的锻炼,影响生理机能活动的一种方法。其要领是排除杂念,达到“人静”状态(即似睡非睡的状态) ,这种状态是大脑皮层的主动内抑制过程,是大脑的一种特殊休息形式。因

5、此, “人静”的深浅是练功的关键,也是自我调控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人静的状态越深,练功的效果也越好。 (三)练气。又称为调息和气息。是指练功时的呼吸,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环节之一。练气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气体代谢和血液循环。也可以“按摩”内脏,促进消化和吸收,从而起到保健强身的作用。练气包括呼吸锻炼和内气锻炼两种。呼吸锻炼是指练功时,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逐渐把呼吸练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从而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内气锻炼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在特定状态下体内产生的一种“气”的感觉。注重倡导“启发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传统养生是一门传统的知识,在高校学习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理论

6、与方法后要懂得深层次的分析原理的运用以及方法的应用,因此,传统养生学习应提高学生讨论学习的环节,提高学生启发性意识,同时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要有针对性的应用到实践中,以此提高传统养生的价值。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传统养生功的一般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学习服务。(二)课程分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起源与发展(2)掌握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内容与分类。(3)掌握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特点与作用。2、技能目标(1)八段锦方法(2)形意强身功方法(3)能够具备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所需的基本理论能力(4)能够深

7、入实践,结合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推动科研发展的能力四、课程内容(一)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说明:课程内容划分为三级,即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是教师必须讲授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提高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是基础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丰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专题讲座】理论课程由传统养生理论传统养生方法 2 个部分组成。知识单元 基础性内容 提高性内容 拓展性内容 能力培养目标第一单元传统养生理论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定义、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起源传统养生理论基础现今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发展动态掌握传统养生理论基础第二单元传统养生理方法传统养神基本方法八段锦、

8、形意强身功理论前沿掌握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素养五、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本课程总共 16 学时,其中理论知识占 16 学时、方法知识占 16 学时学时分配知识单元 章次总学时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养生阴阳学说 2 6 0养生五行学说 2 4 0养生精气神学说 2 2 0养生经络学 2 2 0养生藏象学说 4 4 0第一单元 传统养生理论体质学说 4 4 0八段锦 6 0 6形意强身功 8 0 8第二单元 传统养生方法测试 2 0 2合计 32 16 16 (二)教学建议1)本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术科教程,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教学两大部分,技术占的比重较大。原有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的

9、教学,使学生掌握技术,以备将来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传统养生功法的教学。2)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将理论教学贯穿其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熟练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有实践能力和开拓能力的综合性人才。3)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在使用互动教学,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更好的建设该课程,我们认为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从提高自我身体的认知与控制入手,主动开发学生的身体觉察能力。通过体验传统养生功法,感知减低疲劳、预防和改善身体伤害、及调整心理状态,达

10、到身心学习的效果。(三)学业考核与评定1、考核内容(1)知识知识单元 掌握 理解 了解第一单元传统养生理论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定义、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起源传统养生理论基础 现今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发展动态第二单元传统养生理方法传统养神基本方法八段锦、形意强身功理论前沿(2)能力利用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课程学习,掌握基础性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利用所学对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发展现状有所理解,并能够应用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分析传统养生发展方向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现实意义,树立好掌握科学理论素养的价值观,不断提升传统养生的知识与素养。2、考

11、核方法(1)传统养身基础理论知识(作业):(30)对传统养身功能、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2)传统养身方法考核:(60)主要对八段锦及形意强身功技术动作进行考核,考核分 4 个等级:专项技术考试评分标准表分 值 标 准3660 分 动作正确,步法灵活,内外协调,气息匀称3530 分 动作较正确,协调配合,气息一般2925 分 动作一般,不够协调,气息不匀称24 分以下 动作不正确,不协调,气息不稳(3)课堂表现:(10)三个等级(优秀 10-9、良好 8-5、一般 4-2) ,按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参与度以及出勤考核三、考试形式与时间:考察;第二学期末六、教材建设、选用及参考书1、 中国传统养生法河北科技出版社 袁立人主编2、 现代养生法人民军医出版社 黄光英主编3、 中华养生全书九州出版社 陈楠主编4、 形意强身功人民体育出版社 林建华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