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技巧探析--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46484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技巧探析--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词鉴赏技巧探析--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词鉴赏技巧探析--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词鉴赏技巧探析--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技巧探析--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技巧探析--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技巧探析-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作者:吕琨摘要:中国古诗词传诵千年,可伴随古诗千年的,不仅仅是传诵的百姓,层出的文人骚客,还有那些木雕之器将这些诗词不断传承者,木雕设计制作大多与文人骚客手笔有关。说到木雕的设计制作,我想跟大家探讨三种木雕,一种是园林中亭台轩榭的组成,另外一种就是木雕家具。关键字:古诗词 木雕 鉴赏引言:中国古代诗词,在唐朝最盛行,诗坛巨匠李白、杜甫、白居易各领风骚,诗仙诗圣的雅号最能概括他们的造诣。他们的诗人让人钦佩不已。世人最爱李太白之豪放飘逸、不拘一格、洋洋洒洒间写尽天朝大好山河。居易先生之诗,文辞平易又不缺乏华丽。单是长恨歌一首就足以后世子孙品味一生。杜工部

2、取现实精华,写尽世间悲苦。盛唐过后,繁华不再,其后的诗人大多也就是模仿。杜牧李商隐倒是晚唐的一枝奇葩,人称小李杜,李商隐善写七绝,其诗朦胧,于是便造就了许多无题的诗句。杜牧的一生可以用他的事遣怀来概括: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以上说到的是中国古诗词,可伴随古诗千年的,不仅仅是传诵的百姓,层出的文人骚客,还有那些木雕之器将这些诗词不断传承者,木雕设计制作大多与文人骚客手笔有关。说到木雕的设计制作,我想跟大家探讨三种木雕,一种是园林中亭台轩榭的组成,另外一种就是木雕家具。一、中国园林中亭台轩榭的组成部分中的木雕和中国古代诗词的联系。中国园林与中国古代诗词,盘

3、根错节,难分难离。研究中国园林木雕,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而后有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就木雕谈木雕或者就园林谈园林,则所解不深。亭台轩榭,楼堂殿阁,错落有致,诗词雕刻蕴含其中,意味深长。中国园林里面最有名的当属苏州园林,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古诗,亭台轩榭,楼堂殿阁的各个部件的雕刻设计制作也无不体现着中国古诗词的幽美内涵。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园内石峰林立,状似狮子,故取名狮子林。其中有一处问梅阁,名字取自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名为杂诗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昨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问

4、梅阁里面的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地上的一口冰壶古井与这些木雕作品一同构成了一幅思乡的画卷,将诗佛的这首绝句的意境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始建于明朝,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199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中很多楼阁从各种艺术分支的角度看都是精品,其中之一就是留听阁,留听阁仅有一层,它的外形十分轻巧,四周有窗,留听阁前面有一平台,阁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工匠用银杏木立体雕刻的松、竹、梅、鹊飞罩,其所应用的娴熟刀法,是将浮雕、镂雕、圆雕技艺完美结合的典范,技艺之高超,构思之巧妙,有机地把“喜鹊登梅”和“岁寒三友”两种

5、图案结合起来,是园林飞罩不可多得的精品,而从外观来看,留听阁所表现的一个抽象化的船厅,厅前的那个平台便是船头。此阁源自李商隐的那首七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观留听阁之外形酷似一艘船坞,而这模仿的恰恰是“竹坞无尘水槛清” 。再看阁中的银杏木雕所包含的松竹梅鹊,这些动植物所表现出的也正是作者李商隐入仕之前描摹沁阳风物、抒发思友之情心境。兰雪堂是苏州拙政园东部的主要厅堂,它的名字源于李太白的诗别鲁颂: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赠言镂宝刀,千岁

6、庶不灭。兰雪堂的牌匾是篆字雕刻,据传出自篆刻名家何震的手笔,何震师从文彭,说起来还隐藏一段师生二人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在学术艺术道路上共创建树的佳话。隐喻着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需要家学渊源,好老师更加重要,当然兴趣爱好和刻苦钻研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太白的别鲁颂讲述的是战国齐人鲁仲连的故事,反映的是仁人志士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兰、雪不也正式映照着这样的精神嘛。兰的精神境界在其中有完美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毕生奉献,不求索取;兰德崇高,坚贞不屈。雪是美丽的使者,冬日的精灵,它总是悄悄地来,以自己洁白的身躯将大地装扮得异常秀美。苍茫中的白雪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别有一番诗情雪韵。兰雪堂正中有屏门北面雕

7、刻的翠竹图 ,也表现出了竹持空心看世间烟梦,繁花惊滟,无求自是品高的清风傲骨。关于园林中的诗词和雕刻,我们最后来说说沧浪亭,它是苏州园林中的佼佼者,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园林,人们提起沧浪亭,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它的创建者苏舜钦。苏舜钦是北宋著名诗人,其在政治上属于革新派,主张较范仲淹更激进。在文学上,他工诗并擅长散文,是欧阳修的诗友,与梅尧臣齐名。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他在参加政治斗争的同时,倡导诗风、文风的改革,苏舜钦、梅尧臣即是他重要的同志。他们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反对西昆体的浮艳晦涩,提倡新诗风;散文方面,反对晚唐以来的文风,主张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苏舜钦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安危的

8、关心、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满怀着的报国壮志。苏舜钦的诗对宋诗革新有较大影响。苏舜钦还兼擅书法,欧阳修曾说他“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其虽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成后,也是由苏舜钦行书刻石的。苏舜钦被流放后在苏州买下一块池边废地,在水旁筑亭,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沧浪亭。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苏舜钦自号沧浪翁,并撰写了沧浪亭记 ,描述自己登舟容与、举觞舒啸的退隐生活。沧浪亭两面临水,外形十分别致,似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桥非桥,是架完全在水面上的一座水阁。沧浪亭的各个部分都有精心雕刻的设计和制作的痕迹,无不将中国古代诗词与雕刻完美地结合

9、在了一起。沧浪亭的水阁横跨池上,将水面再度划分,把到此结束的中园水尾营造得貌似绵延不断,艺术手法高超。亭廊围绕,构成开敞的幽静水院。苏舜钦还曾做沧浪亭诗一首:一泾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个中更细致地说明了沧浪亭整体的简洁古朴,落落大方。各处雕刻风格隐含诗词韵味而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家具雕刻设计制作中蕴含的中国古代诗词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友谊甚笃,人称“元白” 。白居易有一首七绝题诗屏风绝句:相忆采君诗作障,自书自勘不辞劳。障成定被人争写,从此南中纸价高,讲述的就是元白间一段题屏的佳话。这首七绝,白乐天还特

10、意题了序:十二年冬,微之犹滞通州,予亦未离湓上,相去万里,不见三年,郁郁相念,多以吟咏自解。前后辱微之寄示之什,殆数百篇,虽藏于箧中,永以为好,不若置之座右,如见所思。由是掇律句中短小丽绝者,凡一百首,题录合为一屏风,举目会心,参若其人在于前矣。前辈作事,多出偶然。则安知此屏,不为好事者所传,异日作九江一故事尔?因题绝句,聊以奖之。题诗屏风是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的意境抒发的一种最好的媒介。此一屏风现在想来应是使用篆字雕刻,但根据对古篆刻技法的研究,唐朝篆刻和六朝以前又有很大区别,但无论风格如何,此屏风都体现了元白的莫逆之交,同时也是融合诗词雕刻艺术于其中的不可多得的珍品。宋代开国,太宗时人民安居乐

11、业,诗词风大兴,故今日常说唐诗宋词,宋代在几千年中国诗词历史上,也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诗人潘阆,字逍遥,号逍遥子,偶然发现东坡贬后屏风里的词竟然是潘阆写的忆余杭 。 忆余杭是潘阆自度的词牌名,潘阆写过不少。 历代诗余中记载“东坡爱之,书之于玉堂屏风。石曼卿使画工会之作图” 。这里玉堂说的是宋朝时的翰林院,苏东坡时任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其宝墨自题于屏风上的是这一首忆余杭: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又是酷似元白的情节,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友谊甚笃的亲朋挚友,而是前人后辈的仰慕之情。当然说起古代的雕刻家具,我们就不得

12、不要提到一些特殊的人,特殊的物件。说特殊,其实大家也熟悉,可特殊往往造就了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的不同。这里我们要提到的还是白居易,他那个天才的柏木文集柜的点子,在今天看来,不仅仅造就了雕刻和诗词艺术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将其一生的诗作保存多数,基本得以流传后世,而不像一些文人骚客,造诣虽高,可其诗句也像尘埃一样,随风而去了,就如前面提到的潘阆,流传至今的诗词寥寥数几而已。由此可见香山诗集的全部流传,有偶然也有必然,而保存至今不缺,并不是广为藏贮,而是载体好,能禁得起岁月的考验。白居易的五古题文集柜: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诚知终

13、散失,未忍遽弃捐。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白居易的乐天文集柜不敢说雕工如何好,设计和制作如何精良,但这个想法,我们现在看来,是远远领先于诗仙诗圣的,难怪李杜诗集多有散落,现存世的不过实之三四,而香山诗集(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得以保存,实为奇迹。身为清代诗人、史学家的赵翼在嘉庆二年历经四年写过一本瓯北诗话 ,其中对于这段故事也有记载:才人未有不爱名,然莫有如香山之甚者。所撰诗文,曾写五本:一送庐山东林寺经藏堂,一送苏州南禪寺经藏内,一送东都圣寿寺钵塔院律库楼,一付侄龟郎,一付外孙谈阁童。此香山所自记也。 旧唐书谓其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及香山圣善寺, 春

14、明退朝录谓寄藏庐山东林寺、龙门香山寺,盖皆摘举之词。后高駢在淮南,寄语江西廉使,取东林本而有之。香山寺本,经乱亦不復存。履道宅后為普明僧院,唐明宗子秦王从荣施大字经藏於院,又写香山本置经藏中。以香山诗笔之精当,处处有鬼神呵护,岂患其不传!乃及身计虑及此,一如杜元凯欲刻二碑,一置峴山之巔,一沉襄江之底。三、结论中国古代诗词几千年来在民间为达官贵人劳苦大众所传诵,而木雕之器也流传了几千年,木雕中所蕴涵的诗歌韵味,远远不是本文所能概括的,透过中国古代诗词研究木雕艺术和透过木雕来体会诗词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创作境界等等,也是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诗词和雕刻艺术的重要手段,木雕设计制作大多与文人骚客笔下的人物、景物有关,而神韵则与古诗词的意境相连。作为木雕工匠,我们是很难找到其人其名的,但这些无私的艺术家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参考文献:1、 长沟流月去无声古诗词讲坛 梁希厚 主编 2007-08-01 百花文艺出版社 2、 古诗词鉴赏 王锺陵 主编 2007-01-01 四川辞书出版社 3、 木雕 苗红磊著 2008-01-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4、 木雕图案:龙风专辑 马慕良编绘 2007-06-01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转发等请注明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