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3806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原: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 T、B 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BCR/TCR)识别及结合,激活 T、B 细胞增值、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 ,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 T 细胞 2%20%的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抗原肽: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或抗原衍生肽,抗原肽是多肽类抗原而抗原不一定是多肽,可能还有其他物质。AD(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T/B 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

2、功能单位。免疫细胞T: T 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成熟 T 细胞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它们不但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在凶险依赖性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B:B 淋巴细胞由哺乳动物或禽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成熟 B 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皮质浅层淋巴小结和脾脏红髓及白髓淋巴小结内,约占外周淋巴细胞总数的20%。B 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在其分化和功能执行中有重要作用。B 细胞不仅能通过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并参与免疫调节。M(巨噬细胞):由定居和游走两类细胞组成:定居在不同组织中的 M 有不同的命名,如肝脏中的库普

3、弗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游走的巨噬细胞广泛分布在结缔组织中,寿命较长(可存数月) ,胞质内富含溶酶体颗粒及其相关的酶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能力。DC(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 DC 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 DC 能有效激活初始型 T 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NK(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分化、发育依赖于骨髓微环境,主要分布于骨髓、外周血、肝脏、脾脏、肺脏

4、和淋巴结。NK 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而是通过表面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对“自身”与“非己”进行识别,并直接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靶细胞。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有 杀伤活性的细胞如 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 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 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其生物学意义在于可杀死一般不易被吞噬的较大的细胞(如寄生虫,真菌,肿瘤细胞);也是NK/巨噬细胞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 免疫分子。C(补体):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种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系统。C1: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分别命名,此补体为第一个。MBL(凝集素)

5、:结构与 C1q 相似,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期,由肝. 细胞合成和分泌,是急性期蛋白的一种。可直接识别多种病原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进而可依次活化 MASP1,MASP2,C4,C2,C3,形成一系列酶促反应。其构成的途径称为 MBL 途径,补体激活途径的一种,亦称凝集素途径。MAC(攻膜复合物):补体溶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效应复合体,为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可在细胞上形成小孔,使小的可溶性分子,离子及水分子自由透过细胞膜,但蛋白质等大分子难以逸出,导致水和离子内流,细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发生溶解。CK(细胞因子): 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

6、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IL (白细胞介素):早期发现细胞因子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调节作用。 IFN (干扰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功能。不同的 IFN 的生物活性相似,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值、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TNF (肿瘤坏死因子):因其能造成肿瘤坏死而得名,在调节免疫应答、杀伤靶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b(抗体):作为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 淋巴细胞或记忆 B 细胞增值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外

7、分泌液及其某些细胞表面。Ig(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一组球蛋白。分为分泌型(sIg)和模型(mIg)。 Fab: 木瓜蛋白酶水解 IgG 的部位在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链的近 N 端,可将 Ig 裂解成 2 个完全相同的 Fab 段和 1 个 Fc 段。Fab 段即抗原结合片段,Fc 段即可结晶片段。Fc: 木瓜蛋白酶水解 IgG 的部位在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链的近 N 端,可将 Ig 裂解成 2 个完全相同的 Fab 段和 1 个 Fc 段。Fab 段即抗原结合片段,Fc 段即可结晶片段。CDR(分化群分子受体):VH 和 VL 各有 3 个区

8、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成为高变区(HVR )或互补决定区( CDR) 。分别用 HVR1(CDR1) 、HVR2 (CDR2)和 HVR3(CDR3)表示,一般 CDR3 变化程度更高。HVR(高变区受体):VH 和 VL 各有 3 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成为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 CDR) 。分别用 HVR1(CDR1) 、HVR2 (CDR2)和 HVR3(CDR3)表示,一般 CDR3 变化程度更高。mAb(单克隆抗体):B 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的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纯抗体。BCR: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即膜型免疫球蛋白(mIg) 。TCR:

9、TCR为所有 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与 CD3结合,形成 TCRCD3复合 物。TCR 的作用是识别抗原。CD(分化群):T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不同亚类的淋巴细胞可表达不同的分化抗原,这是区分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免疫应答APC(抗原提呈细胞):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 T 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抗原提呈:表达于 APC 表面的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被 T 细胞识别,从而将抗原肽提呈给

10、T 细胞,诱导 T 细胞活化的过程。体液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相应的抗原特异性 B 细胞活化、增值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入体液,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应答:当初始 T 细胞通过其 TCR 与 APC 表面的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后,在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活化、增值并分化为效应 T 细胞,进而完成对抗原的清除和对免疫应答的调节。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及型超敏反应。免疫缺陷:是由于遗传因素或其它多种原因造成免疫系统

11、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伤而导致的免疫成分缺失、免疫功能障碍。免疫耐受:正常集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非己抗原能够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抗原处于无应答或者微弱应答状态。自身免疫病:在某些内因和外因的诱发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持续迁延的自身免疫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早餐了自身细胞破坏,组织损伤或者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病症。免疫应答人工自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主动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措施。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 0.3%0.4%甲醛处理制成。因其已失去外毒素的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

12、含特异性抗体如抗毒素等制剂,使之被动获得适应性免疫应答,以治疗或紧急预防疾病的措施。抗毒素 :1 、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 2、能中和某种毒素的抗体或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应用类毒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可以预防疾病。画图1. 什么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画出其原理示意图并标注必要的文字。2. 什么是 ADCC?画出 ADCC 的原理示意图并标注各参与成分3. 什么是免疫粘附作用?画出其原理示意图并标注各参与成分4. 什么是联合条理作用?画出其原理示意图并标注各参与成分5. 用流程图画出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6. 用流程图画出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问答1. 什么

13、是医学免疫学?学习医学免疫学有何意义?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通过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免疫学在生命科学课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2. 简述免疫的双重作用(有利有弊) 。是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 与“ 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作用,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

14、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免疫功能失调也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可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患。免疫功能 生理性(有益) 病理性(有害)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超敏反应(过度);免疫缺陷(不足)免疫自稳 清除损失或衰老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 清楚突变或畸变细胞 肿瘤,病毒持续感染3. 列出 Psatuer、Behring、Landsterner、Burnet、Ralph Steinman 五位获得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免疫学的主要贡献。(1)Pastuer:发明了狂犬病疫苗、炭疽疫苗、霍乱疫苗;(2)Behring:发明抗毒素,开 创免疫血清疗法;(

15、3)Landsteiner:发现人类红细 胞 ABO血型;(4)Burnet:提出抗体生成的克隆 选择学说;(5)Ralph Steinman:发现树 突状细胞在免疫活动中的作用。4. 简述超抗原的概念、性质及其生物学意义。抗原是指能与 T 细胞、B 细胞的 TCR 或 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一般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二是抗原性,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5. 简述机体固有免疫的构成。固有免疫系统主要由组织屏障、固有免

16、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组成。组织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如皮肤和粘膜;化学屏障,如皮肤黏膜中含有的多种杀菌、抑菌物质;微生物屏障,如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体内屏障,如血- 脑屏障和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NK 细胞、NK T 细胞、T 细胞、B1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固有免疫分子主要包括补体系统、急性期蛋白、细胞因子、抗菌肽、和具有抗菌作用的酶类物质。6. 简述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包括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 细胞、NK T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 ;免疫分子包括模型分子(TCR 、BCR、CD 分子、黏附分子、MHC 分子、细胞因子受体)和分泌型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