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msds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35964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烯酰胺-msds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丙烯酰胺-msds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丙烯酰胺-msds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丙烯酰胺-msds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丙烯酰胺-msds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丙烯酰胺-msd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烯酰胺-msds(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丙烯酰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烯酰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acrylamide 中文名称 2:英文名称 2:技术说明书编码: 724 CAS No.: 79-06-1 分子式: C3H5N

2、O 分子量: 71.0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回目录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丙烯酰胺 79-06-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健康危害: 本品是一种蓄积性的神经毒物,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轻度中毒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重度可引起小脑病变。中毒多为慢性经过,初起为神经衰弱综合征。继之发生周围神经病。出现四肢麻木,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抽搐,瘫痪等。重度中毒出现以小脑病变为主的中毒性脑病。出现震颤、步态反紊乱、共济失调,甚至大小便失禁或小便潴留。皮肤接触本品,可发生粗糙、角化、脱屑。本品中毒主要因皮肤吸收引起。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为可疑致癌

3、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

4、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

5、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0.3皮前苏联 MAC(mg/m3): 0.2TLVTN: ACGIH 0.03mg/m3皮TLVWN: 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

6、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主要成分: 纯品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固体,无气味。pH:熔点(): 84.5沸点(): 125(3.33kPa)相对密度(水=1): 1.1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45饱和蒸气压(kPa): 0.21(84.5)燃烧热(kJ/mol): 无资料临界温度(): 无资料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

7、系数的对数值: -0.67闪点(): 无意义引燃温度(): 无资料爆炸上限%(V/V): 无资料爆炸下限%(V/V): 无资料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不溶于苯。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水溶性聚合物即聚丙烯酰胺。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稳定性: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光照。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急性毒性: LD50:15018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 家兔经眼: 100mg/24 小时,中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 小时,轻度刺激。致敏性:致突变性:致

8、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回目录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危险货物编号: 61740 UN 编号: 2074包装标志:包装类别: O53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

9、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6.1 类毒害品;车间

10、空气中丙烯酰胺卫生标准 (GB 11525-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回目录参考文献: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修改说明:其他信息:判别该公司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序号名称消 耗 量( t/a)最 大 储 存量 ( t)物料状态1 丙烯酸丁酯 30000 1500 液体2 丙烯酸异辛酯 30000 700 液体3 苯乙烯 85000 1500 液体4 丙烯酸 800 150 液体5 甲基丙烯酸甲酯 9000 150 液体6 过硫酸铵 1500 60 固体7 甲基丙烯酸 4000 160 液体8 聚甲基丙烯酸钠 5000 240 液 体9 碳酸氢钠

11、500 70 固体1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 ) 6300 300 液体1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3400 160 液体12 乙二醇 3400 160 液体13 醇脂-12 3400 160 液体14 氨水 3400 160 液体15 叔丁基过氧化氢 153 10 液体16 丙烯酰胺 100 110 液体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从表1 可知,原料苯乙烯临界量为 500t;从表 2 可知,闪点23的液体,临界量为 1000t,甲基丙烯酸甲酯闪点为 10 ;23闪点 61的液体,临界量为 5000t,原料丙烯酸闪点50,丙烯酸丁酯闪点 37;过硫酸铵属于 5.1 类氧化性物质,且包装为类,临界量为200t;叔丁基过氧化氢属于 5.2 类有机过氧化物,临界量为 50t。因此, ,有 6 种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之内。具体数值见下表。表 3-1 重大危险源实际储存量和临界量一览表序号 名称 最大储存量(t) 临界量(t)1 苯乙烯 1500 5002 甲基丙烯酸甲酯 150 10004 丙烯酸 150 50003 丙烯酸丁酯 1500 50005 过硫酸铵 60 2006 叔丁基过氧化氢 10 50由公式(1)进行计算: 1500/500 +150/1000 + 150/5000 + 1500/5000 + 60/200+10/50=3.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