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房漩涡》的忧患与升华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3053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心房漩涡》的忧患与升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左心房漩涡》的忧患与升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左心房漩涡》的忧患与升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心房漩涡》的忧患与升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左心房漩涡的忧患与升华王鼎钧力作左心房漩涡 ,当年便在台湾文坛引起轰动。在第十一届时报文学奖评审会上,此书第一次投票就被五位决审委员同时圈为第一名。这在过去推荐奖的票选过程中是极少有的。此书不但获得了该年度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还同时获取了优良图书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并被联合文学评为当年的九本文学好书之一,被金石堂书店列为“十本最具影响力的书”左心房漩涡抒发的是作者和乡愁。在台湾文坛,写乡愁的作品不计其数,何以此书独受青睐。作者有段话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作者说:“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 。正因为有这种沉着冷静的创作态度,使作者能数十年如一日,持之

2、以恒地抒写自己的乡愁。如果说,乡愁如酒,这酒在别人杯中早已一饮而尽,而在王鼎钧先生那里,正是陈年老窖。明乎此,我们也就了解文学奖评审为何称赞左心房漩涡为“思虑深沉”了。此书思虑深沉的风格,不但表现在其每篇炼字炼句的严谨推敲,更值得注意的全书的总体结构。 左心房漩涡虽然是散文集,但并非由零乱的札记或散漫的感想拼凑而成,如同一般的散文集那和以随意组合。从来整本集子来看,它是一个完美的有机体,它并非按照创作或发表的顺序排列的,而是按照书中“我”的心路历程来安排的。此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都有自己的题目。第一部“大气游虹” ,第二部为“世事恍惚” ,第三部是“江流石转” ,第四部是“万木有

3、声” 。四个部分环环相扣,衔接贯通,其间脉络历历可见,难怪有人说它如同一篇文章的起、承、转、合。下面让我们追随作品中“我”的心路历程,来试着摸索此书的结构。此书前两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我”对家乡和少年时代漂泊经历的记忆。其中多的是感慨和低落,如对自己上半生与下半生被切割开来的悲叹;对乱世幸存的不胜唏嘘;为多年的知心朋友因长久疏离而产生了难以弥合的隔膜所忧郁,还有漂泊海外终老异乡的无奈。里面有不少情绪沮丧的话,如“造物主切断我们的生命,也许是无心。在造物者眼中,我们不过是一条条蚯蚓” 。 “故乡只在传说里,只在心上纸上。故乡要你离它越远才真实,你闭目不看才最清楚” 。第三部分的前几篇仍然承绩着前两

4、部的抑郁感叹,母亲无墓,使“我”悲慨;故乡的红石榴被伐倒,使“我”身上又少了几磅血肉。面对多年前好友的不易沟通, “我”说:“谜面是一个,你有你的谜底,我有我的谜底。我们一同下棋,却不守同一套规则。我们一同祷告,却不奉同一个上帝。我们演一部戏,两种结局。我们谈江,不能谈到海,谈海,不能谈到雨,谈雨,不能谈到云。我们只谈虫,避开丝,只谈丝,避开绸,避开纺织。一根根很短的线头,织不成布,线头稍一延长就会打结” 。对于中国的苦难, “我”发出这样的哀号:“母亲。马靴和马靴之间空隙里的母亲。刺刀和枪托分割的母亲。把视线搓细压扁拧弯,捕捉一手半脸几络头发拼图成像的母亲。母亲千子千眼千乳,容十几人抓爬践压

5、,天演律推动十几亿人口如陀螺起旋风将母亲磨瘦。 ”然而,如同水穷云起,在第三部分的后三篇中,作品调子有了变化,渐从抑郁转向开朗,由失望变为希望。在第一部分的两猜一文中,作者写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千里万里,风俗改变了多少呢?东集有东集的秤,西集有西集的斗,这南集北集又用什么样的度量衡呢?”但到了第三部分的人,不能真正逃出故乡一文中,作者对前面的话语有了回忆“卸下头盔,洗掉化妆,再照个相,在大远景镜头下,我们是小蚂蚁;在大特写镜头中,我们是老妖怪,我们应该可以从这里找到共同语言。不久,窗上的雨点将化为雪花。我知道,那时,同样的景色也将出现在以你为中心的大地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

6、是我们有同样的冬天。 ”在给我更多的人看一文中,表现出看人看历史都应该有更加豁达的态度,那里写道:“把叶子吹离枝头的,是风,把叶子围拢在树根四周的,也是风。把花瓣从陌上冲走的,是水,把花瓣一个挨一个铺满湖面的,也是水。俱往矣。不要讽刺生命,当心生命会反讽你。人啊,我要看人,给我更多的人看、给我标准化的人、给我异化的人、给我可爱的人、可恨的人,以及爱恨难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 ”作品终于没有流于玩世不恭或尖酸刻薄,而是历经沧桑仍回归人群,这得力一种化解的功夫。这种化解在我们的功课是化学一文中写得十分清楚。作品中指出,生活根本不能用耶稣或孔子留下来的公式推算, “尤其战争来了,灾难最大,上帝逊

7、位,聖贤退休,天伦人理都十分可怜。反淘汰比淘汰更无情,逢凶化吉要靠离经叛道从那样的时代活过来不啻是穿越了原子爆炸的现场,辐射线造成了永久的伤害,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暗中却深入灵魂,延及遗传。 ”所以,我们需要从中走出,需要化解“我们都有癌需要割除,有短路燃烧的线路要修复,有迷宫要走出,有碎片要重建,有江海要渡。 ”因此,要化, “化种种不公平、不调和,化种种不合天意,不合人意,化百苦千痛,千奇百怪化!化癌化瘤化结石化血栓,水不留影逝者如斯。 ”到了第四部分,作品的基调更加豪迈开阔,给人予从苦难中升华,在灰烬中重获新生的感觉。 夜行传达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历史观和圆通达观的人生态度;年关

8、赞美了中国人的智慧,在过年中有推陈出新除旧布新的演练。 看大表现出一种决心即使家乡有多少劫难多少变迁都无法改变游子的一片痴情。 看苗则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青年身上,作品写道:“苗给人的喜悦,胜于穗;那一地嫩绿给人们的信心,多于遍野金黄。 ”作品指出,中国的前途在于下一代是何等人, “不在大坝大桥大楼大厅。 ”在第四部分的对联一文中,更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在那里,通过黄河的评判来表达对当代中国的思索与情感。作品先描绘了黄河的暴淫和肆虐:“八千里痉攀的肌肉,四百几立方尺的呕吐。这条在三千里平原上随意翻身打滚的河,用老年的皮肤,裹着无数蚂蚁和人命,芦苇和梁柱,珍珠和乱石。饶不了放不过的是流泪的牛,下

9、跪的羊和缩在母亲翅膀下的鸡。 ”作品里“我”思索着,为什么这样一条使中国人痛苦,不负责任的河,我们还要歌颂它?“我”的结论是, “人爱其所有,既然有了,就爱,既然爱,就冠冕堂皇理直气壮,自尊由此维护,自信由此产生。我们对黄河赋予价值,再从黄河取得价值。 ”因此, “我”饱含激情地喊出:“黄河是我们民族抱在怀里的孩子,尿床、遗矢、踢被子,还是抱着,抱着更紧。黄河是国土的一部分,愚公移山不搬家,水患不去、拌沙吃饭不去、酷寒不去、盛暑不去、卑湿不去、瘴疠不去。伟哉黄河,竖高了是天柱,铺平了是地维 !”至此,全书便从激动感伤的狂流中脱出,超越哀痛与尖刻,化一切创痕为清明的洞识和理性的反省。经过痛苦的挣

10、扎与大难的洗礼, “我”的升华显然有别于幼稚的高调,那是血写成的经文。作者的勇气和胸襟使他能超出小我,凝眸最远的一方,通过过“我”的省思和重建,恢复了对乡、对国、对人类的信心。在中国最古老的典籍易经中,有这样的发问:“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的,其有忧患。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华民族各个阶层各种学派都在深浅不同地思索着民簇苦难的根源,探寻着提出各种不同的解脱途径;中国百姓也在长期的艰难困苦中,养成了对人间吉凶祸福深思熟虚的习惯。作为一种力图冲破阻力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既有由知识阶层详加分析的理性结构,也有植根于全民族的感性动力。从离骚到史记 ,从杜诗到元曲,中国文学历来与“忧患”有不解之

11、缘,在这些源于忧患意识的文学创作中有着无言的抗争和积极的进取。 左心房漩涡中从头至尾也贯注着这种忧患意识,它面对忧患而突显出来的尊严、安详和高瞻远瞩,正是我们民族的风格和气派。从内容上看, 左心房漩涡描写的是“我”的心路历程;细加品味,这个我并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所历所闻所感所思,而是代表了千千万万背井离乡的大陆人,也表露了众多漂泊海外中华游子的心声,那是一个大我。 左心房漩涡的四个部分 正是这样一群人的“回忆” 、 “追寻” 、 “化解”与“彻悟” 。从结构上看, 左心房漩涡的四部分有如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 小我”的委屈与哀怨与“大我”的执着和坚毅是其中交相呼应,贯串始终的两个主题,它们之间的

12、冲突形成了全书的张力,使读者的心房也处于这艺术的漩涡中。在第一、二部分,国家情怀一度几成精神病患般的呢喃,生命无常造化弄人的哀怨,在作品的旅律中上主导地位,而那清明理性的省思,超越小我的理想与气节则似有若无,时隐时现。但到了第三部分,虽然还有一些疑惑、一些沮丧、一些愤懑,但悲天悯人的宁静笃定与民族情怀的坚毅阔大终于压倒了小我的酸楚。在第四部分中, “大我”发出更为宏大辉煌的高音,使我们也随之升华与净化。左心房漩涡问世后,有些读者只注意它辞采的华丽,欣赏其故事的清亲,而忽略了其中蕴藏的热情和隐伏的悲痛,这种态度近乎于买卖还珠。悦目惊心的字句,奇僻或幽杳的趣味,固然不易,但左心房漩涡最难以企及的还是其中的人生境界那包容的胸襟执着的仁爱和坚忍的品格。也许,这正是作者希望“忘筌”的读者所得到的“鱼”吧。3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