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黄芩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932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黄芩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含黄芩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含黄芩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含黄芩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含黄芩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黄芩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描述: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含黄芩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 药研发提供参考。应用该平台 V2.0 软件,将含黄芩方剂构.摘要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含黄芩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 药研发提供参考。应用该平台 V2.0 软件,将含黄芩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黄芩方剂 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通过对含黄芩的 477首方剂分析,总结出黄芩常用药物组合有 45 个,其

2、所用药物多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之功, 核心组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主治疾病 23种,对其中 3 种高频疾病“感冒”“咳嗽”“眩晕”对比分析,得出黄芩可通过不同的配伍达到不同的治疗作用。因此,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是中医用药规律分析的重 要工具;纵横对比的方法,为研究黄芩的临床用药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同时为新药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药黄芩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是临床常用清热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明确了其解热、镇痛、抑菌、抗炎、止血等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肺热咳嗽,痞满

3、,泻痢等疾病的治疗,其中,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越来越被国内外所重视。有研究表明,以黄芩为君药的黄芩汤,通过联合用药,组成的PHY906 能够增强结肠癌患者的化疗疗效,而且对消化道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本课题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建立了中药部颁标准的结构化数据库,借助该平台软件的分析功能对其中明确含有“黄芩”的方剂进行整理和挖掘,并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的配伍组合,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方剂筛选 将中药部颁标准结构化数据中含有“黄芩”方剂进行提取筛选。 1.2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

4、据查询”功能,按指定中药“黄芩”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 477 首。 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基本信息统计,组方规律分析(包括聚类分析、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等)、新方发现分析等。 2 结果 2.1 统计报表 2.1.1 中医疾病与证候 477 个含有黄芩的成方制剂中,通过“频次统计”,包含主治疾病 153 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频率15)的有 23 种疾病,见表1;而疾病证候中使用频率较高(频率17)的有 10 种证候,见表 2。 2.1.2 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在 477 方剂中,共涉及 692 味中药,频率较高(频率75)的 20 味药物,见表 3。黄芩常与清热泻火、行气活血

5、、养阴等药物联用,如栀子、黄连、当归等。 2.2 基于关联规则 apriori 组方规律分析 2.2.1 含黄芩方剂的用药核心组合分析 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95”,支持度为 20%,得到常用核心药物组合共 11 个,见表 4。支持度个数为药物组合在所选处方中的出现频次 (本参数处方总数)。支持度个数=“处方数目”支持度(默认为 20%),可根据实际数据量调节。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见图 1。可较全面地展 示黄芩的用药配伍,本研究选取 15%,20%,25% 3 种支持度,确保提取的常用核心组合,既能体现不同药物组合间的个性特征,又能抓住不同组合中黄芩药对共性的核心组

6、合。其常与清热解毒之品如黄连、大黄以 泻火热毒,又常搭配疏风宣肺之品,如白芷、防风、桔梗等,以疏散风邪,泄肺止咳。 2.2.2 含黄芩方剂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网络图 黄芩核心药物组合见表4,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深入分析,纵横比较分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黄芩与清热泻火药联用,如黄芩-栀子,见图 2。黄芩与补血活血药 联用,如黄芩-当归,见图 3。黄芩与止咳平喘药联用,如黄芩-桔梗,见图 4。组图显示,黄芩在不同的药对中,其作用方向不同。与栀子配伍使用时,其核心药 物以清热泻火药为主,功在泻火解毒;与当归配伍使用核心药物以气血双补和清热之品居多(支持度 40%),其可视为金匮要略当归散加减,以清热、

7、养血、安胎,此外,因其中亦包含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芍药汤(支持度 20%),还可以用于痢疾以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与桔梗配伍使用时则以疏风理气之品最多,以宣肺、清热、止咳。可见,要实现不同的治疗目的,药物的配伍至关重要。 2.3 黄芩常用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举隅 从表 1 中黄芩主治疾病中选择具有代表性者进行分析,下面以咳嗽、感冒和眩晕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2.3.1 咳嗽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治疗咳嗽常用方剂的药物组合中,见图5。最高频核心组合为苦杏仁、桔梗等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以奏行气降逆之功,医教论文风为阳邪,易从热化,所以在治疗 咳嗽时可配伍清热之品,以泻肺中实火,本草纲目言“黄芩可治

8、火咳肺痿”。此外,还常配知母、麦冬等养阴之品以滋肺阴,防咳嗽日久伤阴太过之弊(支持度 20%)。 2.3.2 感冒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黄芩治疗感冒规则分析时,见图 6。其治疗感冒时,多配伍清热药物,如连翘、金银花等,然感冒常引起肺气不宣导致咳嗽等症状,因此配以桔梗、苦杏仁以理气降逆,综合配伍使诸证皆愈。褚为名认为单味黄芩对治疗妊娠期感冒有很好的疗效,当其配伍连翘、金银花、板蓝根和柴胡等,构成银翘抗感冒合剂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2.3.3 眩晕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治疗眩晕常用方剂的药物组合中,见图7。景岳全书眩晕言“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可见,眩晕病机有虚有

9、实,虚则 加以当归、人参等补气养阴之品,实则加以大黄、栀子等清热之品,如临床上常用“黄连上清丸”和“龙胆泻肝丸”分别治疗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和肝胆湿热所 致头晕;也可以通过小柴胡汤中的加味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因此,不同的眩晕,只要通过不同的加味,便可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黄芩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涵盖了 153 种中医疾病,其主治疾病主要涉及用于肺热咳嗽,痞满,泻痢,胎动不安。神农本草经中列其 为中品,名医别录中也言黄芩“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由上述证型来看,黄芩最主要用于热盛类 病证。 其组成的方剂涉及 692 味中药

10、,其常与清热解毒和疏风宣肺之品联用,如配伍黄连、栀子等以解热毒,配伍白芷、防风、桔梗等以疏散风邪,泄肺止咳。此外,常伍以活血养阴润燥之品,如生地、白芍,以防热盛伤阴、苦寒伤阴。总之,黄芩所涉及的中成药以有清热为主。 基础分析之后,本研究将表 4,5 中所含黄芩的核心药物组合,选取使用频次较高的“黄芩-栀子、当归、桔梗”3 对组合进行深入分析,纵横比较分 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图 35)。“黄芩-栀子”常配合清热泻火、解毒之品,如黄连、大黄,以清火热,解热毒;而“黄芩-当归”气血双补和清热之品。支持度为 40%时,可以发现其核心药物恰恰是当归散加减,用于治疗孕妇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有堕胎之患或

11、者月经不调,腰腹疼痛等妇科疾患;“黄芩-桔梗” 则常配以解表行气之品,如薄荷、苦杏仁,用来宣发外感风邪之邪。因此,药物的搭配至关重要,这也为研究药物组合寻找共性规律和个性特征提供了有效方法。黄 芩方中主治疾病 23 种,对其中 3 种高频疾病“感冒”“咳嗽”“眩晕”对比分析,得出药物黄芩在不同的药对中,其发挥功效的作用方向相似,但通过不同的配伍,可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这对研 究黄芩的配伍规律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突破简单的频次方法,在频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集成于系统中的apriori 算法,选取合适的支持度,总结出黄芩常用药物组合及配伍特 点。最重要的是,本文意在提供一种方法,通过本软件统计结果,以纵横对比的方法,展示药物和药物组合在治疗不同疾病下用药特点,为研究临床用药规律提供有效方法,对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