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设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748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木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说“木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以“木叶”为例,理解诗歌鉴赏中概念意义、暗示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层次性。 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理解诗歌同类现象,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中 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领会文章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 的特点。学情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

2、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安排:1 认真阅读课文,抓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2 比较文中所举的“树叶”与“木叶” 、 “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 何不同。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标题2、检查预习:梳理文章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句子,思考:概括段落大意,文章结构思路如何?2幻灯明确:1.(13)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现象)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2.(46) “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特征及原因)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 ;( 2)从

3、视觉和触觉的暗示性看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秋 天气息。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3、内容赏析1.小组讨论:本文题为说“木叶” ,为了说清楚这个概念,作者又主要涉及了哪些概念,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意蕴。 (主要集中在第四段“树”与“木” 、第六段的“木叶”与“落叶”之上)(明确)树 满树的叶子 感情饱满褐绿色木 叶子落了 空阔单纯树干木叶 微黄、干燥 离人的叹息窸窣飘零 游子的漂泊落叶 饱含水分繁密 美女的姿态碧绿柔软(概念) ( 形象暗示性意义) (联想 意义) 一字千里2.思考:通过上面的分析这些自然的物比如说“木叶”为什么能成为诗人

4、们笔下钟爱的形象,表达诗人特定的情感呢?(明确):最主要的方面是由它潜在形象的暗示性决定的,这种暗示性引起诗人的丰富的联想。另一方面是由诗人们一用再用,使这一意象越来越多的附着着相同或不同的内容和情感,越来越丰富,也称之为文化积淀。 (物的自然属性的暗示性和文化附着)四、意图探究1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1)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 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2)提问: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筛选文中语句回答)3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

5、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阅读诗歌的时候要深入理解语言,才能把握诗人在诗歌里蕴含的情感。这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3)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却拟题为“说木叶 ”?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

6、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五、拓展应用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和一定变化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小组讨论: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落花”意象的艺术特点。幻灯片投影: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谁把青钱衬落红,满地无人扫。舒亶 (dn)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杨万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7、护花。龚自珍明确:(1)从概念的暗示性上看落红” 强调状态,更多的是一幅静态画面。落红强调色彩 “落红” 是凄美悲壮的意象,是怀着满腔春恨,葬于泥土的,有“将美好 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的悲剧美。 (2)从联想意义上看,都有繁华落尽怜惜与无奈,但从杨诗和龚诗看又多了一层自我牺牲成就他人的意味。诗人们在传承中创新。4六、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今天我们所学的说“木叶” 教会了我们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

8、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七、布置作业文章第二段结尾说:“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由屈原首创“木叶”到庾信、杜甫等人继承创造“落木”仅是一个例子而已,同时说明 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而有些意象,则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结合所学的诗歌,你还能想出哪些例子?板书设计: 说“

9、木叶”树 满树的叶子 感情饱满褐绿色木 叶子落了 空阔单纯树干木叶 微黄、干燥 离人的叹息窸窣飘零 游子的漂泊落叶 饱含水分繁密 美女的姿态碧绿柔软(概念) ( 形象暗示性意义) (联想 意义) 一字 千里附:例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苏轼水调歌头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总结得出:月亮思念之情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诗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形象由于表达情感和使用范围的稳固,使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审美习惯。例二: 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 “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则赞颂了梅花的达观坚定和高贵纯洁,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