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9——2003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26222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9——2003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9——2003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9——2003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9——2003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9——2003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9——2003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9——2003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 年被命名的世界遗产 2003 年 7 月 3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法国巴黎召开第 27 届大会,将 24个世界遗产地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其中,冈比亚、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苏丹 4 国,为首次获得“世界遗产地” 命名的国家。这 24 个“ 世界遗产地 ”包括 5 个自然遗产地及 19 个文化遗产地。此外,本次大会还决定扩大在巴西、中国及巴拿马的 3 个原“世界遗产地”的保护范围。 五个自然遗产地如下: 普尔努卢卢(亦译为:波奴鲁鲁)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Purnululu National Park 国家:澳大利亚 遴选标准:世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 N() 、 () 。 简

2、介: 占地面积 239723 公顷的普尔努卢卢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在其范围内,到处可见一排排被纵横的沟壑深深切割而成的“嘣咯嘣咯山”(Bungle Bungle Range) 。这些成行成列的塔形或圆锥形的山峦,由泥盆纪时代的石英砂构成。亿万年的沧桑,将陡峭的山峦变成了极具特色的蜂巢状,其表面还环绕着一道道十分明显的深灰色水平镶边,称为“单腔光合有机体外壳” 。这些极具特色的圆锥形喀斯特山峦,是由亿万年来地质、生物或风化侵蚀作用与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英文名称: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

3、ected Areas 国家:中国 遴选标准:世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 N() 、 () 、 () 、 () 。 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多山的高原地区,占地面积 170 万公顷。这里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上游。在这个保护区内,有着特色鲜明的地理群。这三条亚洲的大河在这里自北向南并肩奔流,穿过无数陡峭的峡谷,有些河段峡谷深切 3000 米,两边的积雪山峰高达 6000 米。此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从生物多样的角度来看,也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说明文字详见我年初(1 月 6 日)发上的世界遗产选辑(2) ,本集只补充一些图片(见附图) 。 乌布苏湖盆地 英文名称:Uvs Nuu

4、r Basin 国家:蒙古/俄罗斯联邦 所属洲:亚洲 编号:311/511.2-001 相关联接:http:/whc.unesco.org/sites/769rev.htm 遴选理由: 标准 N():乌布苏湖的闭合盐类湖泊系统,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水文体系对于国际自然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几千年田园诗般的游牧生活使得盆地的自然状况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现在的科学研究项目能够测出乌布苏湖(以及盆地内其它小湖泊)盐化的速率(在正常情况下) 。目前,乌布苏湖仍然继续盐化。因为其独特的地球物理和生态特征,乌布苏湖盆地已经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International Geosphere- B

5、iosohere Programm:旨在研究全球的变化)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观测点。 标准 N():地域性植物种类繁多的乌布苏湖地区是一个大范围的生态系统,是该地区生态群落的主要代表。虽然盆地已拥有人类居住和游牧的上千年的历史,这里的山川、森林、草原、和沙漠依然是许多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环境。而这种自然环境今天却面临着破坏和毁灭。乌布苏湖地区的草原生态系统拥有种类丰富的鸟群和一些沙漠动物,包括罕见的沙鼠、跳鼠和有大理石花纹样的臭鼬等。盆地西端的高山成为濒危的雪豹、盘羊和亚洲野山羊的重要避难所。乌布苏湖同样也为瀑布的存在和南飞的西伯利亚候鸟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简介: 乌布苏湖盆

6、地占地 1068853 公顷。是所有中亚内陆盆地中最北的一个,它是以当地的乌布苏湖命名的。乌布苏湖面积大,湖水浅,含盐量很高,因而是众多候鸟、水禽和海鸟的重要栖息地。乌布苏湖盆地由 12 个地理群构成,它们代表着东欧亚大陆最重要的生物群落区。盆地的大(干)草原生态体系造就了极其丰富的鸟类资源。盆地的荒漠则成为珍稀的沙鼠、跳鼠和石纹臭鼬的家园。盆地的山区为全球处于濒危状态的雪豹、山羊(盘羊)和亚洲巨角塔尔羊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避难场所。 蒙古巨大的乌布苏湖是一个面积广大的浅盐水湖,其良好的大草原生态系统适合多种鸟类栖息,周围的山脉则是诸如雪豹等濒临灭绝的动物的庇护所。 乌布苏湖是蒙古最大的咸水湖,从

7、公元 1967 年起被列入蒙古国家自然保护区。该湖大部分在蒙古境内,一些支流流入俄罗斯。公元 1997 年,蒙俄两国共同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将乌布苏湖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03 年 6 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同意了这一申请。 乌布苏盆地位于大湖的北端,保护区由四个部分组成,有乌布苏湖及它的海岸线、图根山脉、塔噶恩苏乌特山和两块沙漠地带。许多小的冰川和冰雪覆盖的图根山脉,依冻原、森林和草原而立。许多河流和小溪从这里流向乌布苏和其它湖泊。这些差异形成了壮观的景象,并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这个地区的哺乳动物包括狼,红色狐狸、雪豹、猞猁、海豹、草原臭鼬、西伯利亚海豹、野

8、猪、麝、麋、獐和蒙古黑尾巴小羚羊等。乌布苏湖共有超过 220 种鸟被记录下来。许多濒危动物在这里发现,包括包括黑鹳、欧亚琵鹭、天鹅,条鹅、鹗和白尾巴鹰。超过 100 对琵鹭在这里筑巢,与白苍鹭、天鹅、粉刺鸥、粟粒疹鸥和黑鹳相毗邻。 就像陆地一样,这里的气候呈现出很强的对比性。乌布苏湖体现出同纬度上的最热和最冷的温度。冬天的时候,受中亚反气旋的控制,气温在零下 40 摄氏度是很普遍的,并且最低曾到达过零下 58 摄氏度。而在夏天,盆地内酷热,温度会高达 40 摄氏度。 乌布苏湖具有典型的大陆和咸水湖地理特点,气候条件以及湖水资源均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此外,乌布苏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具有丰富的

9、动植物资源,尤其适合珍稀和濒临灭绝动物生存。世界上已经很少有生态系统适应像乌布苏湖盆地这样小的区域了。从常年的雪原和雪山到沙漠,乌布苏湖环绕了中亚所有的生态类型。由于乌布苏湖是生态系统和大陆气候的唯一集合,所以它被选为了解地球的大气、生物、地质和水文系统的变化,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研究地区之一。 圣乔治山 英文名称:Monte San Giorgio 国家:瑞士 编号:522-006 相关联接:http:/whc.unesco.org/sites/1090.htm 标准 N():圣乔治山是唯一的三叠纪时代海洋生物的最好纪录,同时圣乔治山也保存了陆地上的重要的生命遗迹。这个地

10、区保存这各种各样、数目众多的化石,其中许多都保存得非常完整,也非常详尽。这个地区长期的历史研究和严格的资源管理提供了高质量的标本档案和目录,同时也是众多地理著作的研究对象。圣乔治山为未来整个世界三叠纪时代海洋生物遗迹的发现提供了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位于提奇诺州境内卢戈诺湖南部的山脉(海拔 1096 米) ,呈金字塔型,山上树木繁茂,这座山脉被认为是三叠纪时代(245230 百万年前)海洋生物化石的最完整的记录档案。随之而来的就是记录了在热带泻湖环境中为近海岸的暗礁或部分被分离或部分被遮蔽的生物。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在这片咸水湖中生存繁殖有爬行动物、鱼类、双壳贝类、菊石、棘皮

11、动物和甲纲类动物。由于遗存的化石也包括了一些陆生的化石有爬行类、昆虫和植物,从而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化石资源。 简介: 这座林木繁茂的金字塔形大山(顶峰为海拔 1096 米)坐落在瑞土提契诺州坎顿(Canton Ticino)的卢加诺湖(Lake Lugano)南岸,其面积为 849 公顷。它被认为是自三叠纪中期(25000 万年20500 万年前)以来海洋生物化石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迄今为止,在该地区发现的石标本已逾万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批脊椎动物的化石(包括长达 6 米的有关节的大型骨骼)表明当时地球上曾存在过鱼龙、幻龙、盾齿龙和罕见的“长颈蜥蝎”。 圣乔治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

12、名单主要是基于这个地区的惊人的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从 19 世纪以来,这里就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海生爬行动物和鱼类,包括大量的罕见的甚至是非常奇特的物种。圣乔治山现在是瑞士紧随少女峰等地区后的第二大自然的世界遗产景区。 金字塔形的圣乔治山绵延穿越了美里达、里瓦圣维他列和布鲁斯诺行政区。这块山区被一片缓冲地带所包围,囊括了 6 个行政区的 1400 公顷的土地。自公元 1977 年以来整个地区已被列在了瑞士联邦风景区目录和国家重点自然博物馆的名单上。该地区也是受到提奇诺州法律保护的一个景区。圣乔治山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富含三叠纪中期地质时代的化石岩层。由于该地区缓慢的沉淀速度和缺氧条件,这些化石在连续 5

13、 个岩层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使研究海洋生物种群进化成为可能。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大约 1 万多种标本,包括30 种爬行动物,80 种鱼类,大约 100 种无脊椎动物和无数微型化石。 米兰大学和苏黎世大学的古生物学研究院已经首先对乔治山进行了大约有 150 年的调查研究。挖掘工作是由提奇诺州授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虽然圣乔治山的化石财富长期以来为世所瞩目,但生物标本主要保存在苏黎世、卢戈诺和米兰的古生物学博物馆。大量标本也在美里达的化石博物馆展出。 除了提供了丰富的保存完好的化石外,圣乔治山还有其它的自然价值。例如,这里保存了大约 550 多种菌类,还发现有 3 种蜘蛛,并且在科学上

14、予以描述。 这里还有丰富的各式各样的植被,如低养分的草地。 由于圣乔治山的化石岩层一直延伸到意大利境内,人们已经采取步骤把这个地方合为一个整体作为国际上的世界遗产。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 国家:越南 编号:335-005 相关联接:http:/whc.unesco.org/sites/951rev.htm 遴选理由: 标准 N():丰芽和格邦喀斯特地貌都是属于同一平原地带。这里的石灰石是不连续的,中间夹杂着页岩和沙石混合的沉积层,和该地区的板岩、花岗岩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形。公园内岩洞是远古因为各种原因而形成的化石层逐渐

15、演变形成的古生代喀斯特地貌,也是地下河线路改道的主要原因。这些岩洞的位置和形成说明该地区喀斯特地貌的规模和形状也许是和石灰石层夹杂的页岩和花岗岩层有关系。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形成的地形景观各异,从绵亘的低山到平原,再到灰岩盆地。这些都是该地区古代成熟喀斯特系统发展演变中经历了至少一次热岩运动的证据。该平原也许是东南亚最好最清晰的喀斯特地貌。总之,丰芽-格邦国家公园为地球演变历史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形、地理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历史是从古生代(大约 40 亿)开始的,是亚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由于亿万年来发生的巨大的地壳运动

16、变化,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异常复杂,具有许多典型的地形特征。公园的喀斯特地貌面积广阔,一直延伸到老挝边界地带,拥有沿途 65 公里长的众多岩洞和地下河。 简介: 丰芽洞是越南著名的岩洞胜景。这片充满梦幻色彩的喀斯特高原林莽地带一直延伸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边境。洞深邃宽大,洞中套洞,知名的有天洞、水洞和浅洞。洞的出入口主要有两个:天洞口和水洞口。天洞口距离地面 200 米,水洞口则是注入胭脂河的一条地下深水溪流的出口。游人进洞,一般是乘船逆河从水洞口而入。水洞洞门宛如鲸鱼巨口,高约 10 米,宽 20 余米。洞口水色深黛,洞内溪流清澈。洞中景色奇妙,有的两侧石壁色彩缤纷,钟乳石光怪陆离,呈现出巨象、狮子、凤凰、麒麟、仙人奕棋、琼楼玉宇等千姿百态的景物;有的钟乳石层层叠叠,犬牙交错,构成石林美景;有的形如洼地,周围石壁耸立,如入深幽山谷;并有岩壁水珠下滴和水波叩击岩岸所发出的音响,交织成天然乐曲。洞内还有古代遗迹:水洞口一边岩壁上的石座,是古代占族人供祀的丰芽洞守门金刚的遗迹;深入洞里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