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5227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贸易形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文章来源:商务部综合司 2012-10-29 13:34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2 年二季度开始,欧债危机急剧恶化,主要经济体消费、投资增长减速,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 0.6%,增速低于一季度的 0.7%;同比增长 3%,低于一季度的 3.2%。其中七国集团成员经济环比增长 0.2%,增速仅为一季度的一半;同比增长 1.6%,低于一季度的 1.7%。9 月份后,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欧元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大,消费者和企业界信心有所增强,世界经济

2、略有好转,但全年增长将低于 2011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2 年世界经济增长 3.3%,增速低于 2011 年的 3.8%。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低于上年 0.3 个百分点,欧元区将出现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 5.3%,低于上年 0.9 个百分点,金砖五国增速均将低于上年。 展望 2013 年,美国经济复苏有望趋于稳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回暖迹象较为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高企迫使其紧缩财政,新兴经济体面临自身结构性矛盾和国际资本异动的困扰,全球范围的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不了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增速难有大幅回升。国际货币

3、基金组织预计,2013 年世界经济增长 3.6%,低于金融危机前 10 年 4%的平均水平。欧债危机已成“慢性病”,完善欧元区制度设计、消弭竞争力差异将经历漫长曲折过程,希腊等风险点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作。大宗商品市场受地缘政治、恶劣天气、流动性泛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上升。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对全球贸易带来较大冲击,国际市场需求出现萎缩态势。据荷兰智库“经济政策分析局”估算,2012 年 6 月和 7 月,全球贸易量环比分别下降 1.5%和0.2%,欧元区进口量甚至低于两年前水平。在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经济复苏态势趋稳的作用下,后几个月世界贸易有望小幅提速,但不足以完全抵消前期的回落

4、。世贸组织预计,2012 年全球贸易量增长 2.5%,仅为上年增速的一半。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增长 1.5%,进口增长 0.4%;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 3.5%,进口增长 5.4%。在欧债危机不再恶化、美国避免财政悬崖的情况下,世界贸易增速有望略有提高。世贸组织预计,2013 年世界贸易量增长4.5%,增速高于 2012 年的 2.5%,但仍低于危机前 10 年 6%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增长 3.3%,进口增长 3.4%;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 5.7%,进口增长 6.1%。 为促进经济增长,大多数国家继续放宽产业限制,鼓励外资流入,但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导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国际投资采取观望态度

5、。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12 上半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 6676 亿美元,同比下降 8.4%。分国别看,发展中国家(不含转型经济体)吸引外资 3360 亿美元,同比下降 4.8%,降幅低于发达国家的 9.5%,中国超过美国成为跨国投资最大流入地。分投资类型看,2012 年前三季度全球绿地投资项目总金额同比下降 35%,跨国并购数量下降 55%,利润再投资规模则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表明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盈利状况依然良好。贸发会议预计,全年跨国直接投资规模最多只能与 2011 年的 1.58 万亿美元基本持平,增速远不及 2011 年的 18%。目前,跨国公司总体经营状况稳健、

6、资金充裕,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能力持续提升,加上一些能源资源企业陷入困境带来投资机遇,国际企业界对跨国投资的积极性有所上升。在经济复苏不出现重大波折的情况下,今后两年全球跨国投资呈现稳定小幅增长态势。预计2013 年和 2014 年,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将分别达到 1.8 万亿美元和 1.9 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负债不断攀升,对市场信心和金融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经合组织估计,截至 2012 年底,其成员国政府债务占 GDP 比重将达 107.6%,比金融危机

7、前的 2007 年提高 33.1 个百分点。为稳定市场信心、增强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发达国家普遍需要持续大幅紧缩财政,通过提高税率、削减社会福利、裁减公共部门就业岗位等方式增收节支。这势必冲击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影响当期 GDP 增速。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最为突出,2012 年底同时面临减税政策到期和国债上限触顶两大挑战,若不能及时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将导致经济再度衰退。美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一旦跌入“财政悬崖”,2013 美国经济将萎缩 0.5%,失业率重新攀升至接近 9%的水平。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财政紧缩可能导致经济长期衰退,并严重拖累核心国家复苏。截至 2012 年底,日本债务占 GDP

8、比重将高达 214.1%,同样面临削减债务的重担。为此,日本出台增税法案,在 13 年内分阶段将消费税率从 5%提高至 10%,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此举将加重家庭负担、抑制消费意愿。新兴经济体难以与发达国家“脱钩”,且自身普遍面临较多结构性矛盾,有的严重依赖能源资源出口,有的国际收支长期逆差,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外部环境转趋不利时,新兴经济体增长往往呈波动加剧、风险上升态势。2012 年前两个季度,巴西 GDP 同比分别增长 0.7%和 0.5%,印度 GDP 同比分别增长 5.3%和 4.2%,增速均明显低于前两年。一些发达国家寄望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走出困境,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但在技

9、术和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企业观望较多,短期内难以形成足够带动经济强劲反弹的投资热潮。2012 年一季度,经合组织成员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仅增长 0.1%,二季度则为零增长。 2.欧债危机可能再度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2012 年 9 月份后,欧元区接连出台应对欧债危机的重大举措。欧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在二级市场无限量购买已求助国家的 1-3 年期主权债务。规模达 5000 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ESM)正式启动,大幅增强了欧洲救助机制的火力。欧盟峰会就银行业联盟达成初步共识,拟于 2013 年开始实施欧元区单一银行业监管机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情绪,降低了重债国融资

10、成本。西班牙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峰时期的将近 7.5%降至 5.5%左右,意大利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峰时期的 7.6%降至 5%左右。但欧债危机是制度缺陷、虚高福利、政治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完善财政金融机制设计、实现欧元区内经济平衡需要广泛深入改革,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利益调整,必然面临重重阻力。成员国经济、政治形势的不利变化,都可能导致危机再起波澜。希腊改革举措遭遇民众抵制,减赤目标屡屡落空,救助计划面临诸多变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3 年意大利、西班牙政府融资需求占 GDP 比重分别达 25%和 21%,仅较 2012 年小幅下降。此外,2013 年德国、意大利面临大选

11、,可能影响应对危机政策的连续性。欧元区新的财政、货币手段能否成功克服这些挑战尚不可知。欧洲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与主权债务联系密切,意大利、西班牙银行业持有的政府债务占 GDP 比重分别高达 38%和 35%,远高于美国 8%的水平。在国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欧洲银行业为筹资自保,纷纷抛售资产、削减信贷。由于欧洲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市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持有欧洲以外国家 60%的外债,其大举“瘦身”将打压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加剧国际金融动荡。 3宽松货币政策的副作用凸显 在财政政策空间日益受限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纷纷加大货币政策力度,以刺激经济增长。9 月 13 日,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

12、,决定每月购买 400 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一直持续到就业市场明显改善。9 月 19 日,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追加货币宽松措施,将用于购入长期和短期日债资产的基金规模从 70 万亿日元扩充到 80万亿日元。欧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量化宽松性质。不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放松货币政策,韩国、印度、巴西等纷纷降息。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市场利率,提高投资项目利润,刺激企业投资与个人消费。但在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很大部分将流入金融、房地产与大宗商品市场投机炒作牟利,助长市场波动,甚至形成新的经济泡沫。受投机资本泛滥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交

13、易需求总体稳定攀升。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12 上半年,在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同比下降 10.2%的背景下,能源、贱金属、贵金属期货期权交易量分别增长 0.9%、20.3%和32.8%,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量仅下降 3.3%。这一趋势与不利天气、地缘政治等因素一道,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大落,威胁部分国家经济稳定。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推出后一个月内,印度、韩国、墨西哥、泰国货币对美元分别升值 4.5%、1.4%、1.1%和 1%。 4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 二十国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再次作出承诺,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领域不实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内的

14、、违反 WTO 规则的举措。但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和企业困难,继续想方设法限制进口,将国内市场留给本土产业,影响国际贸易复苏。据世贸组织发布的第七次贸易限制措施监督报告,2011 年 10 月至 2012 年 5 月,各成员共采取 182 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 0.9%,主要手段是贸易救济调查、提高关税、实施进口许可证管理和海关监控。自 2008 年 10 月以来,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货物贸易的 3%。分产品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受影响最大,其中光学及精密仪器、汽车、机械设备、电力机械等四大类产品在全部限制措施

15、中的比重达 61%,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在全球投资环境总体更趋开放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却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采取保守态度,以“国家安全、产业利益”等为借口,施加不合理限制,不仅影响国际投资发展,而且阻碍新兴产业壮大。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美国 受欧债危机恶化拖累,2012 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疲软。前两个季度 GDP 环比折年率分别增长 2%和 1.3%,远低于 2011 年四季度的 4.1%。分需求看,个人消费分别增长2.4%和 1.5%,拉动 GDP 增长 1.72 和 1.06 个百分点;私人部门投资分别增长 6.1%和0.7%

16、,拉动 GDP 增长 0.78 和 0.09 个百分点;货物及服务出口分别增长 4.4%和 5.3%,进口分别增长 3.1%和 2.8%,净出口拉动 GDP 增长 0.06 和 0.23 个百分点;政府支出分别下降 3%和0.7%,拖累 GDP 下滑 0.6 和 0.14 个百分点。高额政府债务问题广受关注,2012 财年美国政府预算赤字达 1.1 万亿美元,连续第 4 年超过 1 万亿美元。 但房地产市场复苏迹象较为明显,成为当前美国经济的亮点。前三季度,新屋销量达28.5 万套,同比增长 21.8%。房价明显回升,截至 7 月,美国 20 个大城市房价指数已连续6 个月环比上涨。就业市场也有所改善,9 月份失业率降至 7.8%,为 2009 年 1 月以来新低。消费者和企业界信心提升,9 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 70.3,为 7 个月新高;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至 51.5,处于荣枯线之上。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可能有所恢复。美联储预计 2012 年美国经济增速在 1.7%-2%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2 年美国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