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6199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毕 业 设 计设计题目: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系 别: 生物化学工程系 专 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 级: 2010 级 1 班 姓 名:康 乐 指导老师:王 恩 东 2013 年 5 月 3 号2目录1 焦炉煤气概述 .21.1 焦炉煤气构成 .31.2 焦炉煤气净化发展史 .32 焦炉净化工艺 .42.1 传统的煤气净化工艺流程: .42.1.1 通常焦炉煤气净化的流程为: .42.1.2 煤气净化系统组成 .52.2 煤气净化系统主要工艺特点: .52.3 焦炉煤气净化的方法 .62.4 煤气净化工艺的主要工序: .62.4.1 煤气的初冷 .62.4.2 煤气中焦油的蜕除及回收 .72

2、.4.3 煤气中氨类的蜕除 .72.4.4 煤气中萘的蜕除工艺 .72.4.5 煤气中苯类的蜕除及回收 .82.5 现有焦炉煤气净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82.6 焦炉煤气净化新技术探讨: .82.6.1 煤气净化新工艺简述 .82.6.2 煤气净化新工艺特点 .92.6.3 煤气净化新工艺的积极效果: .103 焦炉净化工艺研究进展 .114 总结 .11参 考 文 献 .11致谢 .133煤气净化工艺的应用与发展摘要:本文对我国煤气净化技术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又对焦炉煤气净化工艺做出了全面分析,对煤气净化新工艺做了简单的介绍而且讲述了煤气净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并推荐采用的焦炉

3、煤气净化工艺流程以及各单元中应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环保、节能技术。关键词:焦炉煤气,净化工艺,脱硫,工艺研究进展1 焦炉煤气概述1.1 焦炉煤气构成焦炉煤气,又称焦炉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制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焦炉气是混合物,其产率和组成因炼焦用煤质量和焦化过程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每吨干煤可生产焦炉气 300350m3(标准状态) 。其主要成分为氢气(55%60%)和甲烷(23%27%) ,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5%8%) 、C2 以上不饱和烃(2%4%) 、二氧化碳(1.5%3%)、氧气(0.3%0.8

4、%)、氮气(3%7%)。其中氢气、甲烷、一氧化碳、C2 以上不饱和烃为可燃组分,二氧化碳、氮气、氧气为不可燃组分。 焦炉气为有毒和易爆性气体,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6%30%。焦炉煤气主要由氢气和甲烷构成,分别占 56%和 27%,并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氧气和其他烃类;其低发热值为 18250kJ/Nm3,密度为 0.40.5kg/Nm3,运动粘度为 2510(-6)m2/s。根据焦炉本体和鼓冷系统流程图,从焦炉出来的荒煤气进入之前,已被大量冷凝成液体,同时,煤气中夹带的煤尘, 焦粉也被捕集下来,煤气中的水溶性的成分也溶入氨水中。焦油、氨水以及粉尘和焦油渣一起流入机械化焦油氨水分离池

5、。分离后氨水循环使用,焦油送去集中加工,焦油渣可回配到煤料中炼焦煤气进入初冷器被直接冷却或间接冷却至常温,此时,残留在煤气中的水分和焦油被进一步除去。在脱硫塔内用脱硫剂吸收煤气中的硫化氢,与此同时,煤气中的氰化氢也被吸收了。煤气中的氨则在吸氨塔内被水或水溶液吸收产生液氨或硫铵。煤气经过吸氨塔时,由于硫酸吸收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煤气的温度升高,为不影响粗苯回收的操作,煤气经终冷塔降温后进入洗苯塔内,用洗油吸收煤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环戊二烯等低沸点的炭化氢化合物和苯乙烯、萘古马隆等高沸点的物质,与此同时,有机硫化物也被除去了。1.2 焦炉煤气净化发展史我国焦炉煤气净化发展是与炼焦工业的发展紧

6、密相连的。建国以来,随着炼焦工业的发展,煤气净化工艺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中期,我国焦化厂的焦炉煤气净化工艺4主要是以 50 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工艺为基础、消化翻板饱和器法生产硫铵的老流程,以当时的武钢焦化厂、包钢焦化厂、鞍钢化工总厂、太钢焦化厂、马钢焦化厂等一批大型厂为代表。但该工艺存在流程陈旧、能耗高、环保措施不健全、装备水平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初冷采用立管冷却器,冷却效率低;硫铵装置设备庞大,煤气阻力大,产品质量差,设备腐蚀严重;没有配套建设脱硫装置,终冷系统不能闭路,对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在粗苯蒸馏系统采用蒸汽法,不但耗用大量蒸汽,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第二时期是从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期,随着我国自行设计的 58 型焦炉不断推广及炭化室高 5.5 米焦炉的诞生,对煤气净化工艺开展了与石油、化工行业找差距进行技术革新的阶段。在广大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在此期间我们将初冷流程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