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两次模拟考看如何规范答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16024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今年两次模拟考看如何规范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今年两次模拟考看如何规范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今年两次模拟考看如何规范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今年两次模拟考看如何规范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今年两次模拟考看如何规范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今年两次模拟考看如何规范答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今年广一模广二模看如何规范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罗泽海内容搞要:很多学生面对现代文阅读,不是不知道回答,而是回答的答案得分不高。为什么?因为答题不够规范。怎样才能规范答题呢?简单的说就是:一是读懂,二是框架,三是用语。关键词:框架 答题区域 整合信息答题规范有总的要求和具体要求之分。总的要求就是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1、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2 必须尽可能地以清楚而又美观的字迹答题;3 必须准确地理解题意并在此基础上答出题目所要求回答的内容。4、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具体的要求就比较复杂。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规范。概括起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答题的思维要规范,一是指

2、答题的语言要规范。思维规范是指对题目的要求要明确,要知道什么样的题就怎么答,可以从几个方面分几个要点来答。语言规范是指针对不同的题型运用不同的规范用语,建立起基本的答题思路。下面以现代文阅读题型为例。一:概括类,准确提取文本信息。2如 2008 广州一模 14 题: “钟声”在中西文化中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答题时先要建立一个框架:“钟声在中西文化中最大的不同点是” 。默念几遍,然后找到答题区域,按题目要求进行必要的信息筛选。参考答案:在西方, “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而在中国, “钟声”除传递宗教情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又如广州一模第 15 题: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具有

3、哪些文化内涵?先建立框架: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的文化内涵有。然后找到答题区域,筛选信息。参考答案: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是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的情感。 )又如广一模 19 题: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答案: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非凡的艺术天赋(有非凡的舞蹈创作天才)率真、自然的个性(对自由、本真的追求)叛逆的性格(敢于冲击传统的精神)对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为创造新型舞蹈艺术的理想追求)坚定不移的信念(

4、极强的自信心)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兴趣)此类题属于信息整合,它的关键是对概括点的理解与把握。如 14、153题的“文化”16 题的“性格” ,19 题的“特质” 。在答题时,先要建立起答题的框架,并且将需要的概括点包含在框架之内。这样做的原因是以答题的框架限制自己的思维语言,加深对概括点的理解与把握,以使答案不超出答题的范围。再来看看广州二模。17、面对昙花, “我”为什么“既满怀着兴奋,也夹杂着一种酸楚与歉疚”? 答:兴奋是因为“我”看到了昙花之魂(或“观赏到昙花为绽放一朵奇葩,把积聚多年的气力和心血,尽情地倾泻无遗的全过程” ) ,所以满怀兴奋;而酸楚与歉疚”是因为想到如此美丽的昙花,待遇竟

5、如此菲薄,生命竟如此短暂,心中便感到酸楚;又因“我”不懂昙花的特性,没有好好地照顾它,所以内心觉得歉疚。这些答题框架,看似多余,其实不然。对考生而言是举手之劳,但对答题而言却很重要。首先,它给了阅卷者一个答题规范的良好感觉,又给了阅题者一个扣题的印象。 (印象分在考场上也很重要)其次,能将答题的关键点锁定,在以一定的方法找出答题的基本区域后,就在基本区域里进行分点概括。最好是在看分值的前提下概括,或一点两分,或两点四分,或四点三分等。这种答题模式主要是针对“内容归纳、分析归纳、主题概括”等类型的题。二、理解题意,掌握题目隐含的规范性要求。有些现代文阅读题,题目的本身也规定了基本的答题框架和答题

6、内容。4如“广二摸”18:常见的昙花之作,大多取“赞”而本文却取“怅” ,你认为恰当吗?既然写“怅” ,为什么还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昙花之美?请作简要分析。注意本题的后一问, “为什么还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昙花之美?请作简要分析。 ”此道题的另一种问法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对这种题的回答必须要规范,题目的问就规定了考生要回答两个方面,即内容和结构(写法)答案:恰当。因为本文是借昙花比喻那些有才能而生前未被赏识的人。对于他们的命运,作者深感唏嘘,因此用“怅”不用“赞” 。作品之所以花那么多笔墨写昙花之美,是要突出昙花之魂, (内容)从而为下文的“怅对昙花”作铺垫。 (结构或写法

7、)又如南方落雨北方落雪17 题:、段罗列了不少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如“断桥” “桃花”“斗篷” “墓草”等等, 却不直接写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答案: 这样写,一是与段首的“雨” “雪”相衔接,只有景和物才能承接“落雨” “落雪” ,行文前后丝丝人扣人物相关的典故传说,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含蓄,更具文学色彩。从这细微处,可见作者匠心(结构或写法)(2 分) ;二是具体点明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引发我们联想起与这些历史(内容)(3 分,意思对即可) 。总结:这类题,题目的问法常有变化,但答题的内容是没有变化的,考生只要理解了题意,掌握了这类题的隐含内容,就一定能减少失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