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1180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沪汉蓉通道合武铁路站 前 工 程 第 标 段(DK0+000DK106+200 段)路 基 基 床 表 层 及 过 渡 段 级 配 碎 石 施 工质 量 控 制 要 点文 件 编 号 : 发 放 编 号 : 受 控 : A / 0 版 本 : 编 制: 王 会 兵 复 核: 审 批: 中 铁 四 局 集 团 有 限 公 司合武铁路标工程指挥部二零零六年一月三日 1 合 武 铁 路 标 路 基 基 床 表 层 及 过 渡 段 级 配 碎 石 施 工质量控制要点为确保合武铁路时速 200 公里铁路运行的平顺性、稳定性,路基表层及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料结构,以控制路基的变形,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增

2、强路基刚度的均匀性。为此在级配碎石填筑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确定的路基结构,填料标准及双控指标进行施工;按照填料生产工厂化、施工作业程序化、填筑方式机械化、检测试验科学化的模式,通过试验制定出完整的施工工艺(或工法)指导施工。为了进一步明确施工标准、施工工艺及施工检测中的主要问题,特制定本“要点”,本质量控制要点适用于合 武 铁 路 标 路 基 基 床 表 层及 过 渡 段 级 配 碎 石 施 工 。1 填料的生产和选用1.1 级配碎石的组成。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选用 3 种碎石集料,按 16-31.5mm20%、5-16mm25%、石粉 55%比例搅拌而成的混合料,通过颗

3、料间的摩擦作用、嵌锁作用和粘结作用,经过碾压达到压实板结的目的。1.2 级配碎石集料的标准。其材料粒径、级配及品质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 ( TB/T2897) ”的有关要求。1.2.1 主要性能指标:在粒径大于 22.4mm 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含的质量百分比不少于 30%。除满足筛分要求外,仍应满足以下条件:(1)粒径大于 1.7mm 的集料的洛衫矶摩耗50% 。(2)粒径大于 1.7mm 的集料的硫酸熔液侵泡损失率12% 。(3)粒径小于 0.5mm 的细集料液限25%,塑性指数6%。(4)粘土用其它杂质含量0.5%(过渡段表层下为2%) 。1.2.2 辅助指标(1)最大颗粒直

4、径40mm。(2)细长扁平颗料含量20%。(3) 0.5mm 以下细集料中通过 0.075mm 的筛分含量6%。1.3 集料的生产和试验。1.3.1 生产石料的轧制机械,应优先选用环锤式轧石机,因为锷板式轧石机,生产的碎石针,叶状较多,级配不稳定。1.3.2 石厂应按 TB/T2897 标准规定,进行型式试验和生产检验,特别是对集料的筛分和粘土团含量指标应按周检测。1.3.3 施工单位对进厂料按每 2000m3 抽样检查一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另外在施工中要加强对集料质料及级配情况进行目测检查,并记入工程日志。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见证试验及平行试验。

5、2 1.4 级配碎石的搅拌和储运。1.4.1 搅拌场。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如 YCBW-300 型) ,装载机配合上料,电脑程控计量,对实际用料,配比应打印出相应记录备查。对厂拌计量设备要经计量局核准,并有专人操作维修,日常应按旬对计量仪器进行校核。1.4.2 在生产厂、搅拌场、搅拌设备料斗内,集料储备应分类存放、相互隔开。其中石屑应现用现备,防止因多备造成下雨水化板结失去胶粘力。1.4.3 为确保材料清洁,在堆放场地要防止粘土、杂物及粉尘渗入;装料时要防止将泥土铲入;装车前车内要进行清扫,车厢应严密,防止小颗粒渗漏。1.4.4 搅拌的混合料要现拌现用,严禁存放。施工中拌合能力、运输能力、摊铺

6、能力要相互匹配、相互衔接。1.4.5 拌合中要根据配比要求,结合天气、运输等条件,认真掌握好含水量,这对级配碎石的质量响影极大,水少难以压实,水多会造成离析。2 级配碎石配合比的设计与调整路基表层及过渡段要达到三项指标控制的要求,就必须有最佳的级配配合比,具体要求如下:2.1 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的条件。2.1.1 筛分结果要在级配范围之内。 “暂规”439 号 给出了碎石、砂砾石,及过渡段(不含表层)三种级配范围这是配合比设计要满足的必要条件。(1)碎石级配范围应满足铁路碎石道床底碴 (TB/T2897)规定。见表 1表 1 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方孔筛边长mm0.075 0.1 0.5 1.7 7

7、.1 22.4 31.5 45过筛质量非分率%07 011 732 1346 4175 6791 82100 100(2) 过渡段级配范围见表 2表 2 级配碎石范围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级配编号 50 40 30 25 20 10 5 2.5 0.5 0.0751 100 95100 6090 3065 2050 1030 2102 100 95100 6090 3065 2050 1030 2103 100 95100 5080 3060 2050 1030 210在实际工作中,最有效的判定方法是配比的筛分结果,应达到或接近规范要求的级配中值,为最佳配比。特别是在 0.075mm、0.5

8、mm 、1mm、16mm 几个点上要力求达到中值。2.1.2 为 保 证 筛 分 曲 线 圆 滑 , 容 易 击 实 , 配 比 筛 分 结 果 应 满 足 颗 粒 不 均 匀 系 数Cu= 5 及 曲 率 系 数 Cu= =13。601d60123d 3 2.1.3 为防止道碴及下部土层颗粒嵌入基床表层,基床表层与上部道碴与下部填土之间的颗粒级配均应满足太沙基的反滤准则,即 D154d 85。如不能满足反滤准则,基床表层可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2.1.4 应满足路基的三项指标控制要求。经重击击实后,基床表层地基系数K30190Mpa/m,孔隙率 n18

9、%,动态变形模量 Evd55MPa;过渡段(不含表层)K30150Mpa/m,n28%,动态变形模量 Evd50MPa。2.2 理论配合比设计。2.2.1 设计方法。配比设计通常使用三种方法,第一种:计算法。对几种集料分别筛分后,设计出几种配比方案,经过计算选用符合规范级配要求的配比,举例说明见表 4。表 4 配合比计算筛孔尺寸45 25 16 7.1 1.7 0.5 0.1 0.075材料规格1031.5mm 100 91.6 9.3 0.05 0 0 0 01020mm 100 100 94.3 0.7 0.1 0 0 0510mm 100 100 100 82.5 7.5 1.3 0.8

10、 0.6原材料级配石粉 100 100 100 99.2 78.8 38.8 19.4 15.91031.5mm21% 21.0 19.2 1.95 0.01 0 0 0 01020mm17% 17.0 17.0 16.0 0.1 0.02 0 0 0510mm29% 29.0 29.0 29.0 23.9 2.2 0.4 0.2 0.2各种规格碎石在混合料中的级配 石粉 33% 33.0 33.0 33.0 32.7 26.0 12.8 6.4 5.2合成级配 100 98.2 80.0 57.1 28.2 13.2 6.6 5.4规范要求级配范围 100 82100 6791 4175 1

11、346 732 011 07第二种试配法,根据规范要求,利用选定的集料,按照“优选法” 的原则,反复比选试验,直至满足规范各项要求。第三种补缺法。对未筛分的“通料”进行筛分,其结果(或上述二种计算方法试配的结果) ,与规范中级部范围的中值进行比较,调整、掺入、补充所缺的集料,反复试算、试验以求得最佳配比。这是一种非常简便、实用、有效的设计调整方法。2.2.2 室内试验。为了验证理论配合比的正确性,应按照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范 (TB10102)进行四项试验。(1)颗粒密度试验,求出颗粒密度 Ps,以计算空隙率。(2)颗粒分析试验,制定级配范围。(3)界限含水率试验,判定液限 L。(4)重击试验确

12、定最佳含水量 wopt 及最大干密度 Pmax。级配碎石含水量一 4 般可选取一个合适的含水量范围(如:5-7%)为宜。2.3 实际配合比的调整及确定。根据理论配合比,做工程监理试验段,通过实践对配比进行调整,以确定实用的最佳配比及工艺参数。2.3.1 调整含水量。级配碎石填筑中可能有多次补水过程(搅拌、摊铺碾压、养护) ,应根据天气等现实条件及实际经验,反复试验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含水量是保证级配碎石路面质量极为重要的因素。2.3.2 调整颗粒集料含量。在理论配比计算中常常大颗粒偏高,易于离析,造成路面观感差,空隙率高,粗细颗粒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局部调整(一般是增加细颗粒,减少大颗粒含量) 。调

13、整后的配比,除做工程检测外,关键指标仍需通过试验进行判定。3 施工工艺技术要点3.1 填筑前的准备3.1.1 做好前道工序的验收工作。基床表层填筑前应对基床底层的路基系数K30 空隙率 N,及路基标高、中线、纵横坡平整度等项指标组织工序间的验收。并恢复中、边线及相应的控制桩。3.1.2 认真做好级配碎石的试验段,试验段长度一般为 100M 至 200M。条件可能力争多做对比试验,通过填筑压实试验与质量检测试验,确定填筑工艺参数,制定“ 施工工艺 ”,送监理审查后备案,然后再大面积进行施工。3.1.3 根据设计要求,填筑路基施工时,应与护肩,接触网基础,电缆沟槽(必须放在路肩上的)同步施工,监理

14、单位要从中做好协调工作。3.1.4 在路基表层,过渡段及基坑回填等施工中,应及时做好纵横向排水,避免水从结合部渗入路基,台背填土应防地表水渗入,并按设计做好防排水设施。3.2 路基表层的填筑要求。监理工程师论坛 http:/ 工艺流程。路基表层一般分二层施工,每层 30cm。施工顺序一般按“四区段”“ 八流程 ”进行,详见图 1。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图 1 路基表层施工工艺流程图验收基床底层区段验收基床底层区段验收基床底层区段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测量放样检验 修整基床底层拌 合运 输摊 铺碾 压检测试验 修整养护 5 3.2.2.摊铺工艺(1)基床表层下层可用地平机(如 PY-160C 型)

15、 ,配合 T140 型推土机进行施工,上层施工场地具备条件的应采用摊铺机(如 DEMAG140 型)摊铺,摊铺长度 100m-200m 为宜。(2)用平地机摊铺时应以“方格网”,并结合“挂线法” 控制虚铺厚度。用摊铺机时,采用“ 挂线法” 控制虚铺厚度。虚铺厚度基床表层一般为 36cm。(3)机械摊铺平整后,要派足够的人力辅助修整,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人工观察,并对个别低凹或离析处人工找平,除去较大的颗粒,另外拌和换料处理,补平用料应试探选用小粒径碎石及石粉现场拌合为宜,不宜用大骨料。3.2.3 碾压工艺(1)碾压设备一般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如 SD15C 型、YZ18 型) 。一般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如先静压 2 遍使大面平整,人工修整找平,然后重振 2-3 遍,轻振 1-2 遍最后静压 1-2 遍收光,具体程序及遍数,应由现场碾压试验确定,不能生搬硬套,既要防止碾压遍数不足,又要密切注意振动对表层的破坏作用,防止出现过剩压实。(2)摊铺后要立即碾压,以防止水分丢失。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纵向重叠不小于 0.4m;横向衔接处塔接长度不小于 2m;用冲击夯对靠护肩 30cm 处补压夯实。(3)碾压中控制好含水量,是能否压实的关键,一般控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