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358004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建设方案:项目拟在恩施市小龙潭村枫香湾征地 100亩,平整场地后新建恩施民丰物流贸易有限公司鲜活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金融、税务、工商等行政服务中心、公司行政办公中心、员工生活设施。项目总用地 66667 平方米,各类建筑物基底面积 21730 平方米,建筑系数为 32.65%,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用房占地面积 2310 平方米,占 3.5%,各类建筑物总面积 31480 平方米,容积率 0.47,道路、停车场和场坝36937 平方米,占 55.4%,绿化面积 8000 平方米,绿化率12%。6、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 91

2、96.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8196.5 万元,流动资金 1000 万元。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业主自筹或融资解决。经济效益:项目投产后,每年实现销售收入 4444 万元,经营利润 1398.2 万元,所得税 349.6 万元,企业净利润 1048.7万元。投资利税率 15.8%,投资利润率 15.2%,投资纯收益率11.4%,税前投 资回收期 6.6 年,税后投资回收期 8.8 年。盈亏平衡点 40.2%。社会效益:项目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约 1000 个,有利于调控恩施州及武陵地区蔬菜水果产销之间淡旺季矛盾,进一步促进区域性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性农产品

3、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损失,减少流通费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性农产品做大做强;有利于提高区域蔬菜水果经营行业的经营水平和质量安全;能带动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新增就业岗位 500 个,促进社会稳定。(6)中共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恩施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试验区建设十年规划总体实施纲要的通知(州文 200834 号;(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三州” 战略,以市 场为导 向,以满足和改善城 乡居民对鲜活农产品消费需求为取向,努力提高恩施州蔬菜水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程度,延长产业链,增加产

4、品附加值,力争把恩施本地无公害蔬菜水果产业真正办成有效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和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在产业;恩施州及武陵地区小气候发育完善,生物具有多样性。蔬菜、小水果是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政府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主攻方向之一。但是,从恩施州及武陵地区蔬菜水果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外向型蔬菜市场的要求;二是产品的卫生安全性较差,严重影响质量,不利于发展蔬菜出口贸易和树立地方蔬菜品牌形象;三是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技术滞后,不能有效地平衡蔬菜产品的淡旺季矛盾,影响蔬菜产品的整体效益。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突显优势,必须培育蔬菜贮藏保鲜的龙头企业。

5、而本项目则是以恩施民丰物流贸易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恩施州及武陵地区高山反季节蔬菜板块基地和各类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提供的蔬菜水果为主要来源,有效解决各地蔬菜、水果产销淡旺季矛盾,进一步发挥区域性特色蔬菜水果的产业优势,切实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脉与大巴山之间,连接着我国中西部经济带,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之一,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试验区。恩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草食畜牧业、富硒茶、烟叶、

6、中药材、干鲜果、蔬菜是本地的特色优势农产品。所产“ 毛坝生漆” 、“金丝桐油”、 “利川鸡爪黄连”、“富硒茶叶 ”、“恩施板党” 、“来风风头姜”、 “黄金梨” 、“建始官口葡萄” 等土特产品斐声海内外。 该项目建 设在恩施州府所在地,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为货物运输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州辖六县二市及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 2.4 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430 万亩;总人口近 400 万,其中农业人口 333 万。2010 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 33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按照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 规划纲要,要在“ 十二五” 时期逐步将恩施州建 设成为 “全国

7、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 发展特色、 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加大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培植一批具有资源优势、民族特色、品质独特的精品名牌,抢占市场制高点。建设以 32 个乡镇为重点的高山蔬菜基地,总面积 60 万亩;以风头姜、山药、白皮大蒜、莼菜、葛仙米为重点的地方特种菜基地,总面积 25 万亩;以薇菜、葛、蕨菜、鱼腥草为重点的山野菜基地,总面积 15 万亩。到 2015 年,基地规模达到 100 万亩以上,总产量 160 万吨以上,综合产值 40 亿元以上。恩施民丰物流贸易有限公司系由恩施绿野生态农庄有限公司更名而来。恩施绿野生态农庄有限公司于 2005 年 4 月 1日登记注册,

8、法定代表人李文渊。经李文渊同意,由恩施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将原恩施绿野生态农庄有限公司更名为恩施民丰物流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可忠。公司注册资本金 100 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宾馆管理、仓储服务、停车服务、货物运输代理服务、货运信息服务。现有资产总值 550 万元。绿野公司于 2005 年开始在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建设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 4000 亩左右,已建成蔬菜初加工车间和组合式冷库,雇请农民工 80 余人,年外销蔬菜 8000 多吨,年经营额 1800 万元,纯利 100 万元左右。公司已经对白萝卜、胡萝卜、包菜等六个品种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9、审核,有 4 个产品都符合绿色食品 A 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A 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公司运作模式为“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种子、肥料、技术由公司提供,统一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生产加工由公司统一经管,并与广州、上海、长沙、武汉等地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文渊先生在长期经营蔬菜业务中,掌握了当地蔬菜水果产销淡旺季规律,摸清了本地蔬菜与外地大棚蔬菜之间的特色与差别,致力于鲜活农产品保鲜储藏技术的研究,多次到全国很多蔬菜市场进行考察,并大胆进行实践运用,获取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因此,在恩施市小龙潭村枫香湾征地 100 亩,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

10、的鲜活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金融、税务、工商等行政服务中心、公司行政办公中心、员工生活设施。把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1)2000 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及技术目录,将农产品储藏、加工和综合利用列入其中;(4)2008 年国办下发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积极推动“ 农超对接” ,促进产销 衍接;(5)中央连续 8 年的 1 号文件都是关于解决“三农” 问题的方向信号,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

11、,农业需要稳定,农村需要发展,农民需要致富,这是最有力的宏观政策导向;(6)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实施,恩施州及武陵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必将促使本地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的快速发展;(7)2009 年省商务厅下发了省商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大消费的通知,明确要求和鼓励各地开展农产品冷链项目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9)省委、省政府提出用 10 年时间把恩施州建设成全国最先进的自治州,商品流通的现代化不言而喻,恩施州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建设填补了现代商品流通的空白。为此,州政府还在恩施州经济开发区

12、专门设立了农产品物流园区,该项目选址就确定在距开发区物流园两公里的恩施市小龙潭村枫香湾,完全符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近年来,恩施州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 目标,初步形成具有恩施区域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总面积达 400余万亩,小水果产量突破 30000 吨,蔬菜产量突破 50 万吨,辐射带动农户近 30 万户。外加地域广阔的武陵地区。该项目以恩施州及武陵地区地道的无公害富硒时令蔬菜、水果为主要原材料,其内质与外地大棚菜有本质区别,更加适合当地人的口味,同时减少了长途运输和中间环节,节省了流通费用,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发展前景看好。冷链起源于 19 世纪上半叶,到了 20

13、 世纪 30 年代,美国和欧洲的农产品冷链初步建立。目前,国际上最典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美国的蔬菜物流。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冷链起步较早,肉禽蛋乳制品及饮料的冷链比例达 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比例达 95%。真正建立起了“从田间到 饭桌” 的一体化冷 链体系,农产 品损耗处于较低程度。我国的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 50 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 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推动了食品冷链的起步,农产品冷链也随之起步。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从目前看,仍存如下问题:一是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损耗浪费惊人。目前大约 90%的

14、肉类、80%的水产品和蔬菜水果基本上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由于我国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增加,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 1200 万吨,蔬菜腐烂损失 1.3 亿吨,按 1 元 kg 计算,经济损失千亿元以上。二是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80-100%、果蔬采后损失率 5%、冷藏运输率 80-90%,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比率 1-3%,而我国分别为 30%、20-40%、10%、0.3%。三是食品冷 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且区域性比较强;

15、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 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准确性和实效性差,物流成本和商品损耗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从而大大损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四是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及行业的发展。2008 年国办下发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

16、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积极推动“农 超对接” ,促进产销 衍接。2009 年开始,很多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对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商务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商建发 2009487 号)精神,按照城 乡统筹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自主品牌,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扩大农村消费。与此同时,商务部将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农产品冷链配送系统建设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工程,提高鲜活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除此之外,我国对于冷链设施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商务部部长陈得铭表示,我国将加快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投巨资建中央储备肉直属冷库。另外,各地方政府也抓住机遇,积极投资冷链设施建设。在四川乐山投资建设的蓝雁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