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教学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5531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教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 ”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纪念白求恩教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3、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1、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2、背诵、理解名句含义难点:议论文的要素;夹叙夹议的写法 相关链接:1、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 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 年逝世于北京。从 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

2、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20世纪最具影响 100人之一。2、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6 年随加拿大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1937 年“卢沟桥事变”暴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胡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组成的医疗队于是 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1 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 年 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治疗伤员时不

3、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 1939年 11月 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月后的 12月 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3、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议论”是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讲道理。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论点要简洁、正确、鲜明,不能模棱两可。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包括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

4、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殉( )职 狭隘( ) 热忱( ) 派遣( ) 纯粹( ) 鄙薄( ) 倔( )强 晋察冀( )2、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评改派遣 狭隘 满腔热忱 以身殉职 鄙薄 晋察冀 拈轻怕重 和睦 颓唐 偃旗息鼓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3、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殉职: 狭隘: 漠不关心: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提读,一人一段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请同学们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要点。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

5、”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三、达标测试1、本文作者是 ,是为了纪念 (国别)共产党员 (人名)。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3、请用成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不关心。(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4、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 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 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5、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心论点是()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

6、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D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四、课堂小结 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并识记积累,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新授:一、研读学习1、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讨论并归纳: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白求恩同志 不少人和一些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2、夹叙夹议写法“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

7、夹叙夹议的?小组合作找出各段记叙的句子,并交流。二、合作探究: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将这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并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 ”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采取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品味“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

8、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这段话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课堂小结:1、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2、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3、对比鲜明。文章二、三两段都有对比。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四、当堂检测: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纯粹( 鄙(B、漠(关心 热忱(、派遣( 拈(怕重

9、D、殉职( 狭隘(i)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时国际主义精神。(设问)B、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3、“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 国际主义”。该句后一部分进一层说明前一部分。它具体说明的是( )A、国际主义的性质和目的。B、国际主义的具体内容。C、国际主义同狭隘民族主义、

10、狭隘爱国主义的区别。D、区别于狭隘民族主义与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B、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D、本文的体裁是记叙文。五、拓展延伸: 思索一切(节选)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索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

11、,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创造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成果、不能想象,他在每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论语中说:学而不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 ”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解释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_。(2)思而不学则殆:_。、本文的论点是:、第二段中的论据有_和_。、第二段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运用第一人

12、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知识链接: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深化主题。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感染读者。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 及远或由远及近。教学过程:【检查预习】一、音形识记。 戳( ) )塌 山毛榉( ) 废 ) )劳 水 ) 缝隙( )

13、干涸( ) ) 二、词语解释。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三、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初读课文】1、 标段序,画词句。2、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研读课文】一 、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二、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1、 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 对比的写法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3、 人物描写 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人动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