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54884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塑像与目光张鲜明那种眼光,那种洞穿曲折回环的文明的眼光,高高悬在历史的上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在蓝天白云之间,突然就看到了那两尊巨型塑像,炎黄二帝的塑像。不是“看见” ,而是炎黄二帝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不,占据了我整个心灵!一座山,整整一座山啊,嶙峋地站着,峥嵘地站着,站成两个活生生的头颅,山人合一,在无垠的苍穹之下,以浩瀚无际的目光,与太阳和月亮一起,与波光粼粼的黄河一起,照耀着我们,沐浴着我们,谁能不为之深深地震撼?这震撼,来自灵魂和血脉的渴望。多少年,多少代,多少灵魂在追寻:我是谁?我们的血脉在不停地叩问:我从哪

2、里来?爷爷奶奶说,咱们是炎黄子孙;父亲母亲说,咱们的血脉像黄河、长江一样悠长,而这血脉的源头,来自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可是,可是,炎帝是什么模样?黄帝是什么模样?到哪里去祭奠他们?我们千百次追问着。我们只能把炎黄二帝的祭坛设在心里,想象他们筚路蓝缕的身影,想象他们开疆拓土的豪壮,想象他们仰观天象的智慧,想象他们俯察万物的艰辛就像回味着史记里那一页页像风一样飘渺的传说。终于,一群中原儿女,再也按捺不住对于炎黄二帝的渴念,在古老的黄河岸边,以一座高山的挺拔和巍峨,去复原和描摹他们灵魂深处对于人文始祖的想象。这是一场伟大的接力。开始是几个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悄悄地创意和谋划;后来是几十个人在

3、一起规划和行动;再后来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几万万人从百姓到官员,从海内到海外,所有炎黄子孙都投入和关注着这个伟大的工程。他们规划设计,他们捐款筹款,他们宣传发动,他们风雨无阻地投入建设。从一九八七年到二零零七年,整整二十个年头,无数中华儿女,用双手,用双肩,用心血,用汗水,用整个心灵,测量着天地的高度、日月的光亮,并用这一切雕塑着人文始祖的高大和辉煌。终于,炎黄二帝回来了,回到了他们创业和出发的地方。他们以山的姿态,站在黄土高原的终点,站在地上悬河的起点,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他们比肩而立,一个凤目龙准,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一个广额厚唇,智慧深邃,宽厚仁爱。他

4、们在凝望,西望雄关,北眺太行,东览华北大平原。不,是在凝望整个华夏大地! 看啊,炎黄二帝,在深情地看着我们,在天地之间凝视着他们的子孙!我的眼睛,化作趋光的蝴蝶,与香烛一样燃烧着的黄河一起,沿着巍然屹立的邙山,袅袅上升,袅袅上升,去承接那天光一般清澈、深邃的目光。那目光,像时空隧道一样深远。与之对接的一刹那,天啊,五千年的岁月,带着披荆斩棘的意象,带着星河流转的沧桑,带着奋发和创造的力量,像滔滔黄河一样滚滚而来,把我深深地裹挟,把我高高地托举。面对这目光,弯曲的腰板必定挺直;面对这目光,疲软的心灵必定坚挺、坚毅、坚强。也许,我们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懈怠的时光,那么,让我们来到黄河岸边,来到邙山

5、脚下,来接受那伟大目光的洗礼吧,它将告诉你:大地在下,苍天在上,人是万物的灵长,创造是我们的宿命,奋进是我们的方向,开拓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凭仗! (选自散文选刊2008 年第 3 期)1作者为什么会有“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 “占据了我整个心灵”的感觉?请分别回答。 (4分)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 分)3给炎黄二帝塑像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 (4 分)4文章的题目是“塑像与目光” ,文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实写与虚写)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分析。 (5 分)二.现代文阅读鉴赏狭的天地 石灵(1)法国公园附设的动物园里,有两头狮子,

6、当清晨或薄暮,往往发出一种动人的吼声。每次听了之后,不自觉地有一缕由激动或凄清交织成的酸意,升到胸际。接着是许多遐想,挤掉手中的工作,挤断正常的思考。(2)我想到,它在深山大谷里的情形。(3)赤日西堕,黄云蔽空,长风怒啸,景色为昏。是它出现的最好的背景。于是它或穿越溪涧,或踞伏崖岭,发为长吼,群山响应,声震山林。如果是秋天,败叶萎枝,簌簌地下落。不要说猿鹿狐兔,各自潜隐,即山精魑魅,也将不敢显出身形。(4)但它现在在笼里。(5)挨着狮栏的另一个栏里,是一只文豹。它不会吼,但据说,它的性子比狮子还急。每次看它不是在栏里彷徨窜走,就是睡在木板上;睡在木板上,却并非在休息,它睁着两只灰碧的眼,一瞬不

7、瞬,射出一股近乎疯狂的愤怒的光。它在恨,我想这时候,即使是好心的开栏放走它的人,也逃不掉它的抓啮。(6)过了不久,再去看它的时候,它已不见。问人,知道并不是搬了家,而是死了。那原因是很明白的。它死得对。如果有人学为批评家,说它是懦夫,是弱者,我将投反对票。(7)我不是狮子,不是文豹,更不是英雄。然而我却渐渐地明白了狮子的吼,文豹的不瞬地睁着的眼。(8)小时候,从家里到学堂,约二里路,每次走起来,都要愤慨怎么这样远,大起来,在外面住了若干年,再回去,有时探探旧日的脚迹,往往觉得走不了几步,就已经到了。这时候,心里会起一种异样的蠕动,好像有一种什么东西已经失掉了,逝去了。但现在对于有着走不完的马路

8、和弄堂,看不完的脸孔和人事的上海,却又起了一种相反的感觉。是第一次。(9)马路两旁,高耸着房屋,像撞不破的铜墙铁壁。即使转弯抹角,绕过了一道,顷刻间面前又矗立起一道,绕过一道,又是一道。似乎永远绕不出个豁然开朗的面目。要看到天,是要在那些铜墙铁壁面前注册的,而它们又多么吝啬,永不给你一个一望无际的视野,一方块一长条,是豆腐干和米达尺。即低下了仰起的头,顺着马路看去,虽然电杆是数不尽的,街车是数不尽的,但是,在你的眼睛还没有用足了力的时候,它已经转了弯,它已经断了头,心里被挡住了去路。一着急,身上淌下了汗,呼吸也窒闷起来。我厌倦,我想有一副狮子的声带,有一双文豹的眼睛。广大的原野呵,我思念着你,

9、像思念着一切亲爱的人和物一样。(10)我怀疑我是不是合适住在城里。(11)近来去公园,发现动物园的局面,又有些变过了,两只分栏居住的狮子,已经迁到一个栏里。我注视栏里的两个动物,恍然地悟出来,为什么好久好久以来,清晨或薄暮,没有听到那摇撼心灵的吼声。狮子原不过也是一种平凡的动物呵!但它却有可爱的地方,它直率。它大概也明白,发不出饱满的又壮又悲的吼声,倘不知趣,是徒然会招来看客的讪笑的。 (12)人是善于恶作剧的。(13)人不但会为凶猛如狮子的动物制出铁栏,设下圈套,使它住在里面,连本性也渐渐失去。有时还会为自己制出铁栏,设下圈套。但这是极悲哀的事。住在别人的铁栏和圈套里一朝觉悟,还可以发下冲出

10、去的愿心。住在自己的铁栏和圈套里,是永远没有脱笼的希望的。(14)倘遇东风的机缘,从百老汇大厦里,每每传来妖声妖气的怪叫,那不是狮子,那是兽中的狈。(选自石灵文集 ,略有删改)注米达尺:学生用 20cm 直尺的俗称。百老汇:此处指娱乐场所。1本文以 为线索展开,层次清晰。 (3 分)2第(3)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作者联想到狮子“在深山大谷里的情形” ,意图是什么?(6 分)答: 3第(9)段画线句写出了城市生活的什么特点?(4 分)答 4文章首段,狮子发出吼声是因为什么?第(11)段,狮子不再发出吼声又是因为什么?文中两次写狮子的吼声,起到什么作用?(6 分) 答: 5

11、纵观全文,简要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6 分)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夜芳邻王充间说来也是一桩人生幸事,我竟然有机会在一个半世纪之后与蜚声世界文坛的勃朗特三姊妹做了短暂的邻居。来到哈沃斯已是暮色微茫了。我投宿的小客栈与教堂隔着一条小道,特辟的西窗斜对着三姊妹的故居(现为勃朗特纪念馆) ,抬起头来便能望见面的灯光。实在难以想象,这样几间看不出什么特色的普通石屋,从中竟升起了卓绝千古的文学之星,竟孕育出那些恢宏、壮美的传世杰作!凡是读过简爱 、 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格雷的人,有谁不为三姊妹天马行空般的瑰奇诡异的想象力,为她们书中捍卫独立人格、表达强烈爱憎的蕴涵,美得苍凉、充满着诗情画意的

12、文笔而倾倒呢?与她们同时代的英国著名的诗人马修阿诺德写过一首题为哈沃斯墓园的诗,在深情悼惜勃朗特三姊妹超人的智慧、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之余,称许她们为拜伦之后无与伦比的天才。作为一个文学群落, “三姊妹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仅见的。难怪有人说,她们的出现是近代的一则神话。直到今天,西方还有人称她们为“文学的斯芬克斯” ,一个难解的谜团。天阴得更沉了,漫空飘洒起蒙蒙的雨雾,茫茫视域里一片潮天湿得。我简单地用过早餐。便急匆匆地一头钻进了向往已久的勃朗特纪念馆。这里资料比较丰富,实物也不少,几个展览柜中都珍藏着手迹、书稿,衣橱里存放着夏洛蒂穿戴过的衣服、鞋帽,厅堂里摆着艾米莉弥留之际躺过的沙发,还

13、有安妮最珍爱的摇椅,各个居室的布置也都保持原貌。从画像上看到,夏洛蒂一头短发,一双大而奇特的眼睛止水般的宁静,身材瘦小,举止稳重;艾米莉个头略高,一副神经质,不胜羞怯似的,显得落落寡合;她们的妹妹安妮长着一双略带紫罗兰色的眼睛,面孔富于表情,神态有些矜持。三姊妹的体质十分孱弱,患着同样的结核病。死神一直在这家庭里猖獗肆虐,七年间三姊妹先后弃世,分别得年三十九岁、三十岁和二十九岁。小妹妹死在几十英里外的一个市镇。骸骨没有运回;两个姐姐病逝之后,即被乡亲们安葬在本村的教堂里。勃朗特一家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状态,一向清贫寒素,三姊妹童年是在寂寞凄苦中度过的,但精神世界并不空虚。父亲是一位牧师,性格有些

14、乖戾,却酷爱文学,出版过诗集,早岁周游各地,带回来许多文学名著。母亲也是天资颖慧的,只是年纪很轻就去世了。三姊妹上过几年学校,由于乘性孤僻,与其他女孩子很少交往,更多时间是在家里自学,由父亲给她们讲课,或者跟随阅历年丰富的女仆在荒原上闲步,听讲一些带有原始意味、充满离奇色彩的遗闻佚事她们从老女仆那里了解到了社会上各色人等的生活方式和百式百样的人生厄运、家庭悲剧。天气转晴,和煦的秋阳钻出了云层,枫香筛下来片片光影,教堂的七彩玻璃上映射着耀眼的光芒。 “叮叮当当” ,一阵钟声响起,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上午十一点,时间过得真快呀!还有几十分钟就要登上返程的班车,告别芳邻,同三姊妹说声“再见”了。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我请人拍摄了两张与故居的合影。回过头去,又凝神瞩望了好一会儿,想让这座不寻常的建筑牢牢嵌入我的记忆之窗。1文章开头说的“一桩人生幸事”是指什么事?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一桩人生幸事?(4 分)答: 2根据第四、五段的内容,简要分析概括勃朗特三姊妹不同的性格特点。 (6 分)答: 3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三才女”的父亲、母亲和老女仆的有关事迹?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