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4294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姆斯特丹:风车故乡的白天和黑夜当我决定下一站是阿姆斯特丹的时候,脑子里便梳理着这座城市的想象。靠近北海的荷兰,地势低洼,沼泽湖泊众多,是一个“低地之国 ”,很多很多的土地是在海平面 6米以下。比方说,今天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就位于低于北海海平面以下约 4 米处。那里有着数不清的河道穿过城市,号称是欧洲北方的威尼斯,那里也有着童年时便神往的大风车,和那如同小船一般的大木鞋,当然那里还有欧洲最大的红灯区。 我便是在向往与诱惑的引导下,踏上了去往阿姆斯特丹的旅程。 了解阿姆斯特丹 从巴黎出发,天空卷着厚厚的云层,一如既往的阴霾。途经布鲁塞尔,云层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甚至还飘起了零星的小雨。抵达阿姆

2、斯特丹已然入夜,空气湿润微凉,似提醒你已进入这个位于海平面之下的低地国家,仰望天空,厚厚的云层早已飘然不知去向,只留下了漫天的繁星闪烁其问。 也许只有深入了解阿姆斯特丹,你才会发现,这座城市的白天与黑夜有着完全不同的两面。白天的阿姆斯特丹干净、现代,纵横交错的河道与无处不在的风车共同组成了这座城市的唯美画卷;而入夜后的阿姆斯特丹是躁动的,在红色灯光的映衬下充满着欲望与诱惑。 无处不在的风车 去往桑达姆风车村的路上,阳光非常灿烂,旅行是需要天气来配合的,而我的每次行程,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幸运,倒不是说每次都会是晴空万里。只是在我看来,一些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主题,以前在书中读到很多关于它的信息,而

3、想象它的样貌之时总会伴随着一种天气的配合而形成的一副特定的景致,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刻板印象的产生。 当我抵达风车村时,天空的白云被抹成薄薄的一层,阳光透过空隙照射下来,远处一座座深褐色的传统风车沿着河岸的曲线排列着,岸边的水草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摆。这样一幅画面,便是加深了我对荷兰风车由来已久的刻板印象,当时心中自言自语地说道:“对的,荷兰的风车便应该就是这副模样啦。 ” 说起荷兰的风车,难免有些好奇,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有如此众多的风车呢? 因为荷兰位于西风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聪明的荷兰人便逐步利用了这上天赐予的丰厚风力,按照书上的说法,

4、风车便是荷兰人勇于同自然界搏斗而适应环境的产物。开始时,风车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十六七世纪,当时的荷兰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风车加工,可以说是风车见证了荷兰当年作为“海上马车夫” 的经济奇迹。同时风车还帮助荷兰人围海造田,从大海口中争取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 走过一座小小的木桥,便步入了这个小村子,沿着小湖分布着十来座风车的建筑,个个都和之前照片上看过无数次的那些一模一样。以前小小的荷兰土地上分布着上万座的风车,而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如今存留下来的也已经寥寥无几。这座村庄的风车,自然也失去了它之前作为工具的用途,而只是修缮一新放置于此,满足各路游客们的好奇之心罢了。 风车

5、的另一侧小路旁,木制的栅栏围着一座小小的牧场,分布着几十只可爱的绵羊,只要游客挥手召唤,总有几只会慢悠悠地走到栅栏旁。而湖的对岸便是村中居民聚集之地,岸边一座座别致的荷兰乡村民居,甚至比风车更能诠释荷兰乡村的田园生活。 一座建在水上的都市 阿姆斯特尔河从城市流过,而“丹”(DAM) 在荷兰语中便是“坝” 的意思,因此阿姆斯特丹的解释便是:阿姆斯特尔河上的水坝,它也就是这样一座建在水上的都市。 都说阿姆斯特丹是北方的威尼斯。威尼斯我也去过,但我倒是觉得他们的风格大相径庭,威尼斯被水包围着,古旧城市内的河道大部分狭窄幽暗。而阿姆斯特丹却是相对宽阔舒展,能乘坐几十人的游艇在河道里交错行驶,穿梭自如。

6、其次论规模来说,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也是缺少可比性。威尼斯是一座小城,而阿姆斯特丹却是荷兰的首都,国际级的港口,市区人口接近百万的城市。所以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水上的都市。 阿姆斯特丹河网交错,河道纵横,有大小 165 条人工开凿或修整的运河道。运河上架着千余座古老的石拱桥和现代化桥梁。运河的桥梁也都很低矮,为了让船只通过,他们就建造了一种能开能合的桥梁,有大船通过时,桥面就像一只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等船过去后再合拢起来,继续承载着路上的车辆行人。 阿姆斯特丹最早是为了保护城市,开凿了环形的人工运河,后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就要不断开凿新的运河,于是运河越来越多,纵横交错的连接成一个密集的运河网络。

7、于是这些河道的作用也从最初的保护城市发展成为货物运输,直到今天成了游览阿姆斯特丹的黄金线路。我也登上了一艘游船,轻松自如地在水道里穿行,小船轻摇着向前开去,岸上数不清的太阳伞下坐着喝咖啡的人,一副悠闲而安详的水城风情。 在阿姆斯特丹,有着这样的一句谚语:“当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上帝造人,荷兰人造地 ”。荷兰人确实有这么一股了不起的韧性,他们造起了宏伟的拦海大坝,围出了大片的土地,如同中国神话里的“精卫填海” 一般。 穿了 500 多年的大木鞋 说起荷兰,自然会想到风车。当然了,风车已经成为荷兰的象征。可是除了风车,荷兰还有

8、一个很有趣的传统工艺,那就是木鞋。 荷兰在法语里面叫做“低地国家” ,这个名字形象极了。欧洲许多大河都是经荷兰流入海,这里又受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加上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正是这样的地理条件,促使荷兰人在 500 多年前发明了木鞋。木鞋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至少在历史上是这样的。因为这里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先前,贫穷的农民买不起鞋子,又不能光着脚在结冰的地上走,于是就把木头雕空制成鞋底厚实、鞋头上翘的船形鞋,鞋内填充稻草,可以御寒。这种鞋穿在脚上又舒服又暖和,于是木鞋就在荷兰流行起来,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许多荷兰人,尤其是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的习惯。 在阿姆斯特

9、丹的风车村旁边,就有一座木鞋博物馆,这里收集了各式各样传统与现代样式的木鞋,并且还安排了传统木鞋制作的表演。看了看荷兰帅哥的工艺表演,才知道制作这双鞋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木鞋虽是木头制作,却不是木匠的活儿,而是鞋匠的活儿,而却又不是普通的鞋匠能够完成的工作。准确的说,应该是木匠、鞋匠、雕刻匠三者的技艺集于一身才可以胜任的。 一位荷兰小伙一边制作木鞋,一边给我们讲解木鞋的好处。听说木鞋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青少年的身高发育,正是因为荷兰人经常穿木鞋,所以荷兰人的男女身高目前都是居于世界之首的。不过对于这点我觉得可能有待商榷,想想日本人不是也喜欢穿木屐吗,那也是木头做的,可日本人穿了几百年也没见身高有多大的变化嘛! 欲望点红了这里的夜 如果没有去红灯区,那就等于没有到过阿姆斯特丹,这句话虽然有点牵强,但是倒也不过分。 不论你抱着何种的看法或心态,到了阿姆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