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3745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刘萍、李灵编著的中国电视剧一书对中国电视剧的介绍中,将上世纪九三年以来的中国生产的中长篇电视剧分为了“杰出人物 ”“名著改编”“历史演绎”“都市言情”等九类,另单独分列了少儿题材电视剧、少数民族电视剧和戏曲电视剧三个类别。本文中的“毛泽东题材” 属于中国电视剧中九大分类中的“杰出人物” 。电视剧以毛泽东命名,属于“ 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另外诸如 “红军三部曲”延安颂恰同学少年等,所表现的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历史事件或是毛泽东的生平,所以也将其划入“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范围内。 一、 “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的 历史性崇高 “毛泽东题材” 内在的囊括了中华民族传统和社会主义核

2、心价值观,是在内忧外患之中团结一心、英勇不畏、奋斗不止的红色精神的集中表现。崇高在其中作为审美范畴,不仅给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到自我精神活力的焕发,血热上涌,体验到肩负责任刻不容缓的感觉。崇高精神是中国当代主流文化的关键词语,作为体现美的本质的经典范畴,一直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社会文艺所推崇,在当代文化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崇高在一定范围内是非日常化的一部分,是人的社会实践超越平凡现实的存在方式。 “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的主要特征即崇高,是内容和形式双方面的崇高。崇高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毛泽东为当代大众所熟知,无论是对于中华民族还是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都有着莫大的贡献,享有崇高的地

3、位。同时, “崇高” 作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一直是电视剧主流审美形态,在“ 毛泽东题材”电视剧中以非日常化的历史宏大叙事方式予以展现。如长征中毛泽东与战友在暴雨里趟过泥泞的草地,众人疲惫,而毛泽东挽起战友们高声唱起国际歌 ,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激起观众心中崇高的精神力量。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红军东征 八路军 等电视剧展开了一幅幅宏大的史诗画卷,集中表现了毛泽东在战争的不同时期的真知灼见和运筹帷幄,描述了毛泽东与战友之间的深切友谊,向观众再现了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难险阻与困难重重,越发衬托出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红军三部曲 ”以史为镜,抚今追昔,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为

4、宏大叙事背景,史诗般地再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中毛泽东与红军完成奇迹般的伟大征程。电视剧所描述的均是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基本上严格遵循历史,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表现出带有强烈历史性的崇高精神。 二、后现代语境下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对立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世界上重要的思潮,继承和发展了现代性对传统的颠覆,并将其推到极致,又表现出对现代性的超越。后现代主义引领了全球的“文化转型” ,即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话语的颠覆,对中心、秩序以及权威的消解,能指链条的断裂导致语义成为滑动的游戏,使知识与社会的原本结构和层次具有模糊性和断裂性从而丧失了其中心地位。以日常化的平庸经验来消解和颠覆非日常的精英

5、文化,一元中心走向了多元化,精英文化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文化,即消费文化的兴起。在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中, “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的非日常化遭遇了消费文化日常化电视剧的狙击。 “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遭遇了后现代主义,非日常化的崇高撞上了日常化的消费文化。 在日常化的基础上,消费文化在电视剧与受众之间充当引路人,培养和构建了电视剧庞大的受众群体浅表化的感性需求。在消费文化的大潮中,无论就数量上和受欢迎程度而言, “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的崇高处于大众的视野的边缘。消费文化以日常化的方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需求和空虚的精神,给日常欲望塑造不断滋生和满足的幻象。非日常化的道德与精神丧失,人在社会中倍感彷徨

6、,追求日常化和符号化的自由、自恋与自我满足。比如,穿越剧与偶像剧的风行,主要是碎片化剧情的堆积,代表着对英雄的祛魅以及历史的消解。 针对日常化对历史的消解和英雄的祛魅, “毛泽东题材”电视剧,如长征与八路军等,带着对崇高的弘扬和英雄的歌颂走入了民众的视野中,集中表现了毛泽东在非日常化的战争时期所表现的出真知灼见和对事物发展的运筹帷幄,向观众再现了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难险阻与重重困难,以此衬托出毛泽东这位“史诗作者” 的伟大形象。一个民族断不能缺少英雄、缺失崇高,若在琐碎的日常化中深陷,民族将缺失信仰、丧失希望。 “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以崇高的英雄形象对消费文化所推崇的日常化予以抨击。在文化转

7、型时期,英雄主义与崇高精神的重建,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存亡,也是“中国梦” 先进文化的表现和追求。 开国领袖毛泽东 东方切实地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及建国初期这段特殊时期里,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领袖的心路历程与伟人风采,再现了新中国创建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功及其公正廉洁和知人善任的领袖气度。 延安颂与等电视剧中,描绘毛泽东作为不畏艰险追求民族自强和国家独立,再现毛泽东作为领袖人物的顽强革命信念,为中华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而不懈奋斗,表现出其人格魅力与杰出品格的崇高性。在这类型电视剧中,毛泽东大都称之为“毛主席” 或“毛委员”,其称谓即显出非日常化的特性,代表着理性和与众不同。 “毛泽东题材” 电视

8、剧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国家形象,在社会文化转型中不以娱乐为上而是重现崇高,再建信仰。 然而, “毛泽东题材 ”电视剧中的非日常化,如,毛泽东的泰然、睿智及其红色精神等,其主要内容,即革命历史之中的崇高精神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传播,却不甚理想。 庄子外篇 在宥道:“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世俗的人,都乐于见到人与我相同,而厌恶人与我相异,与我相类似的人或事,即日常化则乐于接受,与我不同的人或事,即非日常化,则没有兴趣,而心中渴望自己出众,即渴望自我的非日常化。这本身即是一个矛盾:大众沉浸于日常化的琐碎与感性中,却期待着自己能够成为非日常化的表现。于是,缺乏批判性的大众在后现代主义的日常化中感受着虚无与彷徨,在日常化中渴望自我的非日常化。日常化与大众消费紧密关联,传播着无深度的类似性,以吸引大众,以感性消解非日常化的历史与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