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与突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3181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构与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构与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构与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构与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构与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构与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构与突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构与突破怎样才能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时代取得成功。 最近一年多来,我深深体会到世界在变。2008 年金融危机刚开始时,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谈到十大必须关注的经济趋势。当时我看到这篇文章后,将其中“现在作为一家企业,发现世界不仅仅是循环而是重构”这段话摘了下来。 我的体会是全球贸易规则在重构。2011 年美国国会专门开了听证会,听证中国是不是“数据贸易” 的自由贸易体。WTO 审议服务贸易政策时,西方发达国家也提出数据贸易自由化的问题。最近有可能会就数据贸易自由化问题引发一场贸易争端。 国际贸易都在适应云时代的变化,或者可能更广泛,我总结为“智能制造和数字制造相结合的新产业革命” 。所有

2、的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都在调整,以适应这个需要。而这一轮的投资和贸易规则调整的主导权仍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云平台包括三个部分。最核心的是上端的云计算加上大数据,下端有两个方面,一端是物联网和无线存储,一端是移动终端和虚拟社区,已经不是社交网络的概念。在这样的平台上创新,每天都会有变化。 现在很矛盾。如果开放,我们这片云就和世界的云连在一起;如果不开放,我们这片云就和世界的云相隔绝。facebook 在某种意义上可看成“世界第二大国家” 拥有10 亿活跃客户,而且几乎每天都上 facebook,已不仅是社交网络和信息传输手段。先是通信进去,再是文化进去,现在是制造业、金融、政府管理都进去,这

3、是完全扁平的世界。你如果不与它联系,就与 10 亿人的市场隔绝;如果让它进来,那你做好准备了没有?从现在的变化看,如果不能在这个新平台上创新,就会被挤压到价值链的最底端。 今非昔比 我提出五个问题。第一,我们还拥有取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吗?我们还能从农民手中无偿取得土地吗? 我们还能继续享用经济全球化的午餐吗?我们还坚信经济增长一定会带来福利吗?我们还能像上世纪 80、90 年代,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前后,形成继续改革的全民共识吗? 这些都已今非昔比。20 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经营环境,在今后 5 或 10 年将不复存在。全世界都要适应低速增长的环境。因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新一轮全球产业链和价

4、值链的调整,往往会带来财富增长,却很少会带动就业增长。而财富增长并不仅仅体现在 GDP 增长上。 机遇不再 政府调控能否永远创造奇迹?很多企业家都在等待,现在的困难是政策引起的,希望寄托在政策能够变,好像政府调控永远能创造奇迹。过去 20 年,政府调控的收放制度是过热就收一收,冷了就放下来,大家觉得这种状况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就像一辆车,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很正常,油箱里都是油。司机很清楚,稍微动一下方向盘,就会有反应。现在不同了,汽车开始减速。因此政府惯用或擅长的三个调控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边际效应在不断下降,负面效果越来越明显。所以,企业家一定要行动,要将命

5、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再有两位数的增速,人人都能赚钱、每个行业都有投资机遇的时代,大概不会再来了。 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发现,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抓住机遇实现 20 至 3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中华民族已经非常幸运了,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没有抓住机遇。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抓住了这样的机遇。中国已经把握了 30 年的机遇,还希望有 30 年的机遇,这不太符合常态。 掌握命运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往往是政府在引导企业走这条路、走那条路。现在,突围之路在企业家脚下,企业家在探讨应该怎么做。 过去我在教本科学生微观经济学时,一开始就给学生灌输这一概念:企业短期要解决怎

6、么生产的问题,这对于企业家来说不是问题,命运掌握在市场手中。无非是利润多一点少一点,市场好了就多一点,市场坏了就少赚一点。长期来看,微观经济学的主题是生产什么的问题,这是企业的存亡问题。而怎么生产,政府管得再好也没有用。区分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决定怎么生产还是生产什么。如果一个人既是企业家又是管理者,就要区分不同时期思考的重点是生产什么还是怎么生产。企业家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时代,不管服务业还是制造业,企业都面临着生产什么的问题。 巨大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家是否思考过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增长环境今非昔比,你的企业有没有可能,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如

7、果没有可能,不如趁早关门,不要死撑。如果有可能,如何突破?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思考。我最近调研了几家企业,原来都做服装,现在都在转型升级,都是在三五年前就开始讨论了,很多都应用到了新技术。 第二个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新趋势时,你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如何定位?金融危机以来的5 年中,我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最深的体会是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这一点必须要有充分认识。现在西方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政府极其困难,但是全球性跨国公司极其活跃,调整极快,并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他们的问题是企业不肯借钱给政府,政府才会困难。 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的(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是否

8、构成革命性变化还有待观察,但是这种现象我亲眼目睹在发生。最近一个时期,跨国公司的共享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总部研发中心大规模向上海进军,不是过去所想像的贸易和投资结构的情况,而是近岸转移,就是把生产、研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全部放到离产品市场最近的地方。某种产品在美国销得很好,就把这些环节全部放到美国;某种产品在中国销得好,这些环节基本上就放到上海。这种现象非常明显,不需要招商。近岸转移的趋势肯定已经出现。如果企业不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重新定位,而是放在很小的市场范围内,或者思路仅仅局限于你赢我输、你胜我败、我活你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今世界就是共存共容,关键是怎样在重建的产业链和价值

9、链中定位。 第三个问题,在即将到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大潮面前,是否还有可能进入企业家状态?彼得 德鲁克讲创新,指的就是企业家状态。他认为企业家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职业。一个人一生中能够处于企业家状态的实际时间是很短的。很多企业家在创业时处于企业家状态,经过多年努力,企业规模做大后,其实最多是管理者而不是企业家,因为不符合德鲁克对于创新的定义。 当前,商业模式的创新眼花缭乱,云计算提供了以人为核心的巨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可以创新,大学生也可以创新。而企业家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是能否再度进入企业家状态。 如何成功 怎样才能成功?很多年前,我看过个人在历史上的尊容这本书,记得其中一句话, “成功就是

10、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已经具备了必要条件”。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 有志者事竟成”,从鼓励人的角度看是对的,但不是真理。 想要成功单靠知识还不够,还要有机会。没有机会,可能努力一辈子都一事无成。但是,机会来临时,谁能抓住机会?一定是具备必要条件的人。现在,我们企业正面临着这样一种环境,大家都感到机会在不断逼近,都在研究苹果公司是怎么成功的。通用汽车公司 20 多万雇员,市值360 亿美元;而苹果公司只有 3 万多员工,市值是通用汽车的几十倍。机会是怎样向它逼近的? 第二个问题是当机会逼近时,是否已具备了必要条件? 这是企业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看准机会的同时已具备了必要条件,而必要条件确实是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救世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