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2660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的几个问题“当代地方历史文献” ,是指记录在各种载体上的,以表述一定区域、一定时限人类社会事物发展过程的历史知识和信息。它包括手写型、印刷型和视听型。本文所述的“选编” ,是指在保持各文献原貌、原意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技术,将上述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整理、考证、加工,使其成为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时段的、同一类型的专题史料汇编。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涉及内容广泛,这里就“辑录式”文献选编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几个基本原则问题 第一,坚持党性原则。正确处理党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选编当代地方文献工作的首要原则。当代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这也是当代

2、地方文献选编所要反映的最重要内容。从正确反映当代历史和执政党历史的角度看,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是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的。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能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 ”因此,党的性质和党的历史本身就要求党史研究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紧密结合、完整统一。其实,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历史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如果不深入研究解放后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所经历的曲折的认识过程,就妄加指责,不仅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损害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威信,涣散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团结,而且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违背历史事实。同时,党正是在对社会主义认识与发展的反思中

3、,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而呈现前所未有辉煌画卷。党对社会主义的曲折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非社会主义或片面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因素,需要很好地加以区分,明确哪些是选编重点,那些非社会主义思想应当实事求是地予以反映,适度把握分寸,并在注释中作扼要的分析说明。例如“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文献,偏离或背离社会主义的东西就会多一些,就需要认真地研究,把党和群众抵制错误思想的内容表达充分,把“文革” 造成的恶果表达充分。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这是选编历史文献的生命线。离开了真实、准确,历史文献就失去了选编的意义。从本质上讲,对文献筛选的不准、做出错误的选择,也会导致事件和人物的失真。

4、所不同的是,写史是用叙述或结论的形式告诉读者历史进程和结果的,具体的考证、研究过程则隐藏在表述之后。而选编文献,更多的是用显性的方式具体地告诉读者的,包括选编中用什么方式,选了些什么,文献中考证了些什么,文献中有哪些史实不准确的,还有文字的错、漏等。当然,编者的思想也隐藏在文献之后。同时,新中国成立后的史料,在鉴别、考证上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情况比较复杂,比如史料失真问题有时呈现出起伏性、区域性、群体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以至不少时段、不少事件的真相和确切的数据等根本无法还原。这就更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所收入的文献及其涉及的事件、人物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分析研究,用科学的论证予以

5、解析、说明,以保证选编工作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或还原历史。 第三,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以一定的区域、一定的选题、一定的时限、一定的体系、体例辑录编纂文献,它们的区别主要在涵盖范围和编纂方式的不同,但作为每个个体来讲都必须全面、系统。所谓全面,就是选题所涉及的内容要基本覆盖,所包含的重大事件、人物等基本齐全。比如现在各地也编了一些当代地方历史文献,但很少看到领导批示之类的文献。这些领导批示不仅是代表一级组织的文献,同时也是与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紧密联系,是当代历史文献构成之一。象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 ,其中不止一篇正文只有一个“发” 字。由于批发的文稿不能收入,但刘少奇在该文稿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

6、用,编者就加了 1000 多字的注释予以说明,写得非常精炼。这就要求作者非常熟悉历史,深入挖掘隐藏在文献之后的深刻内涵。所谓系统,就是要将每一篇文献作为一个个具体的环节,它们的总和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点与编写编年体大事记有类似之处,每一篇文献就像是大事记中的条目,条目的总和构成了形散神凝的整体。另如由北京市档案馆和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 。它收录了这一时期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部门的重要文件,中央、北京市部分负责同志的讲话和文章,及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有关文件、社论等。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它不仅告诉读者党和政府为建设新北

7、京所作的种种决策和努力,还道明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充分反映了大到大军进城的方针政策、物质和思想准备,处置、登记大批敌特分子,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内容,小到街名的废除与更替,脏乱市容的缩影龙须沟的整治等问题,覆盖面广,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可读性。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在编纂文献资料时过于简单化,特别是在编纂专题文献资料时,只是简单汇集有关文献而已,不注重研究挖掘文献涉及的重大事件和丰富内涵,以及其它相关史料或研究成果,因此结果也难免简单,价值有限。 第四,保持文稿原貌的原则,这是保持所选文献权威性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讲,文稿曾经公开发表过的,按发表稿刊印,同时注明刊印依据的版本和发表

8、情况。因为,这是定稿,应该更接近历史真实。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文稿,按手稿或原件刊印。文稿中史实不准确的,照原稿刊印,一般不予改动,但需加注释说明。有些文献没有标题,编者可加拟标题,用题解说明。同一内容的文稿出自多处,尽可能找到原起草单位或作者的原稿为刊印件。有些文献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整篇收录,比如涉及个人、涉及敏感问题、涉及政治问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等,可以删节处理。但必须根据原文结构整部分地删除或选用,同时要根据所选文稿的主题重新拟写标题,并说明删除或选用的情况。即使如此,这种方式也不宜广泛应用,因为它毕竟肢解了原稿。对于文稿中的错字、漏字或衍字,一般也不直接修改,可以将正字在原字之后用标号予以

9、注明。现在也有人在编辑中采用直接删改错字、漏字或衍字的做法,并且仅在编辑说明中提示,文中不加注释。这种简单化做法不妥,有些是否错、漏等问题还是不急于下结论更为严谨、准确。二、若干重点和难点问题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选编出版了大量各种专题文献集,实践活动非常丰富,成效显著。从形式上讲,体裁多样。但以文集体、长编体和注体等为多见。有发表领袖、领导人物的言论的文集体;有数量众多按时序和一定体系将原始文献排比的长编体,如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类;再就是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注释本的注体等。 上述文献的选编工作,有的选题时间短、范围小,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难度小些。但凡综合性、时间跨度大

10、,涉及内容纷繁复杂的选题,要选好编好都不容易。它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研究性、著作性的编纂,如注体一类,更要有较扎实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历史知识,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真负责、甘于吃苦的精神不可。因此,选编当代地方历史文献工作至少有三个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如何精选。当代历史文献有三大特点,一是浩如烟海;二是范围广泛;三是辨伪困难。要把如此众多,涵盖广泛,又难以收集齐全的文献选编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到精选文献,首先要能够掌握选题范围内的文献。但由于当代历史文献存在要么数量众多,要么个别时期、少数文献又相对不全的现象,这对编者来说就要下一番苦功。其次重要的就是如何筛选。因为编者的思想要体现在筛选之中,能不能选准、选全、选系统,也是编者思想的结果,是对编者理论水平、分析研究能力的综合性考验。不仅如此,还由于如何筛选和怎样才能选好的标准是一个模糊和动态变化的,没有简单的尺度可以衡量。因此,要想选出什么是大事,什么是重要文献,只有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下,把历史文献逐件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分析考察,才能确定收录与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