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解构主义美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2153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近解构主义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近解构主义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近解构主义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近解构主义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近解构主义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近解构主义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解构主义美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近解构主义美学在西方当代艺术中,雕塑的审美有很大变化。美和健壮在人物雕塑中无影无踪,我们能看见的是丑、恶心、残缺、怪诞这甚至成为雕塑的主流。稍微留心就能看出,当代艺术中很多内容表达的主要是人糟糕的内心感受。美国上世纪 90 年代举办的一些展览,体现的都是这一主题,如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1 年举办的“错位” 展,1996 年在华盛顿举办的“失态:在 90 年代的不和谐的主题” 展,还有 1992年到 1993 年的“后人类 ”巡回展。此外, 1996 年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当代艺术展览,其中涉及的作品全都是解构的、反形式的。所有这些当代展览都共同表达了人类内在感觉的不美好,人和人之

2、间互相疏离、不信任和仇视的态度,这是和人类处境的恶化败坏、焦虑失措联系着的。总之,社会面临多少问题,艺术就能包含多少问题。在当代生活和文化语境中,任何要表达美、善、幸福等状态的造型作品,人们看着只会觉得不真实、做作,反而是丑的、扭曲的,残缺地放在当代生活中却有“应景” 的效果。法国哲学家乔治巴塔耶把这种反美的倾向称为解构美学。下面就来看几个实例。 一、 “残忍” 的查普曼兄弟 雅科沃斯查普曼 1966 年生于切尔滕纳姆,迪诺斯查普曼 1962 年生于伦敦,他们通常被称为查普曼兄弟。1988 年至 1990 年,两人一起就读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并成为艺术家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助手。 评论家马修柯林斯

3、曾说二人是 YBAs 中最出色的,他们的作品充满荒诞不经的幽默感,以挑衅的姿态将传统的古典美概念抛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性、死亡、色情、尸体、苍蝇、猥亵行为于是“美” 被 “丑”代替,完整被残缺取代, “美 ”被颠倒并质疑。查普曼兄弟形容自己的作品是在提出“我们应该怎样或我们可否表达各自的道德观点” 。 1993 年,查普曼兄弟的展览“战争的灾难” 引起公众注意,他们运用塑料模型再现了 17 世纪西班牙画家戈雅的拿破联盟仑战争系列版画的画面。并在 xx 年,伦敦泰特美术馆举行的特纳奖提名展里,制作了以性和死亡为主题的作品变本加厉 ,两件雕塑作品其一呈现了 3 个被肢解的尸体挂在树上,另一件是两个

4、人的性爱娃娃,放置在对方顶部。然而,这一年的特纳奖颁给了格雷森佩里。 1996 年,他们的名为“查普曼世界” 的展览,内容以变形的儿童模型为主,作品名为“悲惨的人体” ,这也引起了儿童保护组织的不满。 装置作品他妈的地狱 ,成千上万的微型人像和透纳式的风景图像交叠在一起,火山喷发冒出的是穿着纳粹军服的玩偶。这件作品是地狱的“仿制品” ,原作曾保存在收藏家查尔斯萨奇的伦敦寓所,却毁于一场火灾。 2002 年,伦敦白色立方画廊举办“查普曼家族收藏作品展”,他们采用了雕塑形式,巧妙地“ 仿制”了非洲和大洋洲年代久远的宗教雕塑,与众不同的是,雕塑被贴上麦当劳等国际化大公司的标识,展品的陈列方式像博物馆

5、中的出土文物一般严肃;还有一组同名素描作品,尺幅巨大且描绘精致。 “查普曼家族收藏素描 III”,干脆直接将一个汉堡“ 巨无霸” 放在了十字架上。 我们的作品主要是对抗“艺术本是美好且源于理想主义” 这种观念杰克查普曼说。 二、 “真实” 的让 穆克 让穆克早期是美国电视台和好莱坞模型制作专家,1958 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生,父母都是玩具制造商,穆克现工作生活于英国。因为 15 年的幕后工作加上为电视和影片制作逼真的模型,使他认识到“摄影几乎摧毁了原始物体的本来面貌”,于是转向了雕塑。在将近 10 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硅胶和玻璃纤维雕塑作品,穆克是当代艺术的标杆,20 世纪 90 年代左右

6、,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批评家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当代超写实雕塑的审美观已经由让穆克改写。 90 年代,穆克制作的拟近原物的摄影道具,偶然被英国收藏家查尔斯萨奇见到,后者大感兴趣,其中一件作品是穆克复制的他父亲尸体的模型,名为长眠的父亲 ,萨奇将这件作品送去参加“耸动” 巡回展,随后穆克于 2001年在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了巨型雕塑男孩 。 像传统雕塑者一样,穆克以草图、小尺度的模型开始他的创作;头部单独用硅胶制造,因为硅胶的灵活更便于描述细节,质地较软可以插入毛发;用丙烯描画细节,如皱纹、痣、毛囊、血管等。富于挑战的是要把硅胶的头部和玻璃纤维的身体连在一起,并用丙烯覆盖连接缝隙,最后再

7、把毛发一根根地植入身体各部位。 有评论家说穆克是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的雕塑版。可以说,80 多岁的弗洛伊德是在用彩色抵达深沉的古典主义精神;但让穆克对真实的追求超出真实本身,以至于真实得让人不舒服和恐惧,这些作品传达给我们的有真实情感,有沮丧、惊恐,还有深思。让穆克的人物无限逼近了真实的人,逼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静穆的玛格德琳娜阿巴卡诺维奇 玛格德琳娜阿巴卡诺维奇 1930 年出生于波兰伐冷缇一个俄罗斯贵族家庭,是波兰雕塑家和纤维艺术家,共举办了 100 多次个人展览,非常多产。她 1965 年至 1990 年在波兰波兹南美术学院担任教授,并于 1984 年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做客座教授,

8、现工作生活于华沙。 二战爆发时,阿巴卡诺维奇只有 9 岁,波兰经历了俄罗斯实行的革命和 45 年苏联统治,政治的动荡和不稳定性、战争的创伤、过早的见证死亡、人类的支离破碎的尸体等,直接导致她日后作品的残缺形式,她的艺术体现了波兰遭受政治镇压下,艺术家、知识分子的生活现实和焦虑的心理状态。70 年代初,玛格德琳娜阿巴卡诺维奇开始用粗麻布、纯棉纱布和树脂制作独立雕塑,她自 1974 年开始的作品呈现支离破碎的人物,他们大多没有头颅、躯干、背、腿、手,都是简单的坐着或站着,单独放置或者呈群落式聚集。这些身体部位沿背部看起来是一个空壳,尽管他们呈现了不完整性,却并不妨碍观众全面观看,而作者的目的也正在

9、于此。 阿巴卡诺维奇的雕塑作品深刻反映失业、穷困和暴力这些具有当代性的人类状态。柔软材料的软雕塑形式被抛弃;雕塑的主体渐渐成为硬质的精致的金属材料:青铜、铸铁虽然从纤维转变到了雕塑,但她的软雕塑与青铜雕塑中残缺的人物躯干这一主题从未改变。 xx 年的作品集会由 106 尊铸铁的行走的无头躯体组成,每尊约米高,有着像贝壳一样的后背,它们先在波兰波兹南铸造好,然后被永久放置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每尊雕塑都由阿巴卡诺维奇和她的 3 个助手手工制作,每个雕塑的表面就像一棵树的树皮或人脸上的皱纹,有着不同的个性。 ”集群 ”的想法在玛格德琳娜 阿巴卡诺维奇的脑海里持久回荡,她的全部人物雕像放置在一起,足以

10、填满一个大型的公共广场。阿巴卡诺维奇说:“多年来,当我晚上离开工作室后,我总会感觉到,门后一个个硬邦邦的雕塑从我的想象禁锢中被解放出来,他们会走、会跳、会带着他们的表情。无头的舞者手拉手,但大家看不见对方,他们摆着同一种姿势,可能是跳舞,也可能在逃走。 ” 四、魔幻的罗娜蓬迪克 罗娜蓬迪克 1952 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曾就读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师从理查德塞拉,1977 年获得美术硕士学位,现在生活和工作于纽约。 罗娜蓬迪克融合了传统雕塑技艺、最新的三维计算机技术和精密金属加工技术,她先将自己的头、手、腿进行 3D 扫描,输入计算机,再与动物的身体、头等部分拼合在一起,敲制或铸造成高度抛光的

11、不锈钢雕塑作品。 她的雕塑作品作品可分为两个时期的风格:早期采用花边、丝、填充物、鞋履等材质的温暖的、女性的风格;后期将人的身体牙齿、头、手与动物或植物的生命特征的组合,恶心的、混杂的、丑陋的,却充满能量的雕塑作品。 她的人兽杂交系列中第一件雕塑作品狗 ,她用自己的头和手加上狗的身体,她先做了两次蜡像,然后艺术家以铝、铜为其铸形,之后她又重新做了一个模子,用黄色不锈钢再次铸造,创造了狮身人面像般的人物,这种人兽杂交的理念体现了弗洛伊德对性欲的观点和女权主义暗示,这一金属人兽杂交系列作品由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我送出的作品少之又少” 罗娜 庞蒂克说, “在我完成一件作品之前,可能会有五年、十年,甚至更多年的修改,现在在我的工作室里有大概十五件这样的作品。有时候,我会隔 6 个月再去重新审视某件作品。 ” 结语 综上提到的 4 个艺术家的作品就是解构主义美学呈现的样态,就像乔治格鲁斯柏格在解构主义导论一文中所说:“解构主义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种学说,它不过是一种激进的思想,目的是发现,尤其是对于我们自身的发现。 ”这种自身的发现是令人不快的,因为这些当代艺术家发现的全都不是人类自身的美好,却是惊人的不美好、惊人的丑陋、惊人的受伤害而人类在当代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每个当代艺术家需要思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