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5131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过小孤山大孤山学习目标 记叙的基础上插入一些议论。诗海拾贝】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赏析 作者自注 “咏梅” ,全词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描 绘了梅的纯洁自爱,不同流俗。作者以梅自喻,意在言外。上 阕着重写梅花的处境困难, “外” “断”两字,写出梅的所在,乃无人问津的荒凉偏僻之处。下 阕则托梅寄情,表 现陆游性格孤高,即使遭受打击,也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小人为 伍的高洁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 自守的傲骨。咏物传神,比拟贴切,寓意深远,表现了作者的信念和品格。【文本卡片】一、作

2、者简介详见书愤 。二、背景简介1170 年,陆游 46 岁时,奉命到四川担任夔州通判。5 月 18 日由绍兴启程,10 月 27日抵夔州,历时五个月零九天。其间,诗人饱览祖国的壮丽山川,凭吊了屈原、杜甫等著名诗人的遗迹,把溯江而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写进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中。本文选八月一日、二日两天所记。【基础荟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烽燧() 潦缩( ) 翠蔓()营葺() 开霁( ) 葭苇()溯流() 迥异( ) 渺弥()2辨形组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杰然特起:_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_信造化之尤物也:_与江山相发挥:_徙倚久之而归:_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_

3、4文学文化知识。陆游,_时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 。主要作品有_、_、_等,结集为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他是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九千多首。【要点突破】1古今异义。(1)上干云霄古义:_今义:_(2)不与江水乱古义:_今义:_(3)凡江中独山古义:_今义:_(4)虽无风,亦浪涌古义:_今义:_2一词多义。(1)幸2)临3)以词类活用。(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_(2)如宝装屏风:_(3)掠江东南去:_(4)岸上赤而壁立:_4翻译句子。(1)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译文:_(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

4、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译文:_(3)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该资料由【语文公社】:_(4)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译文:_5文中作者用精彩的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找出文中描绘景物的句子,填写在下面横线处。烽火矶:_峭石:_小孤山:_澎浪矶:_大孤山:_6本文所写景点多,但不是孤立地写出特征,而是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是两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

5、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思。二、写作特色1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2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和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辉映,更为引人入胜。3运用对比手法写景。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景的特征更为鲜明,如“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三、结

6、构思路过 小 孤山 大 孤山 烽 火 矶 一 带 的 景 物 特 色小 孤 山 、澎 浪 矶 的 景 物 特 色湖 口 至 江 州 所 见 大 孤 山 一 带 的 景 物 特 色 以 游 踪为 顺 序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文白对照】八 月 一 日 ,过 烽 火 矶 。南 朝 自 武 昌 至 京 口 ,列八 月 一 日 ,船 经 过 烽 火 矶 。南 朝 以 来 从 武 昌 到 京 口 ,都置 烽 燧 ,此 山 当 是 其 一 也 。自 舟 中设 置 了 很 多 报 警 的 烽 火 台 ,这 座 山 应 该 是 其 中 之 一 。从 船 上望 山 ,突 兀 而 已 。及 抛 江 过 其看 山 ,

7、只 是 见 到 高 耸 的 山 峰 罢 了 。等 到 抛 锚 停 船 后 ,我 走 过下 , 嵌 岩 窦 穴 ,怪 奇 万 状 ,色 泽 莹山 下 ,看 到 裂 缝 的 岩 石 和 各 式 的 岩 洞 ,奇 形 怪 状 ,色 彩 光 亮 润润 ,亦 与 它 石 迥 异 。又 有 一 石 ,不 附 山 ,泽 ,也 和 别 的 石 头 不 大 一 样 。又 有 一 块 巨 石 ,与 烽 火 矶 不 相 连 ,杰 然 特 起 ,高 百 余 尺 ,丹 藤 翠 蔓 ,罗 络 其 上 ,高 峻 雄 伟 地 拔 地 而 起 ,高 约 一 百 多 尺 ,有 红 藤 绿 蔓 ,蒙 络 在 它 上如 宝 装 屏 风 。是 日 风 静 ,舟 行 颇 迟 ,又面 ,像 用 宝 石 镶 嵌 的 屏 风 。这 一 天 ,风 平 浪 静 ,船 走 得 很 慢 ,又 因秋 深 潦 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