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4274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与叙事线索,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路与叙事线索,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料链接课文写于 1926 年,回忆了 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

2、者思想变化的原因。1902 年 3 月,22 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 年 8 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 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 20 年后的 1926 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

3、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 ”所谓“休息”和“准备” ,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本文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第一课时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明确线索,理清结构。自主学习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2解释词语绯红: 不逊: 油光可鉴:诘责: 托辞: 抑扬顿挫:深恶痛疾:补充解释的有:二、细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1文章写了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

4、从 1、4、38 段中找三个地名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2本文以 的推移, 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 顺序记叙的。3概括文章内容: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你想在这篇文章中知道什么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1速读课文,以藤野为中心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提示:注意地点的转换) 2. 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是哪些事引发了作者改变主意的?这些事件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暗线是 。巩固提升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2仿照下列句式,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恩师是令人怀念的,他

5、像寒夜的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仿句:恩师是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红 名 责 见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厌恶、痛恨到极点。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2学习:浏览 610 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明确: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他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

6、颤的”。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合作探究1 默读 1123 段,完成表格。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记叙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事情 品质2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可以为我们写类似作文提供哪些借鉴呢?讨论,归纳。以上四例都是写实。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经历的实事,既可信,又耐人寻味。这些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藤野先生为人正直热诚,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写作借鉴: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叙事应该有详略叙事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上下文注意过渡巩固提升填空

7、归纳: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为主的散文。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课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勇敢说出你心中的疑惑。第三课时课时要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主学习结合语境,理解词句。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明确: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8、。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明确: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3“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9、“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4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明确: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5“

10、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明确:“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6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合作探究1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有几种不同看法,结合课后练习题,展开讨论。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巩固提升猜猜我是谁?人抓特征” ,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描绘一个你熟悉的人。课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勇敢说出你心中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