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49249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的背景从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及社会文化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年中亚国家独立时,中国和中亚5国的双边贸易额只有4.6亿美元,2001年增长到55亿美元。在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框架的拉动下,2012年中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459.4亿美元。目前,中国是中亚5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亚油气资源最大的购买国。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区域合作机制的成功推动下,中国和中亚国家已经建立了定期的反恐联合军事演习制度、定期的国防部长磋商和会晤制度、定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高层官员对话制度。上合组织年度的首脑会晤机制,更是为各国间

2、高层协调和促进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四国的政治、外交与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平台。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主席于2013年9月3日-14日访问中亚四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2013年峰会,并于9月7日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所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具体的构想。1此后,2014年11月4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

3、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事实上,早在1997年4月,国际道路联盟就提出复兴丝绸之路的倡议。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罗马,总长达7000多公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

4、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2习总书记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前期预研,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批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

5、个新的水平。“一带一路”倡议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二、基础设施的含义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

6、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三、基础设施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一)、宏观角度: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建项目,不仅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

7、国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为了应对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国内诸多因素造成的经济下滑的巨大风险,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四万亿”经济刺激预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其中近一半资金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电网建设,这不仅可以使中国加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还可以扩大内需,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配合中央政府的计划,全国各省市政府纷纷以基础建设项目为重点,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全社会总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二)、微观角度:1、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5月23日下午,由中国经济日报社与欧亚经济学者俱乐部、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

8、同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举办。据悉,5月23日,由中国经济日报社与欧亚经济学者俱乐部、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举办。研讨会是第七届阿斯塔纳经济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之一,以“携手、共赢、创新、繁荣”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等有关国家智库负责人、政府官员、经济学者、金融家、企业家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负责人等近150名嘉宾参加。中国经济网5月26日讯(记者彭金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5月23日

9、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实现互联互通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关键,应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先行。赵晋平说,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建设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和瓶颈:一是欧亚结合部地区总体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2012年,中亚五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仅为3.1户/百人,不到中国的1/4;电话普及率为12.3户/百人,约为我国的3/5。二是运输干线存在较多壁垒和障碍。新欧亚大陆桥途经多个国家,影响因素较多:中亚国家仍采用宽轨铁路,与欧洲和中国采用的铁轨标准不同,货物运输须经换轨操作;各国均设有关卡,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没有统一,通关手续复杂;各段运输线经营主体不

10、同,缺乏有效协调机制。三是欧亚铁路大通道往返货物流量差异大,运输成本偏高。目前开通的新亚欧大陆桥和渝新欧铁路运输线均存在回程空载问题。一方面和中途环节的换装能力、运输能力不足有关,导致过境集装箱严重积压和大批车辆被占用;另一方面,运输线收费较高、沿线服务配套能力差,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线竞争力差距悬殊,导致远端揽货能力不足;另外,运输组装形式不同也是造成运力浪费较为严重的原因。赵晋平建议,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应从三方面着手(如果实施重要性体现在哪):第一,加强和提升中国国内沿线地区资源要素整合运营能力。中国应以东西桥头堡为支点,以陇海、兰新等铁路为骨架,加强疏运体系和能力建设;完

11、善国内大陆桥沿线陆海港口海关、质检、税务、工商等多部门合作机制,施行单一窗口管理;加强国内各海关合作,实现海关联动,确保国内货物出口“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鼓励我国大陆桥物流运输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专业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中心和运营管理平台,规范运输秩序,提升物流科学调度能力。第二,设立新疆(乌鲁木齐)亚欧合作试验区,为经济带提供国际贸易投资合作新平台。设立以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新疆亚欧经济合作试验区,有利于利用新疆作为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之间重要陆地门户、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前沿,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的集散中心等特殊地缘优势,为西部边疆省

12、份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亚欧国际大通道重要枢纽,深化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建设面向中、西、南亚和欧洲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创造条件。第三,加快连云港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东向出海口。设立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可通过特殊经济区域开放模式创新,打造国际水准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合作平台、聚集各种发展要素和资源。2、中央及APEC会议中国计划设立千亿元的基金为“新丝绸之路”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受益概念股.据彭博报道,基金规模料达163亿美元(约1002亿人民币),主要为“新丝绸之路”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该基金将由政策性银行例如国开行进行管理。报道引述一位参与起草的政府官员称,基金的资金

13、将用于新建和扩建中国部分省份的铁路、公路以及管道,以此推动陆路和水路的贸易往来。该官员称,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鼓励银行为丝绸之路的基建提供融资,鼓励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和竞标。所谓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由“一带一路”组成,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设想由主席在去年提出,并且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业内人士称,APEC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将系统阐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规划,并于近日召开最高级别经济工作小组会议,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申银万国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到,“一带一路”随着本届APEC会议召开水到渠成,有望成为“中国版

14、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其投资重点区域集中在六省六港:新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连云港、宁波港、泉州、厦门、广州、北部湾。交通运输、建筑建材、能源建设、商旅文化、比较优势制造业等方面的五大行业将受益。3、“马歇尔计划”有借鉴意义“马歇尔计划”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它始于二战后的1948年4月,旨在帮助欧洲国家战后重建。在该计划实施的四个财政年度,美国向西欧国家提供从食品、设备、原材料等各类实物到工程、技术、赠款、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援助,价值约合130亿美元。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帮助极大,到1952年该计划资助结束以前,所有受助国的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二战以前。该计划同时增加了美国出口,帮

15、助美国战后消化过剩产能,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还使美元成为西欧各国通用的结算货币,为美元成为全球性货币奠定了基础。该计划创造需求的模式启动了全球黄金增长时代,美国股市迎来了近20年的大牛市。申银万国证券报告认为,借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与西欧国家双赢的先例,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将提升境外直接投资,开辟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破除贸易壁垒,最终确立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货币体系。(1)“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现实需求(重要性)目前中国内需不足、产能和外汇资产过剩,基础设施及部分产业有优势,而新兴市场国家(EME)和欠发达国家(LDC)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发达国家由

16、于自身陷入主权债务的泥潭无法拉动全球增长。兴业证券(兴业)报告认为,中国利用外汇储备拉动全球增长,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这是一石二鸟的战略。政策方面,“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将推动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战略。去年十八大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走出去”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十八大四中全会指出,未来要促进共同富裕。因而如果将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GNI(国民总收入)比GDP更重要,也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海通证券认为,在GNI作为核心目标的背景下,“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意味着未来大举投资亚非拉等地的基础设施,这将支持中国相对先进的过剩产能走出去,实际也是中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