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9238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出去,金融支持要跟上“一带一路 ”意指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于习总书记于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分别提出的经济合作概念,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沿“一带一路 ”走,站在企业的角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境内成功的业务模式拷贝到境外。而资金要素则是任何成功商业模式的题中之义,是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效益仍是企业首要考量 一家公司在国内市场受限之时,想到国际化,这容易让人理解。但难点在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动用同样的资源,使国际业务创造的收益高于国内传统市场。即便是有战略考虑,这种资源投入产出平衡和比较也是十分必要

2、的。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对业务布局的平衡常常会面临来自股东的关注。 根据公开资料,很多公司无时无刻不把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历年的工作报告和每五年一次的战略规划,者隈给国际化战略留下较大篇幅的文字,但十几年过去了,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更适宜的国际市场。当时刻面对国内优于国际的现实,当企业内部行政指令与市场导向发生矛盾之时,市场就决定了资源配置,结果自然是国内业务增幅较高,国际业务增幅较低,国际收入占比要么下滑,要么持平,增速很难见到超越国内业务的情景。 业务模式复制是成功关键 很多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时所向披靡,一般是当年启动,当

3、年有订单,当年有收入,甚至当年有效益贡献。业务特点是投入少、把握大、可靠性强。国际业务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但凡开拓一个国际市场,投入资源多、把握性小、风险高成为普遍现象。中国打法在海外屡屡失灵,如据资料统计,2013 年之前我国矿业海外投资的失败率约80%;有央企雄心勃勃进入波兰市场,却没料到小小的青蛙也会成为影响工期和成本的大挑战等。 在国内,各家公司以其自身业绩和能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在一个新地区开拓业务类似于模式复制。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公司全力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为什么不能将在国内的商业逻辑推演到国际市场上呢?当然有公司自身能力不足和商业环境差异的原因

4、,但更主要的是境内境外不通畅,也就是公司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不能跨境自由流动。公司在国内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能输出到国际市场,特别是不能输出到那些与国内市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通畅的国家和地区。 地缘因素永远是国际化的决定性因素。比如,有企业参与中南美洲当地工程的竞标,当时仅从国内货运建材到当地就需要几个月时间,使得竞标能力大打折扣。而属地化公司在美洲内部的状况要好得多,工程总承包商走到哪里,与之合作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众多的分包商、分供商就跟到哪里。 “一带一路 ”就是要解决 “不通”问题,变为互联互通。只有资源可跨境流动了,才有资源的国际化配置,才能获得地区资源禀赋差异效益。以中

5、亚为例,一些公司尽管在当地已经营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当地也做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项目,但就是不能做大做强。伴随“一带一路” 情况才有所改变,业务规模开始有起色了。将来中巴之间各种资源互通了,沿新疆喀什贯穿巴基斯坦全境也不过几个小时的陆路车程,企业在国内的商业优势,就可以转化为在当地的竞争优势,就能像做国内市场样做好巴基斯坦市场。如果一家企业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到“一带一路” 沿线六十几个国家,那么公司国际化业务的规模就相当可观了。 金融支持是模式复制重要一环 商业模式能否复制,主要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否复制,其中,金融资本要素能否像国内业务一样,便捷畅通地对业务进行支持,是境内商业模式

6、能否复制到境外的重要一h。 围绕“一带一路 ”业务提供金融支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的金融机构的支持;二是企业自身为走出去所做的努力。 就外部而言。目前来看,政府已经推出了很多扶持性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推动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与香港设点的境内金融机构的交流过程中,比如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他们表示,香港机构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配合境内企业走出去,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国家还专门设立了投资公司,支持走出去的企业发展。作为一家新设立的中央企业,其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利用其国有资本的雄厚实力来帮助走出去的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增添一臂之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企业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支

7、持。五矿收购境外矿藏、招商局收购澳洲的码头都得到了其资金支持。 但众多企业感到仍有不少政策的缺失,或者无法落实。实践中,由于我国金融政策条件严苛,融资成本显著偏高,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走出去的企业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在竞争力方面处于下风。境外融资成本还是相对来讲要低廉很多,这种融资成本的明显反差,使很多企业无法感受到政府在金融政策扶持方面的实惠。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布局仍集中在国内,在国外的点面还不够宽。很多境外项目每次都需要国内金融机构派员到项目现场核验后,才能放款。这种合作方式耗时耗力,严重影响了海外业务金融服务的效率。 就内部而言,随着企业“一带一路” 战略的推进,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境

8、外融资需求成为摆在企业前面的头等大事。很多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债端基本在国内,且境内融资基本以短期为主,而公司经营是全球化的,这就造成了资金供应和需求的不匹配。很多央企纷纷寻求国际机构的评级,发行外币债券,以支持走出去业务的发展。据公开资料,央企中国建筑于 2015 年 10 月 30 日由三大著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一致授予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即标普穆迪、惠誉,评级展望均为稳定,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工程建筑与地产业的领导地位。随后公司发行了美元债券,受到市场的欢迎,融资成本较低。美元债券的发行为公司“一带一路 ”战略的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他建筑央企,铁工、铁建以及中交等,随着走出去步

9、伐的加快,在获得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后,也纷纷发行了美元债券,以支持境外业务的发展。 此外,为了配合公司“一带一路” 业务的发展,使得境外业务开拓不受到资金的掣时,很多央企在境外成立了资本服务平台,比如中国建筑、中广核、五矿集团等,专门解决境外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金融问题,负责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和统筹境外成员企业融资管理。在这些过程中,境外金融平台发挥金融服务的协调作用,具体业务经营仍由各经营实体来决策,这也很好地展示了产融结合的内涵。总的来说,很多企业境内成功商业模式无法复制到境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素的无法自由流动,这里面就包含了资本要素,即融资模式的复制,金融支持能否像国内业务那样便利方便。政府的金融财政政策,应结合“一带一路”的具体项目,更加灵活一些,以促进项目落地为目标。同时,更应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一同走出去,应利用财政支持、免税等办法,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鼓励企业自身利用好境外融资平台,从资金、财技、监控以及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关系协调等四个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并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优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