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县地名志—河下公社概况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48834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余县地名志—河下公社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余县地名志—河下公社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余县地名志—河下公社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余县地名志—河下公社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余县地名志—河下公社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余县地名志—河下公社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余县地名志—河下公社概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余县地名志(1986 版)河下公社概况河下公社位于县城西面 8 公里处。西南与分宜县交界,西北与界水公社相接,南靠九龙山垦殖场和良山公社,东傍珠珊公社。总面积 125 平方公里。海拔 57 米。全年 17.8 度,1 月份气温 5.5 度。无霜期 284 天。下辖 13 个大队,1 个林场,143 个生产队,126 个自然村,3992 户,20144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445 人,均汉族。以驻地得名。在江口、洋田、潭汾等地曾建立过西路区乡苏维埃政权。解放前夕属洋津区。解放初属城区保平乡。浒溪、划江、白湄属洋津区划江乡。礼珠、礼泉属水口区礼珠乡。龙伏、垱头、江口、洋田属水口区江口乡。195

2、6 年礼珠和江口合为江口乡,属沙土公社。1962 年分为河下公社、界水公社。1968年河下、界水复并为河下公社。1972 年河下、界水再次分开。境内属半山区半丘陵地,西北高,东南低,山恋连绵,丘陵起伏,西北有王主龙,海拔 443 米,南有赤谷山主峰,和狗古垅山峰,海拔 256 米。丘陵相间处有小块平原。袁河环绕于南部边境,与江口水库相连。山涧小溪自北向南注入袁河。山塘水陂遍布。中小水库 16 变色镜,塘坝 16 个,蓄水量 840000 立方米,灌溉面积 19000 亩,占耕地面积的 70%。江口水库建于 1958 年,灌溉、发电、又养鱼。拦河大坝长450 米,宽 100 米,高 40 米,蓄

3、水量达 6 亿 5 千万吨。耕地面积 27067 亩,其中水田 19664 亩,旱地7403 亩。此外山林面积 82976 亩,水产面积 25740 亩。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1980 年粮食亩产 963斤,全社平均分值 1.05 元,社员人平收入 116 元。浙赣铁路和清萍公路并行横贯。从县城至江口公路有班车通往。社办企业有农机厂、基建队、机砖厂、服务厂、搬运队等,职工 245 人,总产值 290 多万元。解放前小学 1 所,保学 3 所,教员 14 人,学生 160 人。如今中学 1 所、小学 17 所,教职员工 185 人,学生 4525 人。医院 11 所,医护人员 22 人,病床

4、16 张,合作医疗站 14 个,卫生员 37 人,改变了过去缺医少药的状况。河下大队 紧靠公社驻地。座落平地河下车站东南侧,浙赣铁路、清萍公中横贯于北。北部山峦绵亘。辖 18 个生产队,20 个自然村,418 户,2114 人。耕地 2975 亩。解放前夕属第一区江口乡。解放后属城区保平乡。合作化时成立井头高级社。公社化时由井头高级社转为井头大队,属界水公社。1961 年划归河下公社,后分井头、河下两个大队,属界水公社,后分进头、河下两个大队,属界水公社。1968年为河下大队属河下公社。大队因袁河而得名。1953 年浙赣铁路在此设立车站,取名河下车站。新 屋 公社、大队驻地。 21 户,119

5、 人。1960 年建江口水库,从水口(已废)迁此建村。现有李、严、孙、宋、陈、胡等六姓聚居。大山里 位于新屋西北 1.2 公里山坑中,北靠大山水库,南邻浙赣铁路。 19 户,89 人。村居王主龙高峰下。1971 年建水库迁离原村址 0.5 公里处。涂氏族谱清乾隆四年,玉生从广东镇平徙居于此。后有黄、胡二姓。铺 里 别名下店。位于新屋北偏东 0.6 公里,介于浙赣铁路与清萍公路之间。含上店 14 户、杨家 7户共 21 户,104 人。村建于东西走向大路边,昔称古驿道,此地曾开设过酒饭铺,故名。 焦坑温氏族谱明成化年间,由闽迁此。现有袁、温、杨、范、廖、王、钟、刘、何、陈等姓。堎 上 位于新屋东

6、面 0.5 公里,村建山坡上。含相里村共 32 户,113 人。西岸郭氏族谱 明万历四十三年,由西坑迁居堎上。后有雷、张、肖、刘等姓。太阳口 位于新屋西偏南 1 公里山坡上,三面依山,一面山口朝阳,故名。22 户,106 人。 白塘张氏族谱清雍正十年由赣州信丰迁此。赖、胡二姓后入。叶 家 位于新屋东南 1 公里山坡上,南临小江。 45 户 229 人。南桥钟氏族谱明泰昌年间,自玉峡(峡江县)迁此。以始居叶姓得名。后有兰、范、袁、潘四姓迁入。茶山里 座落新屋西偏南 1.3 公里,西傍油茶山,11 户,60 人。汾阳张氏族谱 清乾隆年间,由观巢上汾迁此。李姓于 1960 年由水口迁入。尚有刘姓、赵

7、姓。官田湾 位于新屋东南 1.5 公里山脚下,田坑弯曲,又因此坑原系公田,故名官田湾。11 户,55 人。兰姓始居,清初由福建迁此。廖姓继居。井 头 座落新屋南偏东 2 公里山坡下。32 户,147 人。竹、王溪钟氏族谱明弘治十七年,九磷三兄弟因避乱由赣州会昌迁此。后有刘、李、袁、许、郭、邹迁入。村居水井东头得名。东 安 位于新屋东南 2.5 公里山麓,南临小溪。7 户,48 人。邹氏族谱南宋绍兴八年,由新淦县枫木湖迁喻邑白沙社下。绍兴末,由白沙社下迁此。刘氏于解放前夕,由湖南汀乡迁此。村居庵东,故名东庵,后谐音称东安。喜 坑 位于新屋东南 3 公里山麓,东邻沙土公社。 27 户,149 人。

8、王氏族谱清道光十年,由沙土沙江迁此。以山坑水足田肥,乐于安居,得名。万 石 位于新屋南偏西 1.5 公里山脚下。29 户,139 人。白塘张氏族谱清康熙五十年,由信丰迁此。廖、李姓后入。原名湾石,以村建于石头山的弯曲处得名。白 塘 位于新屋南 1.5 公里山坑中,村傍大塘,清澈如镜,故名。15 户,69 人。张氏族谱 清乾隆十年,由湾石迁此。许姓继居。乌 石 座落新屋东南 2.2 公里石山下,石呈黑色,故名。24 户,129 人。合湖欧阳氏族谱 清乾隆年间,由吉水路口分居。张氏族谱 道光年间,由白塘徙居于此。还有胡、何两姓。埠 山 处于新屋西南 2 公里山坡上。以村建山坡小块平地上得名。9 户

9、 51 人。罗姓于清末由闽迁此。兰姓于后。港 里 座落新屋东南 3 公里山麓,东北小溪环绕,南靠袁河转弯处。33 户,191 人。陈氏族谱清乾隆间,由闽福清县迁此。后有谢、邹、胡、唐、袁、严、王等姓迁入。村建大田港,故名。坝 里 位于新屋东南 3.6 公里,南临袁河转弯处,与珠珊公社隔河相望。东与沙土公社交界。28 户,131 人。有李、郭、袁、胡、阙、何六姓。李姓始居,由吉水谷村李家迁此。因该处河床峡窄,河道转弯,似有堤坝挡住流水得名。岭泉大队 位于新屋东北 4.5 公里山坡下,介于浙赣路于清公萍公路之间,四周丘陵起伏。东南与沙土公社分界。西北边境山峦绵亘,大坡龙海拔 351 米,与界水公社

10、接壤。辖 13 个生产队,15 个自然村。217 户,1219 人。耕地 1288 亩。解放前夕属第一区江口乡。解放初属城区送桥、保平、沿路乡。合作化时由三合、岭泉、联合三个初级社联成三合高级社。公社化时属界水公社。1960 年属河下公社。1972 年为岭泉大队。以原驻地岭泉得名。麻石堎 大队驻地。紧靠清萍公路北侧。1 户,6 人。1961 年由樟坑分居。以此处石质料粗(俗称麻石) ,村居山坡得名。周 坑 位于麻石堎北偏西 2 公里山坡上,北靠南门坑水库。18 户,115 人。有胡、李、林雷等姓。蔡氏族谱 清顺治年间,由闽诏安县尖山边迁此。周围是山坑,故名。莲 塘 位于麻石堎北 1.8 公里,

11、西北傍山,东靠沙土公社。21 户,106 人。张氏族谱 清康熙三年,从小路口分居。村边有莲藕塘。胡姓为主。山仔上 座落麻石堎北 1.5 公里小山上,浙赣铁路北侧,东与沙土公社交界。3 户,17 人。原名黄泥坑。1947 年迁此,更名山仔上。张氏族谱 清乾隆年间由福建福清县迁居港里。清末由港里分居。雷姓于清末由殿下迁此。陈姓后入。岭 泉 处于麻石堎北偏西 1 公里,南靠浙赣铁路。含罗家村 10 户,37 人,共 30 户,167 人。高氏族谱清雍正年间,自泰冈迁此。还有陈、徐、罗、郭、刘、胡等姓。村建山岭下,山涧泉水长流,故名。新屋里 位于麻石堎北偏东 0.8 公里山坡上,浙赣铁路南侧,东与沙土

12、公社交界。包括王坑 9 户,51人。林氏族谱 清初由湾里分居。由老屋派生的新村而得名。湾 里 位于麻石堎东 1 公里山坡上。含门头里 8 户,55 人。金勾山 14 户,68 人。共 35 户,199 人。林氏族谱 明宏治年间,由闽漳州府诏安县迁此。以村建小溪转弯处得名。下 棚 座落麻石堎东 1.5 公里山坡下,东接沙土公社。31 户,145 人。蔡氏族谱 明嘉靖年间,广捷由闽诏安县小山迁此。兴村时建茅棚于山下。蔡兰芳,女,1932 年生,曾任宜春地区妇联主任、省民政厅信访处副处长等职。樟 坑 位于麻石堎南 0.5 公里处,北邻清萍公路。8 户 39 人。下保何氏族谱明洪武年间,德元由铜坑(已

13、废)迁珠珊中洲何家。清嘉庆年间,从中洲何家分居。林氏后入。村居樟树林山坑内得名。虎头山 位于麻石堎东南 1.3 公里山坡下。山坡形似虎头得名。24 哀悼,151 人。胡氏族谱 清道光年间,从沙土盘龙迁此。小路口 位于麻石堎东南 2 公里小路出口处。南临清萍公中,东与沙土公社交界。24 户,141 人。张氏族谱 清康熙年间,从闽诏安县东桥里迁此。郑家大队 位于新屋东北 3 公里山坑里。南与沙土公社毗连,北和界水公社接壤。浙赣铁路、清萍公路从中部穿过。辖 16 个生产队,14 个自然村。419 户,2231 人。耕地 2895 亩。解放前夕属第一区江口乡。解放后属城区宝平乡。合作化时,成立三和高级

14、社。公社化时为三和大队属界水公社。1960 年改为郑家大队属河下公社。1968 年和岭泉合并为三和大队。1972 年分为岭泉和郑家大队。以原驻地郑家而得名。鲤鱼山 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下,山坡形似鲤鱼。54 户,261 人。赖氏族谱 清乾隆年间,敏先偕子章文兄弟五人,由广东梅州镇平县徙此。殿 下 位于鲤鱼山北 1.7 公里山坑中。44 户,206 人。雷姓于清初由丰城滁差迁此,已有 17 代。村建山坡上,形似殿阶。徐 家 位于鲤鱼山北偏西 1.6 公里山脚下。东北靠公路。26 户,147 人。皇土墈徐氏族谱 清康熙年间,从广东梅州镇迁此。大坡上 位于鲤鱼山北偏西 1.5 公里山坡上。村北高山耸峙

15、,山涧溪流汇合向东南注入袁河。10 户,61 人。 竹、王溪钟氏族谱 清康熙年间,由闽汀州徙喻西王家。清嘉庆年间由王家迁此。庙 场 位于鲤鱼山北 0.7 公里山坡上,南傍浙赣铁路。35 户,184 人。张氏族谱 明末由闽漳浦县云省岭迁此。柴埠肖氏族谱 明永乐年间,由县城西门大夫第迁此。肖姓始居,后有张、兰、江、袁、林、胡、王、赖、包等姓迁入。村居古庙场地内得名。宝 山 位于鲤鱼山西偏北 1 公里山脚下,南邻浙赣铁路。63 户,242 人。涂氏族谱清乾性七年自浏阳转移广东镇平复迁于此。张姓于后。以山中资源富饶之寓意得名。郑 家 座落鲤鱼山西 0.4 公里山坡下,北邻清萍公路与浙赣铁路。包括下宝山 3 户,21 人,共 42户,237 人。以始居郑姓而得名。林、胡姓继居。 西边林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漆家山分居。苍木坑 处于鲤鱼山西南 0.6 公里山丘上。25 户,127 人。西溪黄氏族谱 清乾隆末从西坑迁此。以此处林木苍翠得名。桥 头 座落鲤鱼山南偏西 0.8 公里山麓。29 户,156 人。桥头廖氏族谱 清乾隆年间由花田迁此。以村居小溪石桥头得名。东 边 位于鲤鱼山南 0.8 公里。村建山坡之东,故名。6 户,32 人。凤池伍氏族谱清光绪年间由本邑王家分居。王 家 位于鲤鱼山东南 1.3 公里田畈中央。54 户,261 人。钟氏族谱 清康熙年间,由闽省汀州迁居王家。凤池伍氏族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