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48666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管道布置第一节 工艺管道布置第二节 气轮机管道布置第三节 辅助管道布置第三章 配管应力解析及管道支架第一节 配管应力解析第二节 管道支架附录 1 配管柔性算图附录 2 配管柔性计算例题1第一章 总 则第 1.0.1 条 本规定适用于离心式压缩机吸入、级间、排出管道、密封油系统、油冷却器以及汽轮机系统的配管设计。不适用于由制造厂成组或成套供应的配管系统设计。第 1.0.2 条 本规定第三章及附录一和二的内容,供配管设计人员在配管研究阶段,对离心式压缩机的吸入和排出口管道,作初步的宏观应力分析和判断,设计出可行的管道几何形状,供应力分析专业进行最终的柔性分析和计算,直到

2、最后确定为止。第二章 管道布置第一节 工艺管道布置第 2.1.1 条 离心式压缩机典型配管研究图见图 2.1.1-1 和图 2.1.1-2。离心式压缩机上方及四周的配管,不应妨碍其吊装及维修,不应在转子抽出范围内布置管道。离心式压缩机的周围要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图 2.1.1-1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平面布置研究图注:(图 2.1.1-1) 见第 2.1.10 条 见第 2.1.12 条 见第 3.0.1 条 见第 2.1.11 条 见第 2.2.5 条,此阀通常随机带来。 见第 2.2.9 条吊钩SLDI 333C06-20012图 2.1.1-2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立面布置研究图

3、注:见第 2.1.12 条。第 2.1.2 条 必须重视离心式压缩机吸入口处的配管结构,使其结构有利于入口处流体的分布均匀。吸入管弯头与压缩机法兰之间,必须配置一段直管段(不连支管) ,此直管道长度至少为 35 倍管径,如图 2.1.1-2 所示。对这一直管段的要求,通常由压缩机制造厂提出。第 2.1.3 条 吸入口处的弯管,其弯曲半径应等于或大于 3D。排出口处的弯管应采用1.5DN 的弯头。第 2.1.4 条 当吸入管道直径与压缩机上的吸入管接口不相符时,应采取过渡变径管连接,严禁采用异径法兰连接。一般变径管角度为 812,而有的压缩机制造厂要求过渡变径管的角度不大子 ,如图 2.1.4

4、所示。图 2.1.4 吸入口过渡变径管排出口附近的变径应采用定型产品的异径管连接。不得采用异径法兰连接。第 2.1.5 条 对机壳开缝与轴呈水平方向,即转子从机壳上部吊起的结构(图 2.1.5-1)在压缩机吸入及排出口向上或侧向接管时,必须配置一段较长的可拆装的管段,以便将压缩机的顶盖吊起,如图2.1.5-2 中注。SLDI 333C06-20013图 2.1.5-1 单级或多级压缩机机壳开缝与轴呈水平方向图 2.1.5-2 在压缩机顶部的吸入及排出管道布置空视图注:(图 2.1.5-2)见第 2.1.2 条及第 2.1.3 条见第 3.0.2 条当用汽轮机驱动时,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上的阀门

5、不常操作,用电动机时,吸入管道上的阀门一般为自动或手动节流式。见第 2.1.5 条需与机械工程师一起检查沿压缩机轴的轴向入口要求。第 2.1.6 条 在压缩机吸入口管道上一般都需装设临时过滤器(按 PID 要求) 。为便于临时过滤器的拆装,在吸入口管道上应配置一段可拆装的短管(两端带法兰)如图 2.1.6 所示。其短管长度应根据临时过滤器形式及大小决定。SLDI 333C06-20014图 2.1.6 在压缩机底部的吸入及排出管道布置空视图注:(图 2.1.6)见第 2.1.2 条及第 2.1.3 条见第 3.0.2 条 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上的阀门,当用汽轮机驱动时不常操作,用电动机时,吸入

6、管道上的阀门一般为自动或手动节流式。第 2.1.7 条 压缩机排出管道应尽量靠近吸入管道布置(如图 2.1.5-2、图 2.1.6) ,应使吸入及排出管道。上的阀门、仪表集中便于吸入及排出管道合用一个管架。第 2.1.8 条 排出管道上的止回阀应尽可能靠近压缩机安装。第 2.1.9 条 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离心式压缩机并联操作时,应避免气流顶撞、减少并机效率损失。在每台压缩机出口支管与总管合流处应按图 2.1.9 所示连接。或顺气流流向与总管斜接。图 2.1.9 压缩机并联出口合流管连接第 2.1.10 条 集中布置的阀门,其手轮均应朝同一方向,如图 2.1.1-1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平面布

7、置研究图所示。第 2.1.11 条 离心式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的布置应满足压缩机热位移的变化(图 2.1.1-1,注) 。压缩机热态与冷态位移和方向见图 2.1.1-2。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口以及其中间冷却器进出管口,在热态时管系所产生推力和力矩必须小于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口所允许的外力和力矩。否则,应改变管道布置,或应采取管道预拉伸和设置限位支架加以弥补。第 2.1.12 条 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道布置在地面上时,其管底至地面的景小高度为 600mm。并需与管架设计者一起确认其高度(图 2.1.1-2 注) 。SLDI 333C06-20015第 2.1.13 条 用于压缩空气的离心式压缩机应布置在

8、离开污染源,并位于全年风向最小频率的下风侧。吸入口应设在能吸入清洁的新鲜空气的地方,吸气管口应距地面有一定高度,如图 2.1.13 所示。其端口应设过滤网罩,端口垂直朝上时,端口上部且应设挡雨罩,以防止杂物及雨水吸进管道内。第 2.1.14 条 空气压缩机吸入空气管道的布置应尽量直而短,吸气管总长度不宜超过 25。第 2.1.15 条 压缩空气的放空管和空气压缩机的吸排气系统应按有关规定降低噪音。布置在厂房内的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必要时宜在管壁外加隔音层。图 2.1.13 空气过滤器安装在地面上(吸入空气管布置在地面以上)第二节 汽轮机管道布置第 2.2.1 条 离心式压缩机用汽轮机驱动时,

9、汽轮机和压缩机的管道布置应统筹考虑。蒸汽进、出管道布置应经应力分析确定。第 2.2.2 条 非凝汽(背压)式汽轮机的蒸汽进、出口管道布置示意见图 2.2.2-13。蒸汽进、出口切断阀应尽可能靠近蒸汽总管布置。图 2.2.2-1 中进口蒸汽的管道布置示出了第二方案。采取此方案时,应在如图中所示的低点处设置低点放净及疏水器。蒸汽切断阀至汽轮机进口管之间的管道上,应配置供拆卸的法兰短节,以便在试车前安装供清扫用的临时管线,如图 2.2.2-2 注 所示。图 2.2.2-1 汽轮机蒸汽管道布置示意图(排汽管接口位于汽轮机上部)注: 见第 2.2.3 条第 2.2.3 条 背压式汽轮机蒸汽出口管高点处应

10、设安全阀。安全阀放空管管口不应朝向邻近设备和有人通过区域,并应高出以放空管口为中心,半径为 8范围内的最高操作平台 3或屋檐 2m 以上。安全阀出口管道的布置应考虑由于泄压排放引起的反作用力,合理布置管架。SLDI 333C06-20016第 2.2.4 条 背压式汽轮机管接口在侧面时,当汽轮机蒸汽出口比总管的位置低时,在汽轮机出口管低点处应设疏水器,如图 2.2.2-2 所示。第 2.2.5 条 汽轮机的蒸汽人口阀(速度控制阀)的位置必须能够从操作层或平台上接近,并在操作此阀时能够观察到压缩机控制盘上的转速表。 (见图 2.1.1-1 中注)第 2.2.6 条 凝汽式汽轮机的蒸汽管道布置研究

11、图见图 2.1.1-1。凝汽式汽轮机至表面式冷凝器的管段应设一个膨胀节(见图 2.1.1-2) ,以使汽轮机出口管道系统给予其管接口的热应力在允许范围内。第 2.2.7 条 当凝汽式汽轮机的蒸汽出口法兰与表面式冷凝器的进口法兰尺寸不相符时,应采取变径管过渡,不得采取异径法兰连接,如图 2.2.7 所示。图 2.2.7 凝汽式汽轮机至表面式汽凝器管道布置剖视图第 2.2.8 条 表面冷凝器(图 2.2.8-1)上设置的泄压阀(排放至大气)一般有三种形式(图 2.2.8-2a、b、c) ,应根据管道布置的需要进行选择。泄压阀上的水封、供水阀及连接溢流的排水漏斗应布置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位置。图 2.

12、2.8-1 表面冷凝器外形(a) (b) (c)图 2.2.8-2 表面冷凝器的泄压阀(a)直通式泄压阀 (b)角式泄压阀,供水管口设在下侧 (c)角式泄压阀,供水管口设在上部SLDI 333C06-20017第 2.2.9 条 蒸汽管走向应满足汽轮机的热位移变化。汽轮机进出管口及抽气管口在冷态和热态时,管系所加的外力和力矩,必须小于汽轮机各管口所允许承受的外力和力矩。否则,应改变管道布置或采取管道预拉伸或设限位支架加以弥补。第 2.2.10 条 表面冷凝器两端应留有检修管束所需要的空地,在此范围内不应布置管道。第 2.2.11 条 凡与表面冷凝器连接的管道不宜采用螺纹管件及螺纹阀门,如采用时

13、应将螺纹焊死,以减少泄漏。第三节 辅助管道布置第 2.3.1 条 压缩机及汽轮机的辅助配管包括冷却水、润滑油、密封油、气体平衡管、放空管等。辅助管道可集中布置在机器的两侧平台下面,也可靠近建筑物的柱子或地面布置。但不得影响设备检修、操作空间及通道,如图 2.3.1 所示。图 2.3.1 压缩机与汽轮机及表面冷凝器的管道立面布置研究图 见第 2.3.7 条* 表示在热态下的热位移和方向第 2.3.2 条 压缩机及汽轮机的润滑油供油及回油系统均宜各公用一跟管线,见图 2.3.2-1,图 2.3.2-2。SLDI 333C06-20018图 2.3.2-1 离心式压缩机轴承两端润滑油系统管道布置空视

14、研究图图 2.3.2-2 汽轮机轴承两端润滑油系统管道布置空视研究图第 2.3.3 条 离心式压缩机和汽轮机的回油管道应坡向油箱。通常,最小坡度为 4%。如图 2.3.3 所示。图 2.3.3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管道等立面布置空视研究图第 2.3.4 条 压缩机及汽轮机各回油支管与总管的连接宜采取顺流向 45斜接,供油和回油总管的末端应设法兰盖,以便清扫,如图 2.3.4 所示。图 2.3.4 回油总管等布置图第 2.3.5 条 回油管道上的视镜应设在便于观察的位置。第 2.3.6 条 压缩机及汽轮机的润滑油及密封油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并应分段设置,每段管道长度不SLDI 333C

15、06-20019应大于 4m,每段管道上的弯头不宜超过两个 。第 2.3.7 条 润滑及密封油管道上的阀门宜选用法兰式阀门。第 2.3.8 条 凝汽式汽轮机组的轴封蒸汽进出管道布置,宜布置在润滑油进出总管的另一侧(图 2.3.8注) 。图 2.3.8 凝汽式汽轮机组的轴密封蒸汽系统典型配管空视图注 1:可能的话,应将其管道布置在润滑油总管的另一侧。第 2.3.9 条 表面冷凝器排空气系统二级喷射冷凝器底部冷凝水排出口立管的高度应不小于制造厂提供的最小距离要求,如图 2.3.9。图 2.3.9 表面冷凝器排空气系统的典型配管第三章 配管应力解析及管道支架第一节 配管应力解析第 3.1.1 条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的配管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离心式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口及其中间冷却器的进出管口,在热态对管系所产生的推力和力矩必须小于其管口所允许的外力和力矩。否则,应改变管道的布置,或采取管道予拉伸和设置限位支架(见图 3.1.1 a、b、c、 )以满足上述要求。配管研究应力计算图应提交压缩机制造厂确认后,方可最终确定管道布置。热态力 热态力 热态力(a)止推型 (b)止拉型 (c)挠性SLDI 333C06-200110图 3.1.1 限位支架第 3.1.2 条 驱动压缩机的汽轮机在热态和冷态时,管系所产生的推力和力矩也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