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47525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知三府2007117 号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 2007 年 7 月 11 日市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三亚市人民政府二七年八月十六日三亚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了及时、科学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建立健全突法性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高效、有序地做好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制订本预案。(二)工作原则当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迅速摸清情况,并按照以下工作原则处理:1、当发生中型以下地质灾害险情或者出现较重级以下地质灾害灾情时,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各镇政府、国营农场等单位要积极响应,并给予必要的协助、配合;2、当发生中型以上地质灾害或者出现较重级以上地质灾害险情时,由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市政府及各镇政府等有关单位要积极响应,并给予必要的协助、配合。(三)编制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海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琼府函2006104 号)(四)三亚市地质灾害概况1、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区(1)南岛农场华新公路段位于南岛农场场部华新队公路,长约 6.5 公里,宽约 1.2 公里,

3、该区域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属于中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基岩为花岗岩,表层风化强烈,风化层较厚,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砾土、粉土等,土质松散。公路人工边坡陡,坡度都在 4060之间,局部地方达到 85以上,公路两边易发生崩塌。(2)南岛农场南富公路段位于南岛农场场部富平队公路段,长约 1 公里,宽约 0.8 公里,该区域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属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基岩为花岗岩,表层风化强烈,风化层较厚,岩性主要为风化碎石、沙土、砾沙土、粉土、粉质粘土等,土质松散。公路人工边坡陡,坡度大多在 5565之间,局部地方达到 75以上,公路两边易发生崩塌。(3)西线高

4、速公路天涯马岭段位于西线高速公路入口处西北部约 2.5 公里处,长约 3.0 公里,宽度约 0.5 公里,该区域呈近东西,条状分布。岩基为花岗岩,表层风化强烈,风化层较厚,岩性主要含砂土、砾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等,土层松散。公路边坡人工削坡陡,在 4060之间,局部达 65以上,该段公路西侧坡体主要为砂土、粉土,易发生土体崩塌;东侧路段坡体为花岗岩边坡,岩体破碎,坡度陡,易发生岩崩、滚石。(4)海岸侵蚀崩塌三亚海岸都有不同程度的侵蚀崩塌,特别是三亚湾海坡段海岸呈近东西向分布,长约4.2 公里,宽约 0.09 公里。该区域为海滨平原,岩性主要为中粗砂、中细砂、粉砂等。易发生海岸侵蚀崩塌。(5)三

5、罗一村河岸崩塌段田独镇三罗一村,位于两河交汇的西北侧,地势低平开阔。河岸土体主要为砂、粉土、砂质粘土等,雨季河水冲刷严重,容易造成河岸崩塌,毁坏房屋。(6)尖峰岭崩塌泥石流区域尖峰岭低山丘陵区域,地处九所陵水断裂带,形状近似椭圆,长轴长约 5.2 公里,短轴宽约 2.3 公里,面积 12.02 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形陡峭,冲沟、水系发育,基底岩性主要为花岗岩、火山集块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表层风化强烈,坡体易发生崩塌。崩塌土方受水流冲刷,容易形成泥石流。2、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1)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的镇政府、农场、林场为:天涯镇、凤凰镇、崖城镇、田独镇、育才镇以及南新农场、南岛农场、立才农场、三

6、亚市林场。(2)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行政村。主要为田独镇三罗村(3)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主要为开采规模较大、采矿历史长的田独铁矿、高峰铁矿、荔枝沟石灰岩矿。(4)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有南岛农场辖区内公路、南新农场公路以及西线高速公路。(5)南新农场 20 队以北约 2 公里范围外的防范区域再次发生泥石流。(6)居民集散的重要地区,包括主要的城镇居民区和学校,这些地区附近的山体如有不稳定斜坡或滑坡体隐患,汛期易引发滑坡体的进一步变形、滑动,从而形成灾害;另外,削坡建房、依山傍水的居民区,容易因大雨暴雨引发山体的崩塌和滑坡。(五)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

7、需要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或者参与处置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二 组织机构与职责(一)组织机构 成立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分管的副市长任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分管的副秘书长、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局长为副指挥长。市建设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商务局、电信、供水、供电单位以及各镇、国营农场的负责人为指挥部的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国土环境资源局局

8、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分管矿产资源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工作组包括调查监测组、灾情评估组、抢险救灾组、灾害气象预报组、通讯保障组、交通保障组、物资保障组等,由相应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二)职责 1、 指挥部职责及时、有效地组织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主持灾情(险情)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2)组织制定地质灾害(险情)现场应急处理方案; (3)根据现场应急处理方案,指挥有关部门开展受伤人员救护、受灾群众救助、险情处置等工作; (4)根据现场应急处理方案,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抢险救灾。2、 市地质

9、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2)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3)贯彻市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镇政府、市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4)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市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5)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布;(6)承担市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3、 工作组职责 (1)调查监测组 由市国土资环境源局或者有关部门组成,对灾点地质灾害调查和动态监测,及时提供灾情、险情及变化情况。 (2)灾情评估组 由市民政局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成,进行实地调查,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

10、伤亡、财产损失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 (3)抢险救灾组 由市政府办、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等有关单位和灾情发生当地的镇政府或国营农场组成,按现场应急处理方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4)灾害气象预报组 由气象部门组成,负责及时、准确提供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5)通讯保障组 由电信部门组成,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讯设施,保证抢险救灾通讯畅通。经批准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讯系统。 (6)交通保障组 由交通、铁路等部门组成,负责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公路、铁路、港口等有关设施;优先保障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伤员及灾民的疏散。 (7)物资保障组

11、 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民政局、市粮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供电、供水组成,负责调运粮食、食品和救灾物资,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灾区水、电、气的供应。 (8)灾民安置组 由市民政局与当地镇人民政府或国营农场组成,负责调配救济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9)应急资金保障组 由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组成,负责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准备和应急救急款的发放。 (10)医疗卫生组 由市卫生局、医疗管理部门组成,负责迅速组织医疗人员赶赴灾区,做好伤病人员的医疗救助;组织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

12、食品;负责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的医疗药物和器械。 (11)治安保障组 由公安局组成,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动,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保障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12)宣传报道组 由新闻部门组成,按照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险情等有关信息(13)灾情发生地的镇政府、国营农场、林场的职责a、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保护国家财产,维护灾区稳定,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b、组织力量抢救伤病员,安抚遇难者家属和处理善后事宜。c、救济灾民和安顿无家可归者,确保一方平安。d、在本级财政中安排专项救灾经费、储备抢险救灾物资。e、按地质灾害防治

13、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处理。f、组织汛期地质灾害检查,检查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落实情况。g、及时将所在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上报市政府或市国土环境资源局。三 预测和预警(一)信息监测与报告1 信息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落实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区域的群测群防工作。市国土环境资源、气象、水务、建设、交通等部门按照各部门应急灾害分工职责,建立本部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落实职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专业监测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国营农场等单位要和有关主管部门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和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2 地质灾害报告 有关单位或个人发现重要地质灾害险情

14、和灾情信息,均可通过电话等渠道向当地政府或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时,可以直接向省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和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3 地质灾害上报的内容上报内容包括灾害或险情发生地点,目前损失情况(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道路设施损毁影响范围等)、发展趋势、预测后果和已采取的防范措施等。(二) 信息共享和处理指挥部办公室收到灾情或险情报告后,应迅速指派调查监测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灾情、类型和规模、引发因素、发展趋势,作出分析结论并立即报告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三) 预警1 地质灾害险情预警级别及表示颜色地质灾害险情是指地质灾害隐患体处于临灾状态。分为四

15、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级):红色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1000 人以上或者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 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级):橙色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500 人以上、 1000 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级):黄色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100 人以上、500 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500 万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级):兰色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100 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的经

16、济损失在 500 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2 地质灾害险情预警级别的确定地质灾害险情预警信息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办公室收集、核实后,组织专家研判,提出建议,报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审定。属、地质灾害险情,立即上报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办公室,由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审定。3 预警级别的信息发布预警级别的确定后,除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保密的外,属、地质灾害险情由省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险情由市人民政府及时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发布。4 预警预防行动进入预警期后,市人民政府、各镇政府或国营农场,要采取严格的防范控制措施,根据预警级别的实际情况向公众发布警告或劝告,蔬散人员和撤离重要财产,采取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和防止其他可能造成危害的必要应急措施,各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做好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5 预警的解除在经过现场反复核实,并征询有关专家意见后,确认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