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7470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的冬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的冬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的冬景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思路:抓住“走进自然,欣赏自然”来分析本文既扣模块内涵又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文章内容。课文(14)段有很多东西分析起来太占用时间或容易被忽略,抓住第(10)段“走进自然”倒着分析就会轻松许多;课文(59)段是重点赏析语段,学生能感受到“优美”以备和西地平线上的“壮美”作对比,就算是成功吧。教学目标:1 通过研习一文,学生能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2 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教学过程:一导语“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自留人。 ”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无论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还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都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

2、审美享受。那“杏花春雨江南”般的优美, “骏马西风冀北”的壮美,古往今来,让多少人陶醉。今天我们就随着郁达夫散步江南,谛听天籁,观赏冬景。(教学设想:必修一的最后一个模块讲的是“人与自然” ,第一板块的两篇文章分别展现了大自然的优美和壮美,故导语有暗示) 二整体感知 走进自然1 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同学们读后觉得写得怎么样?很美,是吗。2可是作者是怎样说他的这篇文章的呢?齐读最后一段,第 10 段(“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 )“一种无聊的杂文”3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不想写下去了?“空言不如实践” ,还有比他的文章更优美的自然风景。所以作者忍不住放下笔,去欣赏湖上风景了。在这里所谓的“无聊

3、”并不是说作者百无聊赖,而是窗外诱人的冬景使得一切脱离实地的欣赏活动都显得那样的无聊。文章也不是属于议论文体的“杂文” ,而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杂”恰恰说明了散文的特点“形散” 。4那这篇散文 的“神”是什么呢,换句话说,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 2是对江南冬景的钟爱之情。5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一模块的第一篇,是有用意的,什么用意?这一模块讲的是“人与自然” , “谛听天籁”这一节主要是引导我们欣赏自然,而欣赏自然的最佳方式就是要走进自然。我们要像郁达夫一样走进自然,欣赏自然。展示(教学目标:1 通过研习一文,学生能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2 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4、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教学设想:本专题的三个板块编者安排得很有梯度,每一个板块的编者的用意都应该让学生去思考,因为本文是第一篇,所以我想问题只揭示到“走进自然,欣赏自然”比较好)三文本研习 欣赏自然(一)研习第一部分(14) (走进自然)1他为什么最喜欢江南的冬景呢?(重读“江南” )他为什么最喜欢江南的冬景呢?(重读“冬景” )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呢?带着问题自由诵读 14段。第一段的内容:“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第二段的内容:“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吗” 第三段的内容:“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

5、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 第四段的内容: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抓住关键字词:蛰居 营屋外的生涯 江南的冬景的特点是“特殊”“明朗”总结:因为北国的冬天无法走进大自然,闽粤一带的冬天欣赏不到冬景,而江南可以二者兼得,所以作者最喜欢的是 “江浙”一带(第 6 段)的具有“特殊” “明朗”特点的冬景。2这一部分描写了江南冬景的特点,用的什么手法?运用对比手法侧面描写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二)研习第二部分(59) (欣赏自然)1 那么江南冬景“特殊” “明朗”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浏览 59

6、 段,看看作者撷取了哪些画面(如果时间紧张就直接把3“图”展示给学生):江南冬季草木图午后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冬霖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2大自然的美真是千姿百态啊,这些画面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景物的素描或写意还有人物活动,请问作者在冬季最喜欢什么活动?午后寒郊散步图/旱冬闲步图赏析明确:人的活动散步作者对“寒郊散步”的感受是什么?明确:特异的恩惠,享受清福的机会,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文章多次提到“散步”? 明确:一方面由江南冬景的特点所决定侧面烘托了江南冬日气候怡人;能去郊外走走,能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整理思绪,使身心得到放松,享受生活自然闲适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作者对江

7、南冬景的钟爱之情。(三)重点语段品读1作者在散步中能看到什么图景? 明确:“江南冬季草木图” “微雨寒村冬霖图” “江南雪景图”2在“江南冬季草木图” “微雨寒村冬霖图” “江南雪景图”这三幅画面(578)中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读课文)江南冬季草木图赏析描写了哪些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有什么特点:没有肃杀却有生气,蕴含生机,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作者感受到了什么:生气,在冬天就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我们借用绘画术语来说就是作者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写了具有江南特点的景物。4这幅画的景物的颜色对比强烈,在赏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大家请看

8、这几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赏析:“白毛” “红掌” “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语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白毛红掌的鹅,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同学们要用心欣赏自然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赏析:秋山色彩纷杂,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

9、出勃勃生机。微雨寒村冬霖图赏析朗读第 7 段(提示语速和语调) 这段文字里,具体描写冬霖景象的应是哪几句? 明确:“你试试想想-灯光的月晕” 请同学读,齐读,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你读了这些句子后,感觉如何?能用些形容词来表达它的意境吗?并说说你是从哪里读出这份意境的? 明确:悠闲、静远 “白雨” “淡墨” 恬淡、温暖 “红黄” “月晕”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十分优美。作者在的感受是什么: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 O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作用是什么?“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

10、如今半是君。 ”关于这首诗, 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皖水入长江的渡口) ,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5博士)也。 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江上村” ,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绿林豪客”应是强盗 “知闻” ,即“久闻诗名” 。 “逃名姓”即“逃名” 、避声名,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潇潇暮雨笼罩下的静谧的江村,我遇上了强盗,他们居然说久闻我的诗名。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上强盗

11、”的典型环境,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明确:这样优美的江南环境气氛不但使作者胸襟洒脱起来,很久以前就使李涉“得失俱亡 生死不问”了。江南雪景图赏析朗读第 8 段,对于这幅画,大家仔细观察,郁达夫有没有从正面去刻画?明确: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为什么不直接描绘,而是引用诗文来写雪景,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明确:“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作者似乎想表达江南的雪景美到了极至,已无法用散文的语言表达。而古典诗词

12、简洁洗练,意象丰富,包含的意境深远。在散文的写作中,引用诗文,可以让读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自己构建当时的景与情,从而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O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内容进行还原。作者选取了四句诗,每一句古诗都是一幅画,而作者选取的四幅画又构成了新的场景,营造了新的意境。同学们试着表述一下是什么样的新的场景 新的意境: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夜深人静后的温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雪后冬晨的惊喜)参考:日暮时分,瑞雪纷纷,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

13、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树,投影于路,阵阵酒香,婆娑树影,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有人叩门。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6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开了!”小结:回到刚才的问题上,文章第三段说江南的冬景具有明朗的特点,我们也分析了是通过这几幅图画表现的。我们来总结一下:江南冬季草木图色彩亮丽 蕴含生机(是景明朗)微雨寒村冬霖图胸襟洒脱 得失俱亡(是情明朗)江南雪景图醉赏雪景 梅开雪中(是境明朗)冬日散步图走出室外 尽赏美景(是人明朗)这几幅图,岂不个个都是“明朗”的?2 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和“江南雪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提示:写的并不都是

14、真实的看到的景)明确:所用手法:虚实相生、侧面衬托(淡笔素描,略加点染)虚实相生是营造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本画面中, “秋收过后是时间, “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的小村子”是地点, “门对长桥窗临远阜 ”、 “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等构成了冬日农村图,这是实景。在这个实景上,作者“ 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月晕” 这些则是虚景。但这些虚设的景致,使实在的“ 冬日农村图”具有了“微雨寒村”的意境。 写冬雪中的江南 诗意境界。这里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按不同时间(日暮冬宵雪夜早晨)引用诗句来描写,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画面为虚,意境为实。四 热爱自然1 最后一个问题,作者十分热爱江南

15、的冬景,对其他地方的冬景(比如北国的)是什么情感呢?对其他季节又是什么情感呢?明确:作者把北国冬季“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 ,写成“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老人、小孩“ 个个在怀恋” “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一个“也”字充分表明作者对北国冬景的肯定和喜爱。 ,这里,作者并没用因为对江南的冬天“铭刻特深”而否定北方的冬天没有情调的意思。作者还爱晚秋,爱北方的夏夜。总之在作者眼中,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不同景物都是美的。结束语:是的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她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只需要我们走进她,欣赏她,热爱她!五延伸拓展 作业:也许 xx 不比江南,但她也有她的独特特点,希望大家以xx 的景 写下你感受到的 xx 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