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风土人情资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47376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风土人情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柳州风土人情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柳州风土人情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柳州风土人情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柳州风土人情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州风土人情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风土人情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义:风土人情,近义词 风俗人情,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一、柳州的风俗民情1、柳江人1958 年发现于柳江县通天岩,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及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化石,距今 3 万至 5 万年。2、龙城、壶城 柳州的两个别称。因“相传有八龙见于江中” ,唐天宝元年(724 年)改名为龙城都。明崇祯年间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柳考察,在游记中称“柳郡三面距江,故曰壶城” 。3、五角星 柳州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带,解放南路与中山中路交会处,旧称大十字街。1954年市政府在此建立了一座可以旋转的五角星霓虹灯(现已拆),此称呼一直沿用至今。4、喝早茶 此风俗由广东传入,滑肉肠粉、蚝油叉烧包、

2、牛肉烧卖、薄皮鲜虾饺、蜂巢香芋角都是柳州各茶楼必备的名点、特点。一壶茶,三两碟小点,荤素咸甜辣香脆,言商谈情,独乐众乐,各得其好。5、棺材柳州棺材质优工巧,刻有龙风、福鼠,栩栩如生,异常精致。用材来自柳江上游融水、三江两地,以春芽木为最好,质坚色黑发亮,敲之略有声,能避免鼠咬蚁蛀,埋地百年不朽。 “死在柳州”的民详谚因此广而流传。6、踩脚苗族人奇特的不求爱方式。当青年男子对姑娘产生爱慕之情时,为探明对方心意,就用脚尖去踩她的脚。姑娘如果接受,就会踩他的脚;否则就不理会,也不加指责。踩脚也就成为了柳州人口头打趣的常用语。7、枪花炮每年农历三月三的花炮节是侗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抢花炮是最主要的活动

3、。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的传统花炮节有着悠久的历史。8、柳州黄泥鼓舞黄泥鼓是长鼓的一种,它是瑶族人最喜爱的民间乐器,它两端粗、中间细,鼓身绘有鸟兽、花卉等各种美丽的图案,在两端和中间系着 8 个小铜铃,舞动时叮当作响。黄泥鼓有公鼓、母鼓之分,但除了在大小上有区别(公鼓相对于母鼓来讲更长、更细) ,都是用泡桐木镂制成的,并在山羊皮的鼓面上糊上大瑶山特有的黄泥浆来定鼓音。关于黄泥鼓还有一个传说。一次,瑶族祖先“盘瓠”到山上打猎,在和一只凶猛的羚羊搏斗时,不幸被羚羊撞下山崖;后来他的子女将他的尸体抬回厚葬,并在葬礼上敲打用泡桐木制成鼓身、羚羊皮制成鼓面

4、的鼓以示哀悼。黄泥鼓舞有双人舞、四人舞和集体舞等多种形式,舞者们都要盛装打扮、配合默契,其中,可以用一个母鼓搭配四个公鼓组成舞群,母鼓在舞群的中央,负责指挥和掌握整个舞蹈的节奏,由村寨里的老鼓手将其斜挎于胸前,用双手拍击,舞姿悠然自得、柔中有刚,公鼓要合着母鼓的鼓点,由鼓手竖着拿在手中,用左手敲击,舞姿矫健洒脱、热情奔放,几位盛装打扮得漂亮姑娘手持花巾、踏着鼓点边歌边舞,整个舞群配合默契、动作协调、队列多变,充分展示了瑶族人的活力和喜庆丰收的愉悦心情。9、瑶族舞蹈瑶族的舞蹈被认为是柳州民族风情一绝,它的旋律、舞姿、歌词、服装及道具都具有其独特而浓郁民族韵味。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八月十五、七月

5、初七、六月初六等传统节日里,瑶族人都会表演各种舞蹈,其中以黄泥鼓舞、铜鼓舞、捉龟舞、八仙舞、白马舞、狩猎舞、蝴蝶舞、三元舞、师公舞等最为常见与盛行。10、度戒“度戒”就是瑶族男子的成年礼。柳州金秀瑶族村寨会在盘王节那天为寨里十八岁左右的男子举行“度戒”仪式。以前前, “度戒”仪式非常繁琐,要接受“上刀山,下火海”等种种考验,而现在只需通过“跳云台”这一关即可。 “云台”为四根一丈二尺或一丈八尺高的木柱搭成,每根木柱相隔一尺五寸,上铺木板、左有横木为梯,准备接受“度戒”的男子在长者或“师”的带领下登上“云台” ,并接受他们的祝愿,然后就抱膝从台上侧翻跳下,落在铺有棉絮或稻草的藤网上,等候的人们就

6、会把他们连网一起抬起来,绕着“云台”转三圈,“度戒”仪式至此完成,成年的瑶族男子就此开始受到公众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11、对歌 明朝有个官员岳和声,万历四十年(1612 年)三月路过柳州,在游记后骖鸯录中写道:“十七日,发柳州,郭外民居,皆剪茅覆屋。黄沙莽莽,了无端际。遥望松下,搭歌成群,数十人一聚。其俗女歌与男歌相答,男歌胜而女歌不胜,则父母以为耻,又必使女先而男后,其答而相当则男女相挽而去,遁走山隘中相合,或信宿,或浃旬,而后各归其家,责取牛酒财物,满志而后为之室。不则宁需异时,再行搭歌耳。 ”这里记下了当时壮族人对歌成婚之俗。这种男女交游的风俗源远流长,为古俗文化的遗存。12、卉服 唐代

7、曾在广州做官的刘恂所作岭表录异记述憧人的“卉服”:南方草木有可以做衣服的,做出来叫卉服。用皮绩的有勾芒布、红蕉布;用花绩的有桐花布、琼枝布、婆罗布。又有一种古贝木,它的花成对像鹅毛,抽出它的丝来纺织,跟苎麻相似,名叫吉贝。紫、白两种颜色比较多,也有各种色间杂的,僮女最爱绩,绩出的花饰繁多,有时拿到城里卖,能卖出最高的价钱。织来自己穿的称为斑衣种女。刘禹锡诗云:“蛮女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但现在的僮锦,其实是用绵做的,再加上五色蚕丝,不全是草木织成。13、僮人称呼 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记僮人一些独特的称呼:僮人习俗,互相称呼通常以各人所生男女小名来称呼他们的父母。元丰年间,吴处厚任大理佐官,审理

8、宾州的一个案件,有僮人韦超,他儿子叫韦首,就称呼他“父首” 。又有个韦遨,儿子叫韦满,韦遨就被称为“父满” 。韦全的女叫插娘,韦全就叫做“父插” 。韦庶的女名叫睡娘,韦庶就叫做“父睡” ,韦庶的妻子就叫“婶睡” 。14、鸡卜 俍人是明、清时壮人的另一族称, 马平县志记他们男女都挽发髻,前面尖,后面宽,盖上白布。织麻为衣,没有刺绣花纹。长年不洗澡。善用弩箭,猎取山上禽兽为食。小孩能骑狗,拉弓射山鸡、野兔、握鼠。年纪稍长,练习披甲骑马,应招寡当俍兵。擅长鸡卜,方法是用活公鸡,折下一只鸡翼,向着东方除掉鸡毛鸡肉,看鸡骨头,骨头有纹路,纹路明显的是吉兆,纹路模糊的是凶兆,用这来确定去向。一般居住简陋,

9、睡草堆。熟俍住瓦屋,种稻田。常进城卖山货,跟市民没什么差别。15、喝满月酒满月酒是一个最有特色的古老民俗,甜酒或鸡汤必须要有,而且里面是一定要有姜的,按照古时习俗,满月或百日,如果是男孩就放姜丝,如果是女孩就放姜片,宾客一看就会知道主人家小孩的性别。可惜现在有很多人吃过满月酒或百日酒却不知道这古老的习俗。 满月酒(包括百日酒)在旧时,都是请女人去吃的,男人是不去的,现在随着时代变化,不论男女都去吃了。 二、柳州主要民族与其特点【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源于我国古代越人中的“瓯” 、 “骆越”等支系,初期称谓颇多,自称“布侬” 、 “布傣” 、 “布依”等,曾一度被称为“僮” ,196

10、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僮”改为“壮” 。壮族人民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被称为歌的海洋。壮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恋爱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哭丧歌,互相磐考比赛智力有磐歌,宴请宾客有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祷歌;教育儿童有儿歌和童谣。【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广西毗连地区。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明、清两代曾出现“峒蛮” 、 “峒苗” 、 “峒人” 、 “洞家”等他称。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通汉语。侗族妇女善纺织,侗锦、侗布精致耐用。 侗族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 。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

11、多样,尤以多声部夫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在极珍贵的价值。柳州附近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楼是我国闻名的木建筑。楼是侗家的代名词,一座座桥,一栋栋楼,一间间亭构建了侗族村寨醒目的标志,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惊叹不已。【苗族】大杂居、小聚居,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云南、湖南、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 ,自称也很多,有“果雄” 、 “模” 、 “蒙”等等,解放后统称为苗族。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多通用汉语汉文。1956 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巧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蜡染、织锦、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

12、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融水苗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孕育着众多的祭日、纪念日、丰收日,最后深化成民族节日。苗族人民利用这些节日,悼祭先烈,缅怀前辈,鼓舞斗志,庆贺丰收,振奋民族精神。【瑶族】大分散,小集中,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五省(区)山区。主要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成。隋唐时有“莫瑶”之称。宋以后一般称为“徭” ,现通称“瑶” 。瑶族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 20 个支系。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族语族,少部分人语言接近壮侗语族,通用汉文。 柳州附近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一

13、支保持了瑶族古老文化及习俗的瑶族同胞。瑶族人民历经千年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其旋律、歌词、服装与舞姿,形象与道具均独立构成,民族色彩 为浓郁。结语:民俗文化,是中国灿烂文明中的一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很多民族世世代代的聚居,创造了各类民俗文化,并且代代传承,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增加了民族凝聚力。三、关于柳州风景和风俗的资料柳州市别名“龙城” ,是一座具有 2100 年历史的古城,现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直辖市,辖五区两县(柳江县、柳城县) ,总面积为 5200 多平方公里,市区面积为 650 多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是广西的侨乡之一,是体操王子

14、李宁、乒乓球世界冠军谢赛克、著名文学家王拯和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全市总人口 175 万,其中市区人口 88 万。柳州是中国中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中心,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是全国城市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广西文明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类旅游城市,1991 年柳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中国 50 强的第 27 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名列中国 187 个城市的第 18 位。柳州市 1997 年国内生产总值 163.5 亿元。柳州市位于北纬 2354-2450、东径 10814-10945,地处中国广西的中部,座

15、落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的中游,东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150 公里,西南距广西首府南宁 264 公里,距北部湾、邻国越南 300 多公里。柳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日光充足,四季常绿,年平均气温 205,年平均降雨量 1400 多毫米,年平均日照 1600 多小时,无霜期长达 300 天以上。柳州有土地资源 53 万公顷,森林 53 万公顷,林木有杉、松、樟、枫、荷木、香椿等数十种,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锰、铝、钨、镁、磷、硫、滑石、石膏、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和稀有金属近 30种。柳州盛产大米、玉米、甘蔗、花生、木薯、油桐、麻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蔬菜有

16、120 多个品种,果类有柑、橙、柚、龙眼、梨、桃、李、柿、板栗、番石榴等 20 多种。柳州市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林茂、 草丰” 是她的特色,市区山环水绕,柳江蜿蜒穿过, “江流曲似九回肠” ,展现出“世界第一自然盆景”的风姿。中国南方古人类“柳江人”文化遗址白莲洞,这座岩厦式洞穴堪称中国第一座集旅游、科普于一体的洞穴科学博物馆;中国电影艺术家赵丹题为“天下都乐”的都乐岩风景区,溶洞奇秀,别有洞天,钟乳石千姿百态,一幅幅维妙维肖的神奇景象,构成了“大自然的奇幻艺术之宫” ;拨地而起的鱼峰山和山下的小龙潭相传是歌仙刘三姐传歌和骑鱼升天的地方;建有中国唐代文学艺术家、哲学家柳宗元衣冠墓和柳候祠的柳候公园是凭古怀旧的胜地;被誉为“东方奇观”的大龙潭公园,那迷人的湖光山色和古朴的少数民族村寨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使游人流连忘返;以奇石文化为特色的箭盘山公园和以明清文化及道、佛、儒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蟠龙山公园,展现出柳州丰富的奇石资源和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