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抗震审查资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7222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抗震审查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抗震审查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抗震审查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抗震审查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抗震审查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抗震审查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抗震审查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件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要点第一条 为做好我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根据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山东省超限建筑工程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等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要点。第二条 本市抗震设防区内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工程必须遵守本审查要点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第三条 当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 号)所规定的建筑工程时,需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专项审查。第四条 建筑选择建筑场地时,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

2、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上述建筑。第五条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3、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2应采取相应措施。第六条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第七条 不规则的建筑应按抗震规范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并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

3、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三种不规则程度的主要划分方法,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 3.4.1 条条文解释。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不规则类型 定义和参考指标扭转不规则 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 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 位移),大于 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2 倍凹凸不规则 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 总尺寸的 3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 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 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不规则类型 定义和参考指标侧向刚度不规则 该层的侧向刚度

4、小于相邻上一层的 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 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 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 80%八八八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3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第九

5、条 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宜有多道抗震防线;2、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3、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4、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第十条 结构分析:1、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2、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的建筑结构,应按抗震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3、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计算模型、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4、复杂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合适的不同

6、力学模型的软件;5、计算总信息输入数据正确且主要计算结果合理、有效。第十一条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需要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的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具4有针对性,可分别针对整个结构、结构的关键部位或重要构件。第十二条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定地震动水准。对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的结构,可根据抗震性能化设计的不同目标选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其中,多遇地震、罕遇地震的加速度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表 512-2 采用,多遇地震、罕遇地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 514-1 采用。设

7、防地震的加速度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表 322 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采用,设防地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6 度、7 度(0.10g)、7 度(0.15g)、8 度(0.20g) 、8 度(0.30g)、9 度可分 别采用 0.12、0.23、0.34、0.45、0.68 和 0.90。2、选定性能目标。即对应于不同地震动水准的预期损坏状态或使用功能,应不低于抗震规范 1.0.1 条对基本设防目标的规定。第十三条 实现抗震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法:结构构件可按下列规定选择实现抗震性能要求的抗震承载力、变形能力和构造的抗震等级;整个结构不同部位的构件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可选用

8、相同或不同的抗震性能要求。1、当以提高抗震安全性为主时,结构构件对应于不同性能要求的承载力参考指标,可按下表的示例选用。性能要求 多遇地震 设防地震 罕遇地震性能 1 完好,按常规设计 完好,承载力按地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 基本完好,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 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5性能 2 完好,按常规设计基本完好,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轻中等破坏,承载力按极限 值复核性能 3 完好,按常规设计 轻微损坏,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 中等破坏,承载力达到极限值 后能维持稳定,降低少于 5%性能 4 完好,按常规设计 轻中等破坏,承载力按极限值复核 不严重破坏,承载力达到

9、极限 值后基本维持稳定,降低少于 10%2、当需要按地震残余变形确定使用性能时,结构构件除满足提高抗震安全性的性能要求外,不同性能要求的层间位移参考指标,可按下表的示例选用。性能要求 多遇地震 设防地震 罕遇地震性能 1 完好,变形远小于弹性位移限值 完好,变形小于弹性位移限值 基本完好,变形略大于弹性位移限值性能 2 完好,变形远小于弹性位移限值 基本完好,变形略大于弹性位移限值 有轻微塑性变形,变形小于 2 倍弹性位移限值性能 3 完好,变形明显小于弹性位移限值 轻微损坏,变形小于 2 倍弹性位移限值 有明显塑性变形,变形约 4 倍 弹性位移限值性能 4 完好,变形小于弹性位移限值 轻中等破坏,变形小于3 倍弹性位移限值 不严重破坏,变形不大于 0.9 倍塑性变形限值注: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的变形计算,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可扣除整体弯曲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