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6722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文子” 是谁的 问题 ,自班固之后,尤其是柳宗元以来,聚讼不已,在学术界始终没有较为确切的结论。竹简文子的出土,并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我们判明竹简文子形成于汉初的可能性最大,说明“文子” 是出于伪托,但文子是谁的问题仍然呈胶着状态。要想有所突破,不仅需要考虑逻辑上的多种可能,更需要多种史料的综合比照。一、古书流传的复杂性与班固汉书艺文志之注的再考察从汉书艺文志的导言来看,孔子之后学术流派很多,书籍的命运多舛,书籍的来源驳杂:春秋分为五, 诗分为四, 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藩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

2、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叹曰:“朕甚悯焉!” 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王葆玹先生指出,汉成帝时篇籍大增,各种书的藏本颇多, “刘向自恃为谷梁学名家及朝野公认的宿学通儒,又属刘氏宗室,借整理皇家藏书之机,以及与元成两帝接近的便利条件, 自然 要在重要典籍的整理上自成系统,与经学的其它派系分庭抗礼。他所拟订的篇次、篇数都是与旧本不同的,就连书名也要重新拟就”。1 在“真伪纷争 ”、 “藩灭文章”、 “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求遗书于天下”的背景下,书籍的流传、创作、整

3、理都会受到 影响 ,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需要仔细辨别。那些出土 文献 诚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篡改,但在下葬之前又经历了那些变故呢?所以需要认真考究。具体到汉书艺文志中所着录的 37 种道家著作,根据作者的虚实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本上属于著者原创或注释前人作品的,如老子、 庄子 、 管子 、 田子 、 老子邻氏经传 、 老子傅氏经说 、刘向说老子等。 、基本上属于依托或可以怀疑是依托的作品, 黄帝君臣 、 力牧 、 杂黄帝等班固已明言“起六国时” , 或“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 , “六国时贤者所作”。而在太公之注中,班固说:“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有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

4、也。 ”那么伊尹 、辛甲 、 鬻子三本书的情况又如何呢?本文认为书名与作者的身世要有所区别。比如“伊尹” 是“汤相”,但伊尹这本书是不是伊尹本人所着,就需要谨慎对待了。而“辛甲”是“ 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 ;“鬻子”“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两人的身世都是有据可察的,但他们是不是就是辛甲 、 鬻子的作者还是可以怀疑的。 “孔子之前没有私家著作” 的学术标尺已经被动摇。但 “春秋以前,并无私人著作,其传于后世者,皆当时之官书也”2 的判断还是可信的。更何况, ”周秦古书,皆不题撰人。俗本有题者,盖后人所妄增。 ”3 比较温和的说法应该是伊尹 、 辛甲 、 鬻子和太公一

5、样是依托于他们的事迹、言论,并做了引申、发挥和附会的书。有鉴于此,不能仅仅以汉书艺文志来考量班固之前的文献,反之,有必要以先秦以来的文献来考量班固所作的注释。 二、众多“文子 ”考索春秋战国时期以”文子” 为名者屡见不鲜,而冠以姓,仅在左传 、 国语中就能找到十六个之多,遍布晋卫齐鲁诸国,且身份各不相同。严灵峰先生业已考证这些”文子” 都不可能是文子 一书的作者。4 刘向列仙传:“崔文子者,太山人也。文子世好黄老言,居潜山下。 ”大戴礼 卫将军文子中有文子、子贡、孔子三人的对话,其中不乏“文子曰” 的 内容 ,主要是卫将军文子追问子贡孔子七十余弟子中“孰为贤也” ,另外还有孔子对于伯夷、叔齐、

6、柳下惠等人的评论,其中还提到了晋大夫赵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赵氏孤儿,这个赵武也叫”文子 ”5,可见“文子” 其人多矣,究竟哪一个和文子一书有瓜葛需谨慎对待。三、文子:“老子弟子” 的疑窦关于文子,班固汉志注云“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 ”王充 论衡自然篇也把老子和文子看成师徒关系,以为:“以孔子为君,颜渊为臣,尚不能谴告;况以老子为君,文子为臣乎?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 ”。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至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着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 ” 钱穆先生业已指出:今按庄子好言老子,其所称老子弟子,如南荣 、庚桑楚、杨子居之徒,虽云空言无事实,亦述之详矣

7、。顾独不及文子。其它诸子亦无言文子者。太史公载诸子,亦缺文子。6 钱穆先生还提到:孟荀传索引引别录:“墨子书有文子,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则非与孔子同时之文子也。钱穆先生在老子杂辨一文中又说:“老子弟子文子乃尹文之误”,并认为 韩非子 内储说上中所提到的文子“ 盖即尹文子” 。班固注汉书艺文志 ,还记载了一位“老子弟子” ,他是蜎子一书的作者,班固注曰“名渊,楚人,老子弟子” 。这个名“ 渊”的人,一般都认为就是环渊。 史记孟荀列传:“环渊,楚人 ”, 和田骈、接子、慎到等人都是稷下先生, “皆学黄老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 ,并且各有著作。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这些人在宣王时“皆赐列第,为上大

8、夫,不治而议论。 ”班固并没有把田骈、接子、慎到等人视为老子弟子,合理的解释应该是班固所见到的蜎子一书中有“学于老子 ”之类的话。正如王博先生所言, “谓此人述老子可也,谓其为老子弟子则非也。 ”7 而竹简文子中,没有文子和老子的答问,更看不出文子是老子弟子的痕迹,王博先生对此有精彩的论述:班固等以文子为老子弟子,实无证据。传世本文子道德篇中有“平王问文子曰:吾闻子得道于老聃,今贤人虽有道,而遭淫乱之世 ”,可为文子师从老子之证,但遗憾的是,竹简文子适有此段。0880 号:“王曰:人主唯贤,而曹淫暴之世”而无“ 吾闻子得道于老聃 ”句,可知此为后人增益,非原文之旧。8 由此可以推断,班固所见到

9、的文子中,与八角廊竹简不同,其中有“吾闻子得道于老聃” 的字眼。 至于钱穆先生所提到的文子“盖即尹文子” 的假说,因为汉书艺文志名家类着录尹文子一篇,注曰:“说齐宣王,先公孙龙”,尹文子显然也不是老子弟子,更不是“文子” 。可见,班固所言“称周平王问” 是否误读暂且不论,但以“ 文子 ”为 “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 却有误读的可能,其出发点无非是文子书中对老子思想多有申述而已。王充、葛洪等因袭班固之言,唐代则把文子封为通玄真人。加之传世本文子道德篇中有“ 吾闻子得道于老聃” 之语,造成了一连串的“误读 ”,使“平王”与“文子”的 问题 日益扑朔迷离。考虑到竹简文子的思想和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思想

10、多有契合之处,我们更有理由推断“文子” 不是老子弟子。四、文子:与平王“势不两立”辨明 “文子”不是老子弟子,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既然文子和平王答问,那么文子是不是平王之臣呢?班固的汉书古今人年表中确有“ 文子” 其人。 古今人年表横向是古今人所属的道德等级,纵向则是时间序列,文子列在秦襄公之后,同属“中中” 一等,在周平王宜臼稍前。而秦襄王与周平王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史记秦本纪记载: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歧、丰之地,秦能攻遂戎,即有其地。 ”与誓,封

11、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秦襄王为周平王救难,率兵力战,又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周平王则对襄公赐爵封侯,二人相互起誓。周平王东迁赖秦襄公之力,秦襄公立国乃周平王之封。这样看来与秦襄公同时的文子,和周平王问答 自然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王博先生认为“文子固为平王朝中之臣,似不必自后世求之”:道家之书,本多依托之言,如伊尹设为伊尹、商汤问答, 鬻子设为鬻子、周文王问答,以及帛书黄帝四经设为黄帝与太山稽、果童、力黑的问答等,其言行事迹 历史 中虽无有,然人物关系从不混乱,并无“关公战秦琼”之例。以此知平王固为依托,文子亦然。9 正如王博先生所言, “道家之书,本多依托之言” 。但是,

12、“伊尹 ”在竹简 文子中就被提到。伊尹的言行在 世纪殷本纪中更有明确记载: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 ”伊尹曰:” 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 “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 ”作汤征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实际上,伊尹在春秋战国的诸子著作中被屡屡提起。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是故汤以胞

13、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庄子庚桑楚孟子一书中提到伊尹的有 22 次之多。而力牧,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至于鬻子, 史记楚世家所言:“鬻熊子事文王” ,也可以作为鬻子与周文王答问的依据。回头再看文子与平王的 问题 。现有的 文献 中,从春秋到汉武帝时期,只有三个平王事迹可考:周平王、楚平王、梁平王。楚平王和周平王在古今人年表中都列入“下下愚 ”一等, 史记梁孝王世家 记载梁平王被汉武帝评价为“无良师傅,故陷于不义 ”。三人在位的时间都很长,如果确有“文子” 其人,且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和思想,在史书上不可能没有记载。可见, “文子” 并非平王之臣。班

14、固把 “文子” 列入古今人表,无非是文子是和“ 平王 ”答问者,而这个“平王” ,又被班固当成了周平王,所以把文子和秦襄王搁在了一起。 五、文子:非辛文子关于文子身世的最有 影响 的说法,当数“辛文子” 说。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大概生活于北魏时期的李暹为文子一书作注,且有文子之传流行于世,其传曰:”姓辛氏,葵丘濮上人,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云”。 文子的身世似乎非常明晰。这一说法流传甚广,李善、徐灵府、孙星衍都持这一看法。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还补充说:”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字计然,文子其号。家雎之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钘,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二篇曰文子

15、 ”, ”楚平王聘而问道,范蠡从而师事之,勾践位以大夫,佐越平吴,功成不有,退隐封禹之地,登云仙去,吴兴计筹之阴乃其古处”。史记中有范蠡师计然之语。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范子之语见于马总意林卷一,其中谈到:”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公子也,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心泛泛,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同利也。 ”意林另录范子十二卷, ”并是阴阳历数也” 。可见,作为范蠡之师的辛文子可能是阴阳学派的重要人物,和作为老子之徒”祖述黄老,宪章玄虚” 的文子显然不是一个人, 汉书古今人表 “文子”之后又有 “辛有”之名,后人所“文子姓辛氏” 的推测,很可能是把两人混同起来了。洪迈容斋随笔辨曰:唐贞元中,马总所述意林一书,抄类诸子百余家,有范子十二卷,云:“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其先晋国之公子也,为人有内无外,状貌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着,其志沉沉,不肯自显,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 。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 。范蠡请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