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45927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13 工程地质3.1 区域地质简述3.1.1 地形地貌小坪水库位于横断山脉,属金沙江水系;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最高分水岭拜佛台山顶高程 3318m,坝址下游箐口河与金沙江汇口处河底高程约 1500m,相对高差约 1818m,为高中山深切割侵蚀堆积地貌。3.1.2 底层岩性二叠系玄武岩组地层分布广,可划分为中、下、上三段,其中:玄武岩组上段(p 3) ,岩性主要为深灰、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杏仁(气孔)状玄武岩,紫红色凝灰质玄武岩等,厚度大于 900m。主要分布于工程区及周围一带。玄武岩组中段(p 2),岩性主要为深灰、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为主,夹致密状玄武岩及紫红色凝灰质

2、页岩及凝灰岩,灰、灰绿色玄武质凝灰角砾岩,厚度大于 1500m。分布于工程区外围稍远处。玄武岩组下段(p 1) ,上部黄绿色杏仁状玄武岩;下部致密状玄武岩;底部紫红、黄灰色细中粒凝灰质砂岩。厚约 124m。仅于程海断裂西侧一带出露。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地层大面积分布,残坡积( el+dlQ)块碎石夹砂土,含砾粘土或粘土,分布于坡脚及坡麓坡地带;冲洪积层( al+plQ)漂卵砾石夹砂,分布于河流地带。3.1.3 地质构造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2工程区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西南部,位于水库北东侧约 8km的程海大断裂为区域性的控制断裂;程海断裂为发震构造带,根据1/400 百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工

3、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3.1.4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区内山高坡陡,地形切割大,冲、箐沟发育,第四系松散地层分布较广;玄武岩地层风化较强烈,破碎,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相对较发育。3.1.5 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为入渗径流型动态,主要赋存二种含水岩组。(1) 松散地层孔隙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为透水岩组。(2) 玄武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主要为致密状及杏仁(气孔)状玄武岩等,为相对隔水岩组。3.1.6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区可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1)弱风化致密状及杏仁状玄武岩、凝灰质玄武岩、为坚硬岩组;(

4、2)强分化致密状及杏仁状玄武岩,为中等坚硬岩组;(3)强风化凝灰质玄武岩或凝灰岩,为较软岩组;(4)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均为松散岩组。3.2 库区3.2.1 基本地质条件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3库区一带均为二叠系玄武岩组上段(p 3)地层,岩性为致密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凝灰质玄武岩等;第四松散地层大面积覆盖全区,岩性为残坡积( el+dlQ)块碎石夹砂土,主要分布于岸坡一带,紫红色含砾粘土或粘土,主要分布于南端库尾一带,冲洪积层( al+plQ)漂卵砾石夹砂,分布于河流、箐沟地带,残坡积及冲洪积厚度一般小于 25m。库区地质构造简单,总体呈单斜构造,岩层流面产状以 320 20(倾向 NNW

5、及 NNE 向)1020(缓倾角)为主。坝前库区内有SN 走向的断层,长约 4km,倾向 E,属正断层;坝址区发育 3 条次生小断层,局部有的褶曲存在。玄武岩地层赋存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残坡积( el+dlQ)块碎石夹砂土及冲洪积层( al+plQ)漂卵砾石夹砂松散地层赋存孔隙水,地下补给库水。库区强风化岩层较厚,岸坡发育冲沟较多,在冲、箐沟入库口一带有较厚的冲积扇(锥)堆积,总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甚发育。3.2.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2.1 邻谷渗漏水库库盆玄武岩组地层,为相对隔水岩组;据库周泉点分布和井水面高程反应,两岸地下水为高于库水位,水库所在河流为当地的地下水排泄面,属地下水补

6、给库水;库内虽发育一条 SN 向的断层,但没有贯通分水岭至库外,也未见其他构造破碎带连通邻谷,因此不存在邻谷渗漏。坝址区基岩上部裂隙发育,岩层破碎,存在裂隙型坝基及坝肩渗漏。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43.2.2.2 库岸稳定 库区南北两端地形平缓,坡角小于 15,岸坡较稳定;区内玄武岩流面产哦倾向 NNW 及 NNE,倾角约 1020,岩层倾向与水库东西两岸坡多为斜交坡;水库东岸表层多为第四系残坡积覆盖层,制备相对较好,地形坡度较缓,一般小于 30,较稳定;水库西岸坡度较陡,一般约为 3040,多为强风化玄武岩,岩层节理产状多为高倾角,无明显的不稳定组合结构面,仅局部岸坡松散覆盖层稳定性较差,有小

7、块坍塌现象,无大的滑坡、塌岸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岸坡总体较稳定。3.3 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基本地质条件坝址区位于箐口河上游“V”型峡谷段的顶端,坝址河道转弯较窄,呈“”型河道;为中高山深切割侵蚀堆积地貌。坝址区主要出露地层:基岩均为二叠系玄武岩组上段(p 3)地层,其中:第四层(p 3-4)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为主,主要出露于右坝肩顶部,厚大于 70m;第三层(p 3-3)紫红色凝灰质玄武岩,出露于左、右坝肩上部,厚约 510m;第二层(p 3-2)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为主,出露于左、右岸坡及河床底部,厚约 5080m;第一层(p 3-1)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据钻孔揭露,分布于河床深部,厚大于

8、50m。第四系残坡积( el+dlQ)块碎石夹砂土或砂土夹块碎石,松散,主要分布于岸坡一带,厚度一般 35m;冲洪积( al+plQ)漂卵砾石夹砂,分布于河床地带,厚度一般小于 5m。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5坝址区地层呈单鞋构造,基岩流面产状 33020(倾向 NNW及 NNE)1020(缓倾角)为主。发育 3 条小断层:左坝肩f1 正断层,走向约 50230,倾向 140(倾向左岸偏上游) ,倾角约 83,从新坝轴线 ZK11 附近通过。左岸 f3正断层,走向约120300,倾向约 30,倾角约 85,从老输水泄洪隧洞陡槽段末端河床延入左岸山体中。右坝肩 f2正断层,走向约120300,倾向约

9、 30,倾向角约 60,从老坝轴线 B1#及新坝轴线 ZK14附近通过,延入右岸山体中。岸坡总体较稳定;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不甚复杂,两岸地下水补给库水。3.3.1 隧洞3.3.1.1 现输水泄洪隧洞现输水泄洪隧洞位于大坝左坝肩,隧洞一带地层均为二叠系玄武岩组上段(p 3)地层,整个洞体均穿行于第二层(p 3-2)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中。洞体大部分为类围岩;f 1断层附近为类围岩。隧洞衬砌体外围存在空腔及空隙,一直未进行回填固结灌浆处理,形成了集中渗漏通道,洞内外水流已连通;衬砌体强度低,且蜂窝、麻面、空洞、裂隙、架空喷水、滴水现象 30 多处,空洞体积多在2010*10cm 360*60*30c

10、m 3 之间;进口检修闸封堵不严,漏水严重;进、出口闸门启闭困难,工作效率低,应急能力差;闸前淤积严重;出口陡槽效能段下部已冲毁,部分衬砌体边墙底部已掏空。输水泄洪洞处于病险状态之中,已不能继续正常运行,须进行加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6固改造处理或新建输水隧洞。3.3.1.2 新建输水隧洞新建输水隧洞布设于大坝左岸现输水泄洪隧洞的左侧,洞体穿过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玄武岩组上段第二层(p 3-2)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深部为第一层(p 3-1)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表层大部分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覆盖层,厚一般约 13m。发育 f1、f 2两条小正断层;隧洞进口为类围岩,洞体大部分为类围岩,f 1断层带附近为

11、类围岩,出口为类围岩;竖井壁及基础为 p 3-2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强风化、破碎,稳定性较差。末端入河沿线左岸坡为松散坡积覆盖层,稳定性较差。3.3.1.3 溢洪道溢洪道布设于大坝右坝肩,为明槽与隧洞结合的方式。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层(p 3-4)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第三层(p 3-3)紫红色凝灰质玄武岩,第二层 p 3-2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表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el+dlQ)块碎石夹砂土,主要分布于明槽段岸坡一带,厚度一般小于 5m;冲洪积( al+plQ)漂卵砾石夹砂,分布于隧洞出口陡槽段底部河床中,厚度一般为 34m。单斜构造,流面产状:倾向 32020(NNW 及 NNE) ,倾角

12、约10 20,总体与右岸坡斜交或反向;发育一条正断层 f2,其附近有小坍塌、掉块现象。进口倒坡段及库岸段:岸坡基本稳定;明槽段:局部覆盖层较厚,受 f2断层影响,断层带附近岸坡稳定性较差。隧洞段:基本为类围岩,隧洞进口前右岸坡发育一条箐沟,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7需做一定的处理措施。隧洞进口弱风化基岩裸露,进洞条件相对较好;出口为类围岩;挑流底部河床段:右岸坡及下伏基岩为(p 3-2)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弱风化,抗冲刷性能较好。表面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及顺河左岸坡积( dlQ)块碎石夹砂土松散覆盖层,抗冲刷姓差。3.4 出险加固设计方案工程地质 3.4.1 第方案坝轴线工程地质小坪水库大坝位于箐河

13、口的上游“V”型峡谷段的顶端,坝址河道转弯较窄,呈“”型河道;现左坝肩为突出的单薄山脊,第坝轴线平行于现状坝轴线往下游移动 50m,从坝体后坝坡平台处和左坝肩突出单薄山脊下游侧斜坡中下部通过;左岸坡度约 50 60,右岸坡度约 40 50。第坝轴线距新坝轴线(本次勘测工作轴线)30m,起工程地质条件基本相同,据钻孔 29 段注水实验表明,整个坝体渗透系数 K=6.910-3 2.910 -6cm/s,渗透性不均,以中弱透水层为主,平均值 K=2.310-4cm/s,略大于均质土坝规范防渗的要求 K110 -4cm/s,。坝基残留残坡积层注水试验渗透系数K=44.910-2cm/s,基本接近强透

14、水层;坝基残留残冲洪积层注水试验渗透系数 K= 5.2cm/s,为强透水层;残坡积层和冲击层为大坝主要的渗漏部位。坝基及左右坝肩基岩钻孔 20 段压水试验透水率q=21lLu298lu,为中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存在较为严重的坝基坝肩渗漏。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8建议:进行真题防渗处理,防渗帷幕底界进入基岩约 10.75 倍坝高做悬挂式防渗;两坝肩延伸至正常高蓄水位 2188m 与地下水位相交点;即左坝肩第方案坝轴线与第方案新建隧洞轴线交点往左延伸约 34m,右坝肩第方案坝轴线与新建溢洪道轴线交点往右延伸约 29.6m。3.4.2 第方案新建输水隧洞轴线工程地质条件第方案新建输水隧洞布设

15、于大坝左岸现输水泄洪遂洞左侧,剖面方向 27334,直线洞,平距长约 334.02m(下同) ,无压隧洞,洞径 2m,进口底板高程 2164.8m,底坡 1/50,其中 5#16 #+0.84m为进口明槽段,长约 18.14m;16 #+0.84m69 #+1m,长约244.00m;69 #+1m98 #为出口明槽陡坡段,长约 71.98m,坡度 25;拟于 33#34 #桩附近设竖井。主要出露地层均属二叠系玄武岩组上段第二层(p 3-2)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深部为第一层(p 3-1)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表层大部分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el+dlQ)块碎石夹砂土层,松散,一般厚 13m,局部较厚,推测达 56m。流面呈单斜构造,产状:倾向 265 350 175 2601516 98 80 200 70 f1、 f3 小断层。断层:走向 50 230 140 83小断层走向 120 300 30 853.5 天然建筑材料小坪水库工程地质资料93.5.1 风化料风化料分、三区。其中料区紧接右坝肩,有用层厚,推荐为主料区;料区运距稍远,作为辅料区;料区主要为右坝肩表部削坡处理弃渣。有用层总储量约 34 万 m3,为设计用量 14 万m3的 2.4 倍。料区:位于大坝右坝肩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