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345485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1.1.2 建设性质异地新建1.1.3 项目建设地点1.1.4 建设单位概况xx 一般气象站始建于 1958 年 9 月,现址占地 6 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 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 170 万万元。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 7 人,在编 5 人,地方编制 5 人,其中工程师 1 人,助理工程师 3 人,技术人员 1 人;其它招聘 4 人。自 2004 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

2、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 xx 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1.1.5 项目建设目标按照“四个一流 ”台站建 设要求,建成具有 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 2 -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1.1.5 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 40 亩,建筑面积为 2350 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 1020

3、 平方米,其中:1、综合业务楼 2100 平方米;2、观测报站 250 平方米;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1.1.6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 906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795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72 万元,预备费 40 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1.2 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1.2.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3 -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5、气象

4、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6、国 务 院 关 于 加 快 气 象 事 业 发 展 的 若 干 意 见 (国 发 20063 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8、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办发(2004)36 号)9、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10、贵州省气象条例11、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12、贵州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2.2 建设原则1、科学规范:严格执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充分考虑气象业务需求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编制,确保建设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2、全面系统:以满足业务服务功能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整

5、体规划和功能配套,基本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内容,确保未来基层台站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统筹兼顾:以统筹基层台站建设管理为目标,坚持统一要求、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现状及地方经济发展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向艰苦台站适度倾斜。4、合理可行:作为安排投资的依据,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实际投资的可行性,以满足台站业务需求和实现基本功能为前- 4 -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加快实施进度。5、适度超前:按照 2006 年国务院 3 号文件确定的目标和“一流台站” 建设 要求,立足当前、兼 顾长远,既考 虑了当前发展要求,也 对“十三五”及以后气象事 业

6、发展需求进行展望。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 项目名称单位 单位 数 量 备注一 总用地面积 亩 40 26668m2 二 建筑面积 m2 1350综合业务楼 m2 2100 占地 900m2测报值班室 m2 250 占地 120m2三 建筑占地面积 m2 1020四 室外工程设施1 气象观测站场地 m2 2000 2 入口大门 个 13 场地围墙 m 1604 运动休闲场地 m2 6005 场地硬化铺装 m2 5006 车行道 m2 25607 景观绿化 m2 15008 室外工程管线 m2 200009 水土保持工程 m2 1200 四 容积率 0.48五 绿地率 %

7、40- 5 -序号 项 目名称 单位 单位 数 量 备注六 总投资 万元 906七 建设周期 月 121.4 问题与建议1、本项目是异地新建,场址基础设施薄弱,需做好市政工程的配套衔接工作。2、气 象 台 站 搬 迁 建 设 工 作 应 严 格 以 按 照 县 政 府 有 关 会 议 文 件 执行 。3、建 设 新 气 象 观 测 站 ,在 新 址 气 象 观 测 站 和 旧 址 气 象 观 测 站 进行 气 象 业 务 对 比 观 测 一 年 。4、省 气 象 局 应 加 强 对 新 址 观 测 站 业 务 运 行 、业 务 用 房 、仪 器 安 装 、通 讯 保 障 进 行 指 导 。5、

8、待 新 站 运 营 正 常 后 ,进 行 业 务 切 换 ,正 式 启 用 新 址 气 象 站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 建设背景- 6 -2.1.1 印江县概况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 1969 平方公里,辖 17 个乡镇,总人口 43.2 万人。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以原有建制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92 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1998 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 级文明县城,有“中国书

9、法之乡” 、“中国名茶之乡”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蔡氏古法造纸艺术之乡”等美誉。印江东距铜仁-凤 凰机场 150 公里,西距省会贵阳 350 公里,北距重庆秀山火车站 100 公里,距渝怀铁路孟溪火车站 80 公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重点打造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连接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303 、304 省道穿境而过,是铜仁市西五县的交通枢纽中心,国家级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方便快捷的交通格局已逐步形成。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以水利、电力、交通为代表的

10、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 7 -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1.2xx 一般气象站面临的主要困境1、现有业务办公条件不能满足气象工作开展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中央资金建设的气象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小资金、多批次、分年度投资建设,存在规划布局整体性不强、房屋分布零散、单体建筑面积偏小、业务平台面积不足、功能设计不完善等现状,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气象事业发

11、展需求,地区的差距也逐步拉大。这也是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因建站时间较早,目前业务办公用房及相关条件已难以为继,相关条件同当地发展水平已极不协调,更谈不上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国家气象局提出建立“一流台站” 的要求。2、“工业化发 展,城 镇化带动” 造成对气象探测环境影响根据 2012 年国发2012 2 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和黔党发【2010】9 号文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发 展,城 镇化带动战略” 背景

12、下,印江土家族自治 县人民政府重新修订了印江县城总体规划,根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设计,到 2030 年县城人口将由 2011 年的 7.4 万增加- 8 -到 16 万;用地面积相应增加,开发力度加快。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印江县城通往甲山的城市主干道西园路必须从气象站内通过,气象站的面积几乎被新规划的公路全部占完,2007 年,西园路就已经修到印江站的门口,但通过印江站的执法和努力,该公路一直未能通车,等待气象站搬迁才能实现通车。2011 年随着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吹响开发贵州的号角,印江县城开发力度随之加大,观测场东部多维国际项目启动,建造了高层楼房,作为印江县城第一个标性高

13、层建筑。该项目楼房与观测场最近距离 428 米,与观测场平面的相对高差为 65.8 米,距高比为 6.5,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印江站现已位于城市中心区域,虽然气象部门依法对这些违法建筑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干涉和执法,但因政府相关部门未能积极配合而收效甚微,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3、杭 瑞 高 速 过 境 印 江 对 气 象 探 测 环 境 造 成 严 重 破 坏国家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过境印江,杭瑞高速公路印江段匝道起点就在离气象站不足 30 米的东北方向,从东北方向以保持不足 30 米距离开始至北向西再向南环绕气象站 270 度上杭瑞高速公路。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

14、例第十四条: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在观测场周边 30 米范围内修建公路,该公路的修建也严重破坏了印江气象探测环境。2.1.3 项目建设的政策背景前 国 务 院 总 理 温 家 宝 曾 先 后 三 次 提 出 气 象 部 门 要 实 现 “四 个 一 流 ”- 9 -,即 “一 流 的 装 备 、一 流 的 技 术 、一 流 的 人 才 、一 流 的 台 站 ”。“四 个 一 流 ”涵 盖 了 气 象 现 代 化 的 各 个 重 要 方 面 :气 象 装 备 是 事 业 发 展 的 坚 实 基 础 ,是 气 象 现 代 化 的 象 征 ;气 象 技 术 是 事 业 发 展

15、 的 重 要 支 撑 ,是 气 象 现 代化 的 核 心 ;气 象 人 才 是 事 业 发 展 的 根 本 保 障 ,是 气 象 现 代 化 的 关 键 ;气 象 台 站 是 事 业 发 展 的 牢 固 基 石 ,是 气 象 现 代 化 的 根 基 。“四 个 一 流 ”,不 仅 是 党 中 央 、国 务 院 对 我 国 气 象 事 业 发 展 的 殷 切 期 望 ,更 是 党 中 央 、国 务 院 对 我 国 气 象 事 业 发 展 的 具 体 要 求 ,还 是 气 象 现 代 化 的 重 要 标志 。2006 年 印 发 的 国 务 院 关 于 加 快 气 象 事 业 发 展 的 若 干

16、意 见 (国 发20063 号 )明 确 提 出 ,按 照 “四 个 一 流 ”的 要 求 ,建 设 具 有 世 界 先 进 水平 的 气 象 现 代 化 体 系 ,为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提 供 一 流 的 气 象 服 务 。国 务 院 3 号 文 件 的 出 台 ,更 加 明 确 了 建 设 “四个 一 流 ”的 最 终 目 的 ,就 是 要 提 高 气 象 事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就 是 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人 民 安 全 福 祉 提 供 一 流 的 气 象 服 务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的要求,贵州省气象部门提出必须抢抓国家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开展基层气象台站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印江县为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