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5148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民居与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的涵义可以广泛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起主导作用的“民” 、 “仕” 、 “礼”三种文化现象就对中国传统民居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一、传统民居积淀了传统的建设经验综观传统民居,无论是平原、高山、丘陵、河浜、都有它的踪影。不同民族的住居是在传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长期积淀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型制,反映了不同的特色。建筑平面的组织方式适应不同民族的生活

2、习惯,各有一系列简明的组织方法,小到单幢,大到聚落乃至城市,其脉络都较为清晰,其中以一定的轴线来加以铺陈。民居具有广泛适应性,面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其能恰当地选择地形,化不利为有利,从而组织成多姿多态的式样。民居通常都很重视建筑的自然采光与通风,在诸如天井抽风、自然采光、内部通风处理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就地取材,是民居建设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无论是石、泥、竹、木的利用,都有十分成熟的技术。一般地说,民居的建设,建筑材料很少从外地运入,以节约经费。民居在保护建筑的环境方面,充分发挥了当地植物的优势,从而与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传统民居反映了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民居”一词最早来自周礼 ,原文

3、是“辩十有二之名物,以相名宅,而之其厉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疏曰“即知十二土之所宜,以相视民居,使之得所” 。民居是相对于皇居而言的,统指皇居以外庶民2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的府第园宅。如今民居研究在建筑界风骚渐现,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代建筑开始返回古民居中寻求文脉,诗人画家走入传统村落期遇灵感,旅游部门也不甘落后,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生活体验、民俗观演、村落参观不一而足,成为现代旅游的热门项目。自然景观完全可以各随己愿观赏聆听、感受所悟,不必人为限定欣赏模式;而文人景观往往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关联,加入很多隐喻或不着表象的内涵,不经指明,往往很难窥其堂奥。民

4、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宝贵遗产,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集于一身,这决定它自然淳朴、设计灵活、经济实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及强烈的民间审美特质等特点。 建筑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一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与其所处的环境总是处于有机的联系中,以一定的空间时段,一定的地理单元,以及一定的人类群体中,都有一定的建筑分布。民居建筑,除反映各地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功能组织与施工技术之外,还蕴含各地不同的文化特征,亦十分丰富。“民俗文化” 、 “文人文化” 、 “礼乐文化”可谓民居文化中的“风” 、 “雅” 、“颂” 。1.民俗文化民众派民俗是国家、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民间传承的世界,

5、与民居有着紧密的联系。广义地讲,民居本身也可以算作民俗的一部分。这里仅将民俗限定在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范围内。其中与居民的设计、建造、型制、装修等有直接关系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1 受阴阳、吉凶、神鬼等影响而成民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远古民俗,产生于人类的幼稚时期,萌芽于原始社会的蒙昧思维。这一时期的民俗主要是神话、宗教、巫术及图腾崇拜等民间信仰。1.2 体现民间象征意义的图案、色彩、构件和空间关系等民居重视吉祥,表达人们心理的祈求,强调对心理的寄托,为了祈福免灾、趋吉避凶,居民往往以“谐音” 、 “类比” “模拟”等艺术方法体现出深厚的民俗3意识,含蓄的表达出主题的意义。宋代以

6、后,尤其是明清世俗文化发展以后,谐音文字游戏成为民间艺术中体现受民俗心理制约的最常见手法。民居装饰的石雕、木雕、砖雕、以及室内装饰、窗花、年画、家具等都随处可见:喜鹊站在梅花树上,意为“喜上眉梢” 。鸡和鱼的图案,边缘有葫芦笙的花纹,意为“吉庆有余” 。文字、图案、符号等也很常见。如“紫气东来” 、 “人杰地灵” 、 “五福捧寿” 、“三星拱照” 、 “千祥云集”等,大多出自约定俗成,反映人们的心态慰藉。含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在民居的空间组织上也多有体现。一般院落式的民居的前院并不直接对着大门,而是谦虚地隐在影壁之后。影壁上也要刻以“福” 、 “寿”等吉祥图案。在南方院落式民居中,常可见四

7、面屋顶均坡向天井, “四水归堂” ,意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是商业发展以后的提法。其他尚有佛手象征多子多孙,牡丹象征富贵, “九”是圆满完善之数字,红色表吉庆,黑色喻不幸等等。1.3.习惯性市井民俗道家认为人于世上,应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不一,但是欣赏此道的心理却是一致的。民俗的实质就是自然的人性,民居中渗透的多种风俗习惯放映了自然人性的流露。1.4.新时期的地域性习俗民俗对人的行为心理是有限制性的。经济、文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常使民俗的传承受到难以预料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古老的习俗中走出来。都市的生活样式迅速浸透到今天的村落社会生活之中

8、,传统的民俗文化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发生变化。2.文人文化经院派民居是逐渐生成的自然之物,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最早承负了部分建筑师工作的人是建筑工匠,设计与施工基本是同时进行的。而在一系列的建造活动中,最直接体现文人文化影响的是私家园林。这中风景园林与山水诗画同时出现,深受文人们的试论、画论影响,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强调以4“写意”再现大自然的神韵,用概括、象征、借景的手法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构造意境空间。正因为文人直接参与的民居建筑较多融入了自身个性与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了文人“举杯邀明月”的理想场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但与民众民居安乐吉祥、朴素直露的性格相对照

9、,偶或难辞“病美人”之咎。其实,许多民居,本身就很有园林化倾向。如大理白族民居,草树瓦石之间,处处投射出用心构筑的园林意向。3.礼乐文化贵族派中华民族号称礼乐之邦,是与礼乐秩序的长期教化分不开的。 “礼的本质是上下尊卑的伦理秩序,而乐的精神则是调和各种等级类别之间的关系”儒家的理论核心是人治,不是神治,因此强调规范人的行为,包括与日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民宅环境格局。礼乐文化真是适应这种社会政治的儒家理论的精华所在。礼乐秩序在民居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空间中心与严格的轴线对称(2)强调礼仪等级制度,建筑形式具有极强的等级识别性。(3)强调接近自然和天伦之乐总之,传统民居对于我们来讲就如同一位无言的“老人” ,那石级上的苔绿,屋檐口的滴水,斑驳的土墙上写满了要传递给后代的信息。传统民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而成的,放映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与改造,承载着民间的风俗和习惯、思想情趣,有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优秀的传统民居,以它那亲切的乡土风情、质朴率真的品格、与大自然和谐相宜的精神,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