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4382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之? 神经调节: 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范围较精确;基本方式是反射;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慢;作用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泛; 参与维持机体稳态。 自身调节:调节幅度较小;调节范围很局限;调节不够灵敏;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生理功能的稳定,是机体功能调节的补充。2、何为负反馈、正反馈性调节,在机体功能性调节中有何意义,举例说明。 负反馈: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例子:血糖和胰岛素、血压、体温、胃酸分泌等 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

2、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是一个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或平衡,而是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例子:排尿、血凝和分娩过程。3、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分析当增加细胞外液的K+对动作电位有和影响?影响钾离子外流过程,动作电位降低。4、简述血液凝固过程及促凝方法? 血液凝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凝血因子 FX激活成FXa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 第二阶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Prothrombin,)转变为凝血酶(thrombin,a) ; 第三阶段是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3、fibrin,a)形成血凝块。 与粗糙面接触:如手术中纱布的使用; 提高创面温度:加快酶促反应; 补充维生素 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 凝血物质:如凝血酶、凝血因子等。5、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处于流体状态? 血管内壁光滑; 未与损伤面接触不易激活凝血因子; 血液中含抗凝血物质如肝素,抗凝血酶,蛋白质 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 血液中含纤维蛋白溶解物如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的?7、简述 Po2、PH、Pco2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8、试分析马属动物食用饲料后的消化吸收过程?口腔的机械性消化包括咀嚼和吞咽,还可以通过分泌唾液来进行化学性

4、消化。食管无化学消化作用,只能对食物起推进作用。胃可以分泌胃液进行化学消化,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液等。胃还可以通过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等方式进行机械消化。小肠中有胰液和胆汁帮助进行化学消化,通过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等方式进行机械消化。大肠有袋装往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蠕动等运动形式。口腔食管无吸收作用,胃可吸收酒精和水,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可吸收糖,氨基酸,肝油,脂肪酸,无机盐,维生素等。大肠可以吸收维生素 B,维生素K,无机盐和水。9、在下列情况时,尿量有何变化?其产生机制如何? 大量饮清水;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大量失血造成低血压休克1)

5、短时大量饮清水血浆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ADH 分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2)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肾小管不以全部重吸收小管液(原尿)溶质的浓度小管液渗透压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3)大量出汗汗液低渗血浆晶体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ADH 分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大量出汗汗液低渗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原尿尿量4)大量失血-血压有效滤过压原尿尿量循环血量心房容量感受器()ADH尿量循环血量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保钠保水排钾尿量10、论述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几种主要机制。(1) 血液缓冲系统:血液中的缓冲对。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2) 肺的呼吸:当体内碳酸过多时解离为二

6、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促进二氧化碳排除。反之。 。 。(3) 肾脏的排酸保碱功能:这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体内酸过多时,肾脏排除大量氢离子,重吸收和生成大量碳酸氢钠,反之作用降低。11、试述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过程。何谓 EPSP及 IPSP? 试述两者的作用及产生机制。递质合成贮存动作电位抵达末梢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囊泡移向前膜神经递质释放递质结合受体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关引发离子电流囊泡膜复原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兴奋性递质的作用下,突触后膜上的 Na+或 Ca2+通道开放,Na+或 Ca2+内向电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的变化。此时对

7、其它刺激的兴奋性升高。 EPSP是一种局部电位(能够紧张性扩布、可以总和) ,若 EPSP不能达到阈电位水平,虽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但可提高其兴奋性,产生易化作用。 神经元各部兴奋性并不一样,以轴突起始段处(轴丘)的阈质最低,最易产生兴奋。IPSP: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递质扩散到后膜与其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膜对 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升高,K+外流和 Cl-内流,使后膜两侧的极化加深,即呈现超极化现象,这种超极化电位叫做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也可以总和,使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降低或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12、何谓条件

8、反射?条件反射如何建立?条件反射对动物生命活动有何意义?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反射,可以建立也可以丢失,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的形成:(1) 条件反射必须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2)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要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需要多次结合,且无关刺激要提前或者同时与非条件刺激出现(3) 条件刺激的生理强度要比非条件刺激弱,方容易建立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生理学意义:1. 条件反射在数量上是无限的;2. 条件反射的可塑性大,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3. 条件反射可以使机体具有主动性和预见性。13、试述从运动神经元兴奋到骨骼肌收缩的整个过程的分子机理。AP传导至末梢突触前膜,Ca2+内

9、流,囊泡释放乙酰胆碱(Ach) ,Ach 扩散与后膜(终板)受体结合,1AchE 水解 Ach。2Na+内流, K+外流,膜去极化,终板电位,叠加,动作电位传导至整个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步骤:1. 动作电位向肌细胞深处传递,到达三联管部位2. 电信号到达横管,横管膜上的 L-型钙通道变构,解除对终末池上另一种 Ca2+释放通道的阻塞,使终末池中 Ca2+的释放到胞浆,引起肌丝滑行。3. 动作电位过后,横管膜上的 L-型钙通道构象恢复,终末池停止释放 Ca2+ ,肌浆网膜上的钙泵将回收,肌浆中降低,引起肌肉舒张。肌丝滑行和肌肉舒张:肌浆中 Ca2+浓度升高,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变构引起原肌球

10、蛋白移位,肌动蛋白上的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暴露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ATP 水解,横桥扭动,一次扭动可使细丝向粗微丝中移动 10nm ATP水解后,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复位,重新和细肌丝的位点结合, 引起 ATP水解,横桥扭动,如此反复,将肌动蛋白向 M线方向牵拉。当浓度下降到临界值下时,肌钙蛋白构象恢复,原肌球蛋白复位,在弹性的牵拉下,肌丝复位,肌肉松弛。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间横断脑干,动物出现全身肌紧张特别是伸肌肌紧张亢进,表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的角弓反张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产生原因:由于切断了大脑皮质、纹状体与脑干的联系,使抑制区的活动减弱,易化区活动增强,原来的平衡破

11、坏。从而导致全身肌肉的肌紧张度增强。骨骼肌的生理特性(1) 兴奋性:高于心肌和平滑肌,不应期短。(2) 传导性:快,但局限于同一根肌纤维上。(3) 收缩性:收缩快,强度大,不持久。胆汁的生理作用: 胆色素、卵磷脂、胆盐组成乳化剂,促进脂肪消化; 胆盐构成微胶粒运输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增强脂肪酶的活性,起脂肪酶激活剂的作用; 中和胃酸,为胰脂肪酶提供适宜的 PH环境; 胆盐促进胆汁分泌(胆汁的利胆作用)一、名词解释 靶细胞:激素作用的特定效应细胞称靶细胞 胞吐作用: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果位从细胞内排出胞外的过程 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

12、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 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不完全强直收缩: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 肠胃反射:食物进入肠道后,抑制胃的排空的反射。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缩 胆盐的肠肝循环

13、: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第二信使: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cAMP、cGMP、Ca 2+、IP3、DG 等 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

14、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 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分娩:发育成熟的胎儿通过雌性生殖道产出的生理过程 感受器:体表及组织内部专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由特化的传入神经末梢及其附属装置构成。 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横管:又称

15、 T管,是由有细胞膜向内呈漏斗状凹陷形成的闭合管道,其主要功能为把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迅速传进细胞内部。 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呼吸商:单位时间内机体 CO2产生量与氧气消耗量的比值 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稍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影响的突触。 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 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16、水平。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激素的允许作用:某种激素影响细胞对其他激素的敏感性,使其效应加强的作用 脊髓休克:当横断脊髓后,横断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 减压反射:血压过高时,延髓的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功能降低,心迷走中枢兴奋,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收缩强度下降,使血压恢复正常,称减压反射。 近球小体:又称肾小球旁器,由肾小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系膜细胞构成 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