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4307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音乐形式中的双极结构研究【摘 要】双极结构是西方音乐形式中重要的结构之一,是推动西方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拟对双极结构的概念,双极结构在古典奏鸣曲式中的个案分析,以及双极结构对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西方音乐形式;双极结构;古典奏鸣曲式 西方音乐形式在历史更迭中形成了两种结构,一种是均等的单极结构,另一种是不均等的双极结构。古典主义时期之前,单极结构的音乐形式逐渐丧失,双极结构逐渐形成;古典主义时期之后,双极结构逐渐瓦解,单极结构逐渐恢复。二者在历史发展过程里互相依赖、互相抵触,以你增我减的运动互为消长,一方的瓦解造成另一方的构建,由此构成了西方音乐历史

2、发展的二元冲突,推动西方音乐不断向前发展。双极结构尤其在古典主义时期呈现出顶峰的状态,并且在古典奏鸣曲式得到了完美的呈示。 一、双极结构的概念 双极结构由对立的两级构成,即音乐形式结构中的两个地位不平等的构成元素,分别为占据中心的支配性元素与不可缺少的被支配性元素。起支配地位的元素是乐曲结构的躯干和骨架,被支配地位的元素是结构中起装饰、延展、扩充的部分,主要依仗于支配性元素而存在。 “前者体现了音乐形式的深层特征,表现出规律、逻辑或本质;后者表现出音乐形式的表层特征,它丰富着形式,使形式千变万化,但它漂浮不定,理性难以深入到它的核心。 ” i 两种构成元素作为对立冲突的两级,统一于乐曲中。 双

3、极结构具体表现在乐曲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在形式上呈现为稳定不稳定稳定的三个阶段,即调式调性中 TDT 的对立统一,曲式结构中 ABA 的对立统一。由此可见,双极结构元素对比越大,则双极结构的程度越高,戏剧性和冲突性效果越强,则越能突出稳定和不稳定的两极,达到双极结构的顶峰。 双极结构的三个阶段源于两级之间的相互转化。在音乐结构中,稳定阶段是乐曲主题乐思的陈述阶段,主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基本完整的乐思;不稳定阶段是新乐思的发展阶段,矛盾因素在发展中深入激化、解决完善,与稳定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的稳定阶段是乐曲的再现阶段,为省略部分或嵌入新材料的变化再现。从逻辑上看,双极结构

4、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维驱使而成,否定是对肯定的否定与发展,否定之否定则为继承与变革的统一。由此可见,双极结构不仅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重要的音乐形式,也是推动西方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双极结构在古典奏鸣曲式中的个案分析 双极结构在古典奏鸣曲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贝多芬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逐渐吸收浪漫主义风格,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风格。他的 32 首钢琴奏鸣曲在古典主义时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早期创作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构成,充分体现出双极结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呈示部从 11-132 小节,包括引

5、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其中主部调性为 c 小调,是极富个性和动力的主部主题;连接部调性转入 G 大调、降 A 大调、降 B 大调,旋律在新调上表现主部的材料和动机;副部从降 e 小调转为降 E 大调中,调性色彩明亮,结束在第 89 小节的主和弦上,为全终止的乐段;结束部调性从降 E 大调过渡到 c小调结束,采用了新的材料和主部材料,将音乐的主题形象再次呈现,达到呈示部乐段的高潮。整体来看,主题乐思陈述完整、和声简洁、调性清晰、节奏鲜明,体现了双极结构的稳定、肯定和清晰的特点,其稳定的主题给予人们清晰的印象。 展开部从 133-196 小节,是奏鸣曲式的剧烈不稳定的部分,包括引入部分、

6、展开部分和属准备,该部分具有不均等、不对称,企图破坏呈示部主题印象的特点,不仅有频繁的转调和不规整的乐段划分,而且和声布局采用旋律与伴奏的互换手法。这些独特手法的运用体现了音乐形式中的非支配性地位的构成因素的作用,它们在发展部的乐段中不断模糊着呈示部已经给予的清晰感,否定呈示部所暗含的规律,在稳定中寻求不稳定,在清晰中寻求迷乱,在肯定之后提出否定,最终造成展开部动力性进行的结果和悬念的提出,表现为双极结构中第二阶段的迷乱和不稳定的特点。 奏鸣曲式的再现部从 197-276 小节,是动力变化再现的乐部,与呈示部形成呼应,也是否定展开部的动荡和冲突的部分。再现部主部调性为 c 小调,主部曲式的基本

7、结构不变,但裁剪了附属部分的补充。连接部结构发生极大减缩,被减缩为一个扩充阶段。副部调性转入 f 小调后再转入主调 c 小调,形式和材料均来自于呈示部的副部。结束部调性和结构与副部保持一致,只在调性和声上出现变化。尾声分为两个乐段,尾声 I 调性一致,尾声 II 大于呈示部的尾声,引用了引子部分的元素和呈示部主部的结构,强调稳定的主调,以完满终止结束该曲。再现部与尾声是整首乐曲回归统一的部分,展开部的悬念发展到再现部时,获得了主题的回归。再现部中呈示部主题内容的再陈述,是对展开部迷乱和模糊的听觉感受进行再一次的修正,不再采用新的材料和形式,只在调性上进行对比,给予人们清晰的织体结构。再现部实则

8、是对展开部否定之否定的部分,其目的是使乐曲得到平衡。 三、双极结构对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意义 双极结构对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17、18 世纪欧洲社会封建制度腐朽、蒙昧,使新兴资产阶级迫切地寻求获得理性和道德解放的方法,急切冲出约束思想的权威,获得人权的自由。“18 世纪的法国革命者,面对封建社会的腐朽,他们坚信:打碎它,前面就是正义和光明!” ii 德国的启蒙运动者则认为变革最终还要通过精神的完善才能获得。这一思想变革渗透到了音乐领域,人们逐渐排除旧有的结构体系,将混沌变成清晰,将稳定变成不稳定,将旧时的肯定变成否定。于是,双极结构从人们对单极结构的不满和期

9、待变化的心愿中,逐渐更新和替代成为有中心的双极结构的音乐形式,逐步从巴洛克时期的缺乏矛盾冲突的音乐形式,向具有矛盾冲突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形式过渡。 随着历史发展至浪漫主义时期,社会的复杂性渐渐影响了作曲家的内心,导致了其创作的音乐形式也更为矛盾复杂,双极结构的矛盾冲突性也由此达到极致。相较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乐曲结构清晰、各部分之间表现出冲突性和对比性特征的特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在各方面要素中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矛盾性。人们观念发生变化,开始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不满,常常沉湎于自由自在的幻想, “以一种遵从主观意愿的态度,把乐音运动纳入随心所欲的情感运动之中。 ” iii 追求音乐的情

10、感特征,成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特征。表现于音乐形式上,则要求冲破结构的束缚,丰富被支配性的因素,致使双极结构中的被支配性因素增强,不稳定的部分仍然不稳定,稳定的部分变得不稳定和声的非功能性扩展,曲式的扩展,新奇、绚丽的变化音造成部分的不稳定性。人们企图让双极结构的每个阶段都呈现对比和个性,由于对双极结构进行极端肯定,导致双极结构的瓦解和 20 世纪另一个极端的结构单极结构出现。至此,双极结构在西方音乐历史中被单极结构所替代。 结 语 双极结构在西方音乐历史中是一种重要的形式表现,它被时代创造,被作曲家运用,又被时代抛弃,却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式全面的展示了双极结构的真正实质。可见,研究双极结构不仅能够阐释古典奏鸣曲式的内在逻辑,而且对于我们理解西方音乐形式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双极结构已经彻底瓦解,但仍然值得我们研究。 注释: i 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2. ii 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4. iii 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