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 拔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4211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汶口文化 拔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汶口文化 拔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汶口文化 拔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汶口文化 拔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汶口文化 拔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汶口文化 拔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汶口文化 拔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汶口文化大汶口居民身体方面的各种习俗居民所持有的各种习俗是社会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人类群体和文化应该具有不同的习俗,人类历史上的史前时期尤其如此。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的具体情况虽然我们不甚清楚,但当时的人类肯定已经出现了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的各种习俗,如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上,就出现了在死者人体颈部放置成组的穿孔饰物,应是最早的项链装饰,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习俗。新石器时代以后,由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留下来可供我们观察的标本和资料十分丰富,从而使我们有可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来了解那个逝去的史前社会的各种文化习俗。50 多年来,海岱地

2、区已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存相当丰富,特别是已发现的墓葬就多达 3000 余座,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习俗方面的信息。从墓葬出土的大量人体骨骼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当时人们因为生前的信仰等原因而留下来的各种印记。就目前所知,主要有拔牙、头骨人工变形和口含石陶质小球等习俗。研讨这些形形色色的习俗信息,对于全面了解大汶口文化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个性,当会产生许多新的认识和启示。令人费解的拔牙习俗拔牙习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记载,最早见之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 。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人焉。有人曰凿齿,羿杀之。 ”海外南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同样的记载在淮南子本经训中描述得更

3、为详细,说帝尧之时,十日并出,为害天下,其中就有凿齿,于是尧使羿诛杀凿齿于畴华之野。到了汉晋时期,人们已经完全不理解“凿齿”的含义,所以,高诱在给淮南子作注时说, “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 ,把“凿齿”理解为一种怪兽或者类似野兽的怪物。而郭璞在注山海经时则说“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 。其实凿齿就是拔牙。近代考古学兴起之后,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发现部分地区的史前人们存在着拔牙习俗,上述错误解释才得到了纠正,恢复了历史的原貌。所谓拔牙,就是人们在自身的生理成长过程中,大汶口文化把自己的一部分正常牙齿强制性拔掉,从而使之终生缺失。这种现象曾经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流行过,并且

4、一直持续到现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居民十分流行拔牙的习俗,但就已发现的 3000 多座墓葬的情况而言,拔牙习俗流行的时间和区域也很不平衡(表一)。一般说来,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居民实行拔牙的频率较高,如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王因墓地,经过分析统计的人数近 300 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实施拔牙的比例高达 75以上;而主要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西夏侯墓地,男女拔牙的比例不足 50,当然,这一遗址本身发现的墓葬数量不多,并且经过分析的人数也不到 20 人,以此统计出来的数据难免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表一大汶口文化四处遗址男女拔牙情况统计表遗址王因大墩子大汶口西夏侯合计性别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总计

5、统计人数。体质人类学家根据出土实例的研究,一般认为施行拔牙的年龄是在 1520 岁之间。目前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拔牙实例,一般在1213 岁之后和 182l 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最早的一例是茌平尚庄的一个男性个体,其年龄约为 14 岁左右。所以,有学者进一步提出,施行拔牙的时间是在人的乳齿被后来长出来的第二组牙齿(恒齿,不包括第三臼齿)全部取代完成之时,这一年龄大约在4 岁左右。至于施行拔牙手术方法,一般认为是采用敲打的方法,即对要拔去的牙齿进行反复敲打,使之松动之后再连根拔去。在几个遗址的墓葬中都发现了拔牙的实例。如大墩子就有两例,其中 M224 右侧门齿已经拔去,左侧门齿的齿根已被折断,折断面

6、几乎被愈合的齿槽骨全部盖住。体质人类学家韩康信等认为,这两例侧门齿的牙根都不是死后折断的,而是生前使用某种器具沿水平方向敲打的结果,所以,推想大汶口人拔牙的方法主要是敲打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的拔牙民族中都有实例,可以说是一种主要的方法。敲打拔牙时必需一个工具,这种工具应该就是凿,所以,敲打拔牙又被称为“凿齿” 。上述古代文献中记述的“凿齿” ,大约就是这样得来的,只是到了汉代及其以后,拔牙的习俗已经在中国的主要地区消失了,经学家们不理解这一习俗,所以就杜撰出来一些稀奇古怪的解释。大汶口文化拔牙习俗的地域分布差异甚大,以鲁 16 大汶口文化中南和苏北的汶、泗河流域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出现的频率也最

7、高,而其他地区则比较少。如据王因、大墩子、大汶口、西夏侯四处遗址的统计,平均拔牙的比例为 73。8,由此可知这一地区的大汶口居民绝大多数是具有拔牙习俗的。而其他地区,如鲁东南的陵阳河遗址,在 45 座墓葬中仅发现 1 人拔牙,而同一地区的大朱村遗址,31 座墓葬有 2 人拔牙;胶莱平原的三里河遗址,在发现的 66 座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中,只发现 3 人存在拔牙的现象,但相距不远的前埠下和呈子遗址,拔牙的人数较多,如前埠下在经过鉴定的 57具人骨中,有 25 人拔牙,其比例近半数,而呈子遗址数量不多的人骨标本中,能够做观察的都施行了拔牙;鲁北中部的傅家和五村两个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地,200 多

8、座墓葬中则只发现 1 人有明确的拔牙。由此可见,汶泗流域以外地区拔牙的习俗并不普遍。这种现象对于我们确定文献中记载的“凿齿”部族及其地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汶口文化拔牙习俗的性别差别不明显,男女施行拔牙的人数和比例大体相当。这种情况从表一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此外,拔牙习俗与社会地位和占有财富的多寡也不存在必然联系,这从较富有的人(随葬晶较多、墓室较大)和较贫穷的人(随葬晶甚少、墓室狭小)都施行拔牙或都不施行拔牙中可以得到证明。7 齐鲁历史文化丛书那么,大汶口居民施行拔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对此,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其实,施行拔牙的目的本来在不同的地区就是不同的。结合对近代

9、民族拔牙目的的调查和大汶口文化居民拔除的牙齿比较单一的特点,我们认为大汶口文化拔牙的目的可能主要是以下两种。一是成年拔牙。表示拔牙的个体已经进入了成人的队伍,可以参加只有成年人才有资格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后来历史时期施行的成丁礼和成年礼等,均可以认为是对这一习俗继承和发展。二是婚姻拔牙。表示拔牙的个体已婚,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到后来,还由此衍生出忌夫的观点,如贵州仡佬族少女在且将出嫁时,要拔掉自己的两颗牙齿,据说是担心妨害夫家。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拔牙习俗就已经十分流行,追根溯源,我们发现,海岱地区在早于大汶口文化的北辛文化中就比较流行拔牙的习俗。如汶上东贾柏北辛文化遗址,在 17 具人骨中

10、竟有10 具拔牙,其所占比例几乎达到了 60。这也是大汶口文化直接来源于北辛文化的一项重要证据。大汶口文化是海岱地区拔牙习俗最为流行的时期,到龙山文化,拔牙习俗开始明显减少和衰退,以后,就逐渐地退出了海岱地区的历史舞台。但是,这一习俗又随着海岱地区史前文化一起,被传播到了其 118 大汶口文化他文化区。拔牙习俗的向外传播主要有两条路线:一路向西南方向,经豫南鄂北辗转流传到了西南地区,屈家岭文化中发现的拔牙实例提供了这一方面的证据;另一路是向南方,首先是在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中开始发现拔牙的现象,然后再南传到闽台地区。而在这些地区流行拔牙的时期,出现最早而且曾一度极为流行拔牙的海岱地区,拔牙的习

11、俗反而彻底地消失了。因为时代的遥远,致使拔牙习俗真正的发源地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泯灭了。栾丰实著.大汶口文化:从原始到文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年 10月第 1 版. 大汶口文化他文化区。拔牙习俗的向外传播主要有两条路线:一路向西南方向,经豫南鄂北辗转流传到了西南地区,屈家岭文化中发现的拔牙实例提供了这一方面的证据;另一路是向南方,首先是在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中开始发现拔牙的现象,然后再南传到闽台地区。而在这些地区流行拔牙的时期,出现最早而且曾一度极为流行拔牙的海岱地区,拔牙的习俗反而彻底地消失了。因为时代的遥远,致使拔牙习俗真正的发源地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泯灭了。(二)普遍流行的头骨变形头骨变

12、形是指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改变头骨的自然形状。头骨人工变形产生甚早,在距今 2 万年前后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 3 具头骨化石中,就有 1 人的头骨明显变形。头骨变形有多种形态,和其他一些考古学文化一样,大汶口文化居民的头骨人工变形,主要是比较简单的枕部畸形,即颅骨的枕骨变得扁平,而其他种类的变形形态极为罕见。至于颅骨枕部变形的方法,一般认为在婴儿成长期间,其仰卧时头下枕着较为坚硬的物体(如木板一类物品),就可以达到头骨枕部扁平的目的。大汶口文化的头骨枕部人工变形,在分布区域上可能不像拔牙习俗的差别那么明显,从几个经过分析 19栾丰实著.大汶口文化:从原始到文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

13、4 年 10月第 1 版.对头骨枕部畸形和拔牙习俗起源、传播的考察在大汶口文化发现不久,人类学家颜阎?就发现大汶口居民具有枕骨人工变形和拔牙的习俗_4 引。后来,在西夏侯、野店、尚庄、王因、呈子、三里河等多处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都有这两种现象发现(有的遗址里只见拔牙)。于是枕骨人工变形和拔牙就成为大汶 II 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头骨枕部畸形这一文化现象,在史前时代较广泛流行,江苏常州圩墩、湖北房县七里河史前墓葬中都有发现,但以大汶口文化墓葬的出现率最高,且早期比晚期更高,男女两性中都有。拔牙这一文化现象,见于大墩子、大汶口、西夏侯、王因、野店、呈子、三里河以及茌平尚庄等大汶口文化墓地。颜阉?

14、、严文明、潘其风和韩康信等对此现象进行过系统研究。据潘其风、韩康信的观察研究,拔牙者的年龄在十四至十五岁的性成熟期,最为流行的方式是拔除一对上侧门齿,推测最初可能与取得婚姻资格的仪式有关。这一风习曾广为流行,史前时代的拔牙习俗在海岱地区外主要发现于四个区域,即太湖地区、江汉地区、华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太湖地区的拔牙习俗见于圩墩、三星村和崧泽等遗址,属马家浜文化晚期和崧泽文化,时代约为距今 6000 年至 5000 年;江汉地区的拔牙习俗见于房县七里河和淅川下王岗遗址,属于屈家岭文化,时代在距今 5000 年前后;华南地区的拔牙习俗见于珠江下游的增城金兰寺、佛山河宕以及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等遗址,

15、其年代不早于距今 4500 年;台湾地区的拔牙习俗则在圆山文化和卑南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有所发现,年代约在距今 4000 年至 3000 年之间。除了考古发以外, 山海经 、 淮南子等古籍也有“凿齿”的记载,颜阎、严文明认为“凿齿民”和大汶口文化系统的居民都属于夷人149。后世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曾过拔牙的习俗。如西南地区的僚族、仡佬族和濮人,台湾地区的高山族等。 关于拔牙习俗的源流,曾被认为最早发生在大汶口文化早期,盛行于鲁南苏北一带的夷人分布区中。1989 年和 1990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宁阳东贾柏遗址发掘出二十三座北辛文化墓葬,经鉴定,十七具成年人骨中有

16、十人拔牙50,并且拔除侧门齿的拔牙形态也与大汶口文化中的拔牙习俗完全相同。众所周知,北辛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直接前身,这一发现把拔牙习俗的出现时间至少提前到了北辛文化中。166 大汶口文化期,即距今 6600 年前后,它进一步确立了海岱地区作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拔牙习俗源发区的地位,为最终解决拔牙习俗的渊源问题向前迈进了一步。韩康信、中桥孝博认为拔牙习俗最初可能在海岱地区的北卒、大汶口文化居民中产生,即传说中的东夷集团里兴起。然后沿几个方向向外流传,一是沿黄河一长江之间传播到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分布区,但没有进入太行山地区或仰韶一龙山文化分布带;二是传人长江下游地区后,也可能沿江上溯到屈家岭文化分布区;三是自长江下游沿海经浙,闽到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这个流传方向上可能影响到澎湖一台湾地区s, ;四是沿渤海湾传至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也可能直接跨海到达这些半岛,甚至日本列岛。在日本绳纹时代中期之末始见拔牙现象,绳纹时代晚期之末开始频繁出现,并一直延续到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